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联储暗示年内将再次加息,中美利差继续承压

美联储暗示年内将再次加息,中美利差继续承压

公众号新闻





截至9月21日收盘,受强势美元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至两周新低



文 | 《财经》记者 康恺
编辑丨张威 袁满


一如市场预期,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9月政策会议上选择不加息,并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至5.5%之间。
对于市场最关注的美联储下一步动向,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时公布的利率预测显示,19名美联储官员中有12人主张在今年年内再加息一次,其余7人认为可以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还预计,到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降至5.1%,高于6月时预测的4.6%。现在美联储成员预计2024年将仅降息2次,而不是上一次会议上的4次。
美国市场对美联储鹰派立场反应强烈。截至当地时间9月20日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0.2%,标普500指数下跌0.9%。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5.118%,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市场方面,9月21日收盘A股市场延续弱势格局。上证指数下跌0.77%,深证成指下跌0.90%,创业板指下跌0.99%,北向资金净卖出43.30亿元。截至9月21日收盘,受强势美元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至两周新低。
在摩根大通美国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看来,美联储并不急于再次加息,美联储的紧缩周期或已进入尾声。
法国外贸银行驻香港的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认为,由于美联储仍将维持较高的利率环境,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倒挂或进一步走阔。不过,在中国经济政策出台“组合拳”背景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或逐步好转,这将成为中国股市、汇市从底部反弹的推手。

美联储暗示今年将再次加息

由于此前市场对美联储9月不加息已有共识,市场的焦点主要放在未来加息政策上。美联储多数官员预计,到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在5%至5.25%之间,预计2025年的降息幅度会更小,基准利率的预估中值从3.4%上调至3.9%。美联储官员还提交了对2026年的首次预测,预计当年年底的政策利率将在2.75%至3%之间。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官员已经得出结论,认为货币政策的限制力度足以控制通胀。“让我们看看数据如何。他们希望谨慎行事,不要草率下结论。”他说。

保持通胀和就业稳定是美联储重要的政策目标。美联储官员对四季度同比核心通胀率的预测微降至3.7%。预计2024年将降至2.6%。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2%的平均通胀率。核心通胀率不包括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

自7月以来,美国通胀已显示出更多广泛下降的迹象。多家金融机构预计,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8月核心通胀价格涨幅已连续三个月放缓。他们估计,这可能带动美国8月核心通胀率降至同比3.8%。

不过,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韦勒(Matt Weller)也提醒道,虽然美国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已明显下降,但是油价冲向100美元/桶的趋势和经济的强劲程度令美联储担忧通胀难以被制服。

目前,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自3月低点以来已上涨超过30%。花旗集团在最新报告中预测称,地缘政治以及技术交易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推动油价突破100美元/桶。

此外,由于宏观经济数据向好,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降低,这使得美联储有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动力。“如果经济表现强于预期,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更多措施。”鲍威尔说。

美联储官员对年底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估中值从1%上调至2.1%,并将2024年的经济数据预测再次上调0.4个百分点,至1.5%。

中美利差或继续走阔

吴卓殷认为,如果美联储将继续保持高利率环境,意味着中美利差可能将继续走阔。因为相较而言,中国央行的政策独立性较强。在中国经济复苏尚需时日、物价水平有待回升之际,中国央行料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仍旧分化。

9月14日,中国央行宣布年内二次降准。据市场人士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拉长时间轴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累计0.25个百分点,两次降准累计0.5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中国央行料将保持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但具体情况可能取决于后期的数据变化。如果经济活动在未来几个月再次降温,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中国央行可能会进行小幅度降息。

吴卓殷进一步称,在金融市场,中美利差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及汇率的重要变量。若中美利差倒挂仍维持一段时间,近期中国资本流出及人民币走贬可能并未到拐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或维持在7.33-7.35的区间震荡” 。

8月,中国跨境资金外流加剧,包括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经常账户项下的服务贸易均出现少见的流出规模。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8月涉外收付款录得逆差444亿美元,其中流出压力主要来自资本及金融账户,录得489亿美元逆差,这一规模为2015年末以来最大。

资本账户下,8月直接投资收付款录得逆差168亿美元,创2016年1月来最大水平,并已连续14个月出现资金净流出。证券项下, 8月收付款逆差升至约294亿美元,为去年3月以来最大规模。另据彭博据中国央行数据计算,8月,境内股市流出120亿美元资金。在2023年,国际投资者已从中国政府债券中撤资约260亿美元。

不过,在吴卓殷看来,虽然中美利差仍可能保持倒挂,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经济政策出台“组合拳”背景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或逐步好转。这将成为推动中国股市、汇市及跨境资本流入的重要推手。

中国经济已显现复苏苗头。8月,中国通胀率回到零线上方。8月的城镇失业率实现4月以来首降。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新增贷款高于预期,制造业活动已连续三个月实现改善。

朱海斌称,该行现在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高于之前预测的4.8%。随着8月、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速,及8月下旬以来地产政策的放松,未来几个月,政策的利好效应有望逐渐在基建活动和房产交易中体现出来。

瑞银在研报中称,A股月度外资大量流出如此大规模的月度流出后的三个月内,A股平均回报率为8%。此外,制造业PMI、信贷脉冲等经济基本面呈改善趋势,这些因素与股市表现之间存在合理的相关性。

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团队发表研究报告预测,中国股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现上行的交易机会。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宽松政策提速、中国经济周期性改善,叠加此前中国股市的低估值和海外资金的低仓位。

该投行还称,基于稳健的第二季度业绩以及逐渐改善的盈利预测,对传媒娱乐、线上零售和消费服务板块维持超配建议。自上而下的政策表明,刺激国内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和制造业升级、提振房地产销售和保交楼,以及提高绿色经济可能是宽松政策支持的重点。

瑞银则称,对市场底部期间历史阶段的分析显示,之后表现最好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电商)和各种消费子行业,如餐饮、休闲和啤酒。

责编 | 田洁

题图 | 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基金、保险费率齐降!银行代销佣金继续承压,"以量补价"是良策美国核心CPI月率6个月来首次加速!美联储仍可能再次加息?通货膨胀再次上升!专家预测:9月将再次加息!大家挺住!加元跌至8天低点!美联储今天加息!恐再次加息加拿大央行重申:10轮加息正有效打击通胀,必要时将再次加息相聚多伦多(七)多情总被无情误“新美联储通讯社”:美联储立场重要转变,9月或暂停加息刚刚!美联储宣布9月不加息,但将很快恢复加息!明年预计降息2次,而不是4次...刚刚!美联储又加息,利率创22年来最高!加拿大9月可能再加息!恒大申请破产保护,英国7月零售数据疲软,股市继续承压物价再度失控上涨,美联储或再次加息,房贷利率直冲8%,23年来新纪录美联储仍为再次加息敞开大门!这15只股票助您应对鹰派意外六大国有行三季报盘点:合计日赚超38亿元 营收分化 净息差持续承压无题美联储暗示加息将持续!借贷者或将面临更多坏消息我国外贸继续承压,8月出口降幅收窄、对欧美继续下降哭了!澳元一跌再跌,或将再次进入4.5时代!澳央行再次加息至超200万家庭陷入赤字!生活成本再次上涨……彭博中国固收指数月报2023年9月 | 全球鹰派立场恐将持续;亚洲投资级美元债恐将继续承压[心塞]加拿大10次加息,仍压不住通胀!专家警告:“9月恐再加息,捂紧钱袋子”!澳联储或将再次加息!澳洲人深陷财务困境,超过十分之一澳人拖欠房贷驾驶直升飞机降落在迪拜帆船酒店笑谈邂逅(24) 林 场长是海南农垦人的骄傲心塞!加拿大10次加息,仍压不住通胀!专家警告:“9月恐再加息,捂紧钱袋子”!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加币持续走低!加拿大经济开始明显减缓,,楼市真要崩盘了!后院的后院, 目前20块石板的现状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主席亏惨了......【格上收评】美联储暂停一次加息 但上调未来加息预期彭博债券南向通双周报 | 美联储11月会议或将继续加息;欧央行暗示加息可能结束通胀率升至5.2%!澳联储恐再次加息,汽油、食品和电费也集体涨价“新美联储通讯社”:这波美债抛售堪比 “削减恐慌”,或让美联储结束加息重磅 ◇ 美联储如期加息,并预告9月继续加息!加元应声下跌,房市反弹或被终止【外汇商品】暂停加息并不阻碍再次加息——评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鹰派暂停!美联储重申年内将加息,明年宽松预期“泼冷水”美联储在暂停后加息,并为进一步加息敞开大门油价上涨引发通胀压力!澳联储考虑再次加息,利率恐升至4.35%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