咖啡产业“中国味”:看得见的机会,摸不着的雷区
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近两年咖啡馆大扩张的趋势。眼下,在城市CBD,办公楼下步行两百米范围内,至少能找到3家以上咖啡馆。据东兴证券测算,近5年中国咖啡市场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如果参照日本市场的咖啡消费发展,30年后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甚至有望突破5万亿。
看上去这是一片大有潜力的市场,能“续命”又让人上瘾的咖啡开始取代茶叶,占领“中国胃”。我们一边看到新人不断涌入:中石油、中石化、李宁、同仁堂都计划卖咖啡了,蔚来刚刚注册了咖啡品牌。另一边,老玩家已经开始疯狂“内卷”,肯德基、瑞幸相继推出9元咖啡,中高端咖啡品牌则在门店环境和新品推出上花样百出。
一片热闹之下,隐忧逐渐浮现。上月,《中欧商业评论》前往云南咖啡产区采访,几位咖啡庄园负责人表示,相比4年前,云南豆的销路更好,价格也高了。但对数量猛增的咖啡馆,他们并不乐观,有人认为,盘整的节点或许会是2年之内。
咖啡行业还有哪些机会?又有哪些雷区?眼下,是供应链更重要,还是拼门店数量?如何在产业链前端打下扎实基础?在消费行为的培养上,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打动消费者?
由《中欧商业评论》主办、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线上邀请制公益直播研讨会“商谈CBR Online Talk”即将上线。本次活动所募集的善款将由杉树公益基金会用于“CBR助成,圆梦希望”计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让青年无惧未来。
本期”商谈CBR Online Talk”由《中欧商业评论》“反败·不贰过”工作室主理,10月15日周六19:00上线,特邀雀巢咖啡中国传播及创新总监赵雪玫、战略管理学者王亮,以及普洱炬点咖啡实验室创始人马丁进行线上对谈。
三位嘉宾的话题将涉及:
1. 市场上流行一个概念“精品咖啡”,政府在推动咖啡产业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精品咖啡”的占比。“精品咖啡”这个概念在业内是否有歧义,其标准由谁来评定?
2. 咖啡赛道可能的新机遇在哪里?
3. 一些2018-2019年快速扩张的品牌已经开始优化点位,关停部分门店。咖啡品牌想要长期发展,需要越过哪些雷区?
4. 当前,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通过怎样的创新方法去应对?
5. 如何看待“消费者习惯培养”?从年龄层、地域来切分,消费者有怎样不同的倾向?
6. 对一个咖啡品牌来说,门店数量与供应链扎实程度各自意味着什么?孰轻孰重?
7. 中国人喝咖啡的时间不长,咖啡被普遍认为是”朝阳群体“的饮料。另一方面,年轻群体总体上更注重环保、社会公平与ESG。消费者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助推咖啡全产业链的ESG实践?
讨论会参会人数限定100人,我们会在10月15日18:00前对所有报名观众进行审核,欢迎大家积极报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