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 杨海涛/饶子和/何大一团队合作揭示新冠病毒对Paxlovid耐药的分子机制

nature | 杨海涛/饶子和/何大一团队合作揭示新冠病毒对Paxlovid耐药的分子机制

公众号新闻


奈玛特韦(Nirmatrelvir)是一种靶向SARS-CoV-2主要蛋白酶(Mpro)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COVID-19。作为一种突变率高的RNA病毒,SARS-CoV-2是否会对奈玛特韦产生耐药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23年9月11日,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饶子和及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等团队合作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ARS-CoV-2 resistance to nirmatrelvi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Mpro底物结合口袋的突变可以使SARS-CoV-2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奈玛特韦产生耐药性。


SARS-CoV-2是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大流行(COVID-19)的病原,该疾病已在全球造成巨大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尽管COVID-19疫苗具有临床益处,但这次大流行仍在持续,新的变体不断出现。奈玛特韦是一种靶向病毒主蛋白酶(Mpro)的特异性抑制剂,当与Paxlovid(nirmatrelvir/ritonavir组合,中译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合使用时,在高风险、非住院和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中显示出很高的治疗效果,因此已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现实世界的证据也证明了早期使用这种抗病毒药物的益处,并且奈玛特韦对新出现的病毒变体的活性仍然完好无损,尽管人们对治疗后SARS-CoV-2感染的反弹以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感到担忧。

与用于进入的刺突蛋白不同,Mpro在冠状病毒中具有良好的保守性,并且在天然SARS-CoV-2变体中显示出低得多的突变频率。来自病毒感染和癌症治疗的证据表明,突变逃逸和最终产生治疗耐药性通常与单药靶向治疗有关。对于SARS-CoV-2患者,这些问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患者中特别值得关注,这些患者可能导致持续感染,其中病毒很容易发生突变。事实上,已经有多例病例报告称,在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出现了对瑞德西韦(一种SARS-CoV-2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性,这与治疗失败有关。

突变体残基在Mpro上的位置(图源自Nature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SARS-CoV-2是否会在使用期间同样进化为对奈玛特韦产生耐药性。最近,在奈玛特韦的选择压力下,通过体外病毒传代,通过Mpro的突变确定了几种不同的耐药途径。值得注意的是,Mpro中的E166V突变赋予了最强的奈玛特韦耐药性,但也损害了复制适应性,这可以通过其他突变(T21I和L50F)来补偿,同时将奈玛特韦耐药性维持在相当水平。此外,在其Mpro中含有T21I、L50F和E166V突变的SARS-CoV-2变体已经在现实病例中被发现,并在GISAID数据库中报告,因此迫切需要揭示耐药性的详细分子机制,这可能为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线索。

该研究分别测定了Mpro突变体与抑制剂或底物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进行了体外酶分析和基于细胞的抗病毒试验,以探究SARS-CoV-2对奈玛特韦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对Mpro突变体与药物或底的14种复合物结构的综合研究表明,S1和S4亚位的突变显著降低了抑制剂的结合,而S2和S4亚位的突变意外地增加了蛋白酶活性。这两种机制都促成了奈玛特韦耐药性,而后者弥补了前者酶活性的损失,这反过来又解释了之前观察到的病毒复制适应性的恢复。在另一种临床相关的Mpro抑制剂恩赛特韦中也观察到这种情况。这些结果揭示了SARS-CoV-2进化为对当前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并为设计下一代Mpro抑制剂提供了基础。

本项工作由上海科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开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段胤凯、硕士研究生周浩、南开大学副研究员刘祥、哥伦比亚大学Sho Iketani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林萌萌(上海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上科大免化所和生命学院双聘教授杨海涛、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院士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晶体衍射数据收集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英国Diamond光源完成。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609-0

来源:iNatur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Nature | 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赵丽华团队揭示B类GPCRs新型小分子药物靶点的偏向性激活机制Nature | 耶鲁医学院团队揭示PLSCR1是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防御因子JEM | 清华大学胡小玉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韩为东团队合作发文揭示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新靶点Cell | 高福/刘金华团队合作揭开H3N8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潜在机理她提升了你生命的價值 ——臥龍崗徜徉的啟迪Nature | 饶子和/裴钢点评!上海药物研究所破解GPCRs的激酶招募及偏向性信号转导机制Nature | 杨海涛/何大一团队揭示新冠病毒耐药的分子机制Nature子刊 | 李海涛/李文辉/王大亮揭示Spindlin1-HBx互作调控乙肝病毒微染色体状态切换与转录活化的表观机制武汉病毒所邓增钦团队合作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崔胜/袁硕峰团队联合在线发表有关新冠病毒药物新靶点的确证和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工作Science | 何跃辉团队揭示核定位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这个本班竟然没人讨论?Nature:不可避免的(unavoidable )南极西部冰盖融化会在21世纪内实现Nature Medicine | 多团队合作发现城市环境-遗传-脑-精神健康的模块化神经生物通路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 胡小玉团队合作发文揭示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新靶点Nature | 科学家揭示促进癌细胞对铁死亡易感背后的特定分子机制Nature Genetics|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Cell | 揭示感觉神经元影响肠道功能的分子机制​Sci Adv丨周溪团队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双重抑制机制美麗阿拉斯加(二)安克雷奇 (Anchorage)MBE | 中国学者揭示新冠病毒变异在宿主内/间的拮抗演化特性eLife | 揭示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延长健康寿命背后的分子机制Nat Commun | 秦成峰/王红梅团队揭示寨卡病毒感染影响胎盘发育的分子机制Cell Reports |吴虹/李程团队合作揭示PTEN通过PU.1调控造血系统谱系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Cell Metabolism | 中山大学潘超云/姚书忠/刘军秀团队联合揭示酪氨酸分解代谢调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桃红柳緑,球场三伏孔子,生命的觉醒Nat Commun丨李海涛/李文辉/王大亮合作揭示乙肝病毒微染色体状态切换与转录活化的表观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柯莎课题组/黄永棋课题组合作揭示小分子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和聚集的机制Cell Reports | 吴虹与合作者揭示PTEN通过PU.1调控造血系统谱系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Nature | 杨海涛/饶子和/何大一合作揭示新冠病毒耐药的分子机制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孔星星/刘铁民:合作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骨骼肌细胞和肝脏发生代谢对话的新机制Cancer Research | 郑晓峰揭示SUMO化修饰通过调控液-液相分离来影响NHEJ修复效率和肿瘤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进化系列之七:新冠病毒对治疗的耐药性进化Cell Host & Microbe | 李明/向华团队合作揭示CRISPR护卫RNA的全新生理功能Nature Commun.|复旦大学服部素之:合作揭示神经性疼痛相关的P2X4受体别构抑制的机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