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柯莎课题组/黄永棋课题组合作揭示小分子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和聚集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柯莎课题组/黄永棋课题组合作揭示小分子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和聚集的机制

公众号新闻


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动态组装成高度浓缩且具有类似液体性质的凝聚体微区,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相分离的异常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早期诱发事件之一,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包括TDP-43,FUS,Tau等在内的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均能够在细胞内和体外发生液-液相分离,并且在特定条件下促进液-固转化,导致病理性聚集物的形成。由于蛋白质相分离与病理性聚集存在密切的关联,靶向调控相分离过程和功能的小分子药物,将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au蛋白具有结合微管并调控其组装成束的功能。而在病理条件下,tau蛋白会形成以微管结合区域为核心的淀粉样聚集物,近年研究还发现tau蛋白的相分离可能是导致tau蛋白淀粉样聚集的促发因素。通过小分子药物抑制tau蛋白的淀粉样纤维化、解聚tau蛋白的毒性聚集体是治疗tau蛋白相关疾病的策略之一。以往研究中发现亚甲基蓝(MB)及其衍生物LMTM能够有效抑制tau蛋白的淀粉样聚集,但对于MB及其衍生物是否通过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发挥其抑制纤维化的活性尚不清楚。鉴于tau蛋白的相分离与其功能态和病理态存在的复杂关联,深入研究MB及其衍生物对相分离态的调控作用、揭示该过程中涉及的分子间互作机制及其对tau蛋白淀粉样聚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物理所柯莎课题组与湖北工业大学黄永棋课题组合作,系统地研究了MB通过调控tau蛋白LLPS抑制毒性聚集体生成的机制。首先,研究者发现MB及其衍生物LMTM能够显著促进tau蛋白的相分离,通过FRAP以及光镊等实验揭示MB能够加速相分离态的tau蛋白液滴发生凝胶化。进一步通过NMR、FRET、以及分子对接等研究,揭示MB与tau蛋白的多个结构域发生广泛的相互作用,促使tau蛋白构象伸展,促进tau蛋白形成分子间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网络。与以往所认为的相分离态固化能够加速淀粉样聚集所不同的是,尽管MB促进了tau蛋白的相分离及凝胶化,但却延缓了具有细胞毒性的tau蛋白淀粉样纤维的生成。荧光成像及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与tau蛋白自身形成的纤维状聚集体相比,MB诱导的tau蛋白相分离态及凝胶态降低了细胞毒性,同时对tau蛋白促进微管组装的功能并无显著影响。此外,以往的研究认为MB及其衍生物与tau蛋白内在半胱氨酸的互作及氧化作用,对其发挥抑制聚集的活性至关重要,然而本研究发现MB通过调控tau蛋白相分离态而抑制毒性聚集体生成的过程并不依赖于MB对tau蛋白的半胱氨酸的氧化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MB分子通过与tau蛋白不同结构域的广泛互作,加速了tau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形成,但这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却不利于具有细胞毒性的淀粉样聚集体形成,从而揭示了MB通过调控tau蛋白相分离过程实现抑制其淀粉样聚集的全新分子机制。


上述研究成果于2023年9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标题为Methylene blue accelerates liquid-to-gel transition of tau condensates impacting tau function and pathology。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柯莎课题组项目研究员吴思和湖北工业大学黄永棋副教授、高萌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永棋副教授与柯莎组博士后温纪涛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柯莎研究员对本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重要指导,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rkus Zweckstetter教授课题组、美国肯特国立大学Hanbin Mao教授课题组、以及匹兹堡大学Junmei Wang教授课题组在核磁共振、光镊和分子对接等方面也为本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等的资助。



图 亚甲基蓝(MB)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及淀粉样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1241-6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nǚ hóng?nǚ gōng主内平安生物神经元高效算法加速大脑仿真,智源联合成果登上Nature Communications有点失望。。。。Sci Adv︱类器官研究进展!李文妍/李华伟/贺永团队合作揭示机械应力调控内耳感觉上皮形成的新机制Immunity | 张林琦/李太生/杨雨荷合作揭示SARS-CoV-1感染体液免疫反应特征Cell Reports | 吴虹与合作者揭示PTEN通过PU.1调控造血系统谱系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刀郎新歌己见“巨型期刊”出炉!Nature Communications也在内,是水刊吗?GPT-4 passed the Turing test the imitation game\'Can machines thCancer Research | 郑晓峰揭示SUMO化修饰通过调控液-液相分离来影响NHEJ修复效率和肿瘤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Cell Reports |吴虹/李程团队合作揭示PTEN通过PU.1调控造血系统谱系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沈伟组/沈奇伟/喻田合作完成体温调节神经环路的关键拼图Nat Commun丨李海涛/李文辉/王大亮合作揭示乙肝病毒微染色体状态切换与转录活化的表观机制Nat Commun丨杨贝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HIV-1流行重组亚型的Env蛋白结构与免疫识别特征Nature Communications | 崔胜/袁硕峰团队联合在线发表有关新冠病毒药物新靶点的确证和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工作Immunity | 清华大学药学院张从刚课题组报道新型cGAMP降解酶和新型cGAS-STING通路小分子抑制剂Nature子刊 | 梁广/王怡课题组揭示去泛素化酶JOSD2保护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新机制Microbiome|丁涛课题组揭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塑造口咽菌群的机制Immunity 封面文章|刘星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焦亡细胞线粒体损伤新机制nature | 杨海涛/饶子和/何大一团队合作揭示新冠病毒对Paxlovid耐药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复旦大学服部素之:合作揭示神经性疼痛相关的P2X4受体别构抑制的机制MedComm | 上科大与复旦合作揭示基因编辑ACE2阻断多种人冠状病毒感染Nature Genetics|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Nat Commun | 秦成峰/王红梅团队揭示寨卡病毒感染影响胎盘发育的分子机制CELL MOL IMMUNOL | 孟广勋课题组揭示单核细胞替代性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负调控机制Nature | 杨海涛/饶子和/何大一合作揭示新冠病毒耐药的分子机制Science Immunology | 董晨院士团队揭示抗肿瘤CD8+ T细胞调控新机制温哥华还是多伦多:久居温哥华重返短登城市多伦多,观众生相感慨万千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利增课题组发现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酶活性Nat Commun | 上海药物所黄蔚课题组发展蛋白质C端化学修饰新方法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孔星星/刘铁民:合作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骨骼肌细胞和肝脏发生代谢对话的新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上海交大蒋明课题组解析醌那霉素生物合成中氮氮键的上载机制Nature | 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赵丽华团队揭示B类GPCRs新型小分子药物靶点的偏向性激活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脑机接口新进展!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在耳内柔性三维神经电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个本班竟然没人讨论?Nature:不可避免的(unavoidable )南极西部冰盖融化会在21世纪内实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