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 Commun丨杨贝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HIV-1流行重组亚型的Env蛋白结构与免疫识别特征

Nat Commun丨杨贝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HIV-1流行重组亚型的Env蛋白结构与免疫识别特征

公众号新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是艾滋病流行的肇因。位于HIV-1病毒表面的Env蛋白三聚体是介导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关键分子,也是病毒颗粒表面唯一可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的靶标,因而一直是艾滋病疫苗研发的焦点。然而,HIV-1病毒超高的基因组变异性赋予了Env蛋白高度的序列多样性,同时Env蛋白也具有丰富多变的糖基化修饰,这些因素使得利用传统方法研发艾滋病疫苗研发遭遇了巨大困难。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极少数HIV-1慢性感染人群中陆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广谱中和抗体(bNAbs),它们可以识别Env蛋白表面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功能性区域,从而对于不同的HIV-1病毒株系均表现出优越的中和效力。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为困顿中的艾滋病疫苗研发指引了新的方向,促使了结构指导的‘免疫聚焦型疫苗策略’在艾滋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结构指导的反向蛋白质工程设计,在屏蔽无效表位的同时将广谱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特异性地呈递给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宿主的免疫应答聚焦在这些保守的‘免疫脆弱点’区域,进而引发有效和广谱的体液免疫反应来预防未来的感染。
‘免疫聚焦型疫苗策略’的开展不仅需要广谱中和抗体抗原表位的指引,也需要对Env蛋白的结构与抗原特征进行全面掌握。然而,在过去40年的全球持续传播过程中,HIV-1已逐渐演变成十多种相互间差异巨大的不同亚型,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当前,针对Env蛋白的结构与抗原特征研究均集中于在欧、美、非洲流行的A、B、C亚型,对于在亚洲尤其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流行重组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则鲜有相关报道。同时,仅有极少数广谱中和抗体从感染流行重组亚型的个体中分离,且它们的抗原表位与中和机制也尚未得到充分阐释。上述信息的缺乏阻碍了我们对于流行重组亚型Env蛋白的结构与免疫原性的认识,也不利于免疫聚焦型疫苗研发策略在我国的开展及应用,在此背景下,杨贝课题组与合作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贝课题组与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 Structures and immune recognition of Env trimers from two Asia prevalent HIV-1 CRF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HIV-1病毒的主流亚型(即流行重组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的Env蛋白结构与免疫识别特征,揭示了CRF01_AE亚型的Env蛋白在V1区域的独有特征及其与该亚型的广谱中和抗体逃逸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第一株分离自CRF01_AE感染个体的广谱中和抗体的新型中和机制。该研究拓宽了我们对于HIV-1流行重组亚型的认识,为后续针对我国主流HIV-1亚型开展免疫聚焦型疫苗设计和相关广谱中和抗体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单分子冷冻电镜技术与生物大分子质谱全面揭示了CRF01_AE和CRF07_BC代表型株系的Env蛋白结构与糖基化修饰。随后从上述研究中获得的线索出发,对当前数据库中六千余条不同亚型的Env蛋白的V1区域进行了跨亚型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亚型,CRF01_AE亚型的V1区域长度显著增长,且糖基化修饰位点数目显著增多。进一步对中和实验数据和V1区域特征的关联分析则显示CRF01_AE亚型在V1区域的上述特征会明显削弱两类广谱中和抗体(分别靶向Env蛋白的apex与V3区域)对CRF01_AE亚型的中和效果。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应尽量避免在CRF01_AE亚型的流行区域开展靶向Apex或V3区域的免疫聚焦型疫苗或广谱中和抗体的临床试验。
F6是第一株分离自CRF01_AE感染个体的广谱中和抗体。研究团队还通过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揭示了F6在Env蛋白上的详细抗原表位(图1a),并进一步通过结构分析与功能实验验证阐明了F6的新型中和机制(图1b)。研究结果表明,F6一方面通过变构效应扰动Env蛋白三聚体Apex区域的稳定性,破坏Env蛋白与宿主CD4受体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诱导三聚体的解体来阻碍Env蛋白介导的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进而抑制病毒对于宿主的入侵(图1b)
图1、广谱中和抗体F6的抗原表位与中和机制模型。a、F6与CRF01_AE(X18)Env蛋白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b、F6的双重中和机制示意图。
上科大免化所/生命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牛军,在读博士生王琪、赵文文等为共同第一作者,上科大免化所和生命学院双聘助理教授、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科学家杨贝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邵一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0321-X
来源:BioArt
         

往期热点 (点击标题跳转)

01

腐败惊人!今年155位医院领导被查,中纪委:一台直线加速器吃回扣1600万!

02

垃圾食品真的“上头”!摄入2小时进入大脑,孕妇胎盘也有发现…

03

PNAS重磅 | 可传播的疫苗,直接阻断病毒源头,或让人类摆脱疫苗注射

04

声明狼藉的蝙蝠,这家公司却要将其转化为人类疾病的新疗法!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Nat. Commun. | 夏宁邵团队揭示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诱导的呼吸道广谱免疫机制chì rè?zhì rè?千词万字“返场赛”来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 柯莎课题组/黄永棋课题组合作揭示小分子调控tau蛋白相分离和聚集的机制Cell Discov | 翁杰敏/魏伟/黄河合作揭示HDAC1/2/3为组蛋白去琥珀酰化酶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人员成功解析逃避免疫的HIV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老钱:谁被禁止购买美国房地产?招聘 | 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课题组与临港实验室陈亮课题组联合招聘博士后Cell | 中国科大朱书课题组揭示蛋白Gasdermin D在小肠对食物的免疫耐受中的作用Nat Commun丨李海涛/李文辉/王大亮合作揭示乙肝病毒微染色体状态切换与转录活化的表观机制CELL MOL IMMUNOL | 孟广勋课题组揭示单核细胞替代性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负调控机制Nat. Commun. | 陈雷课题组发现SUR2A上的R螺旋抑制了KATP通道的激活征程漫忆Nature | 清华大学张永辉团队揭示 γδT 细胞免疫识别奥秘克利奥帕特拉:野心勃勃又媚惑非凡的埃及艳后Nat Commun丨白尾鹿中广泛检出新冠病毒,且进化速度更快;急需监测可能的反向传播Weibo Rolls Out Community Notes to Combat MisinformationNat Commun | 复旦大学揭示锌在人类炎性肠病发生和“肠道泄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Nature Genetics|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Cell Reports | 吴虹与合作者揭示PTEN通过PU.1调控造血系统谱系可塑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Nat Commun丨李文辉、隋建华实验室合作研发能广泛中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吸入大分子候选创新药物谁是草原土匪 冷明冷明和他的书《为了你走遍草原》Nat Commun | 男女有别!丁强/汪强虎团队揭示男性乳腺癌机制Cell | 王艳丽组与合作者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 上海交大肖华课题组揭示核酸结合蛋白在衰老进程中的重要作用Nat. Commun | 个体蝙蝠病毒组分析揭示了蝙蝠和病毒之间的共感染和溢出的人畜共患潜力解密蛋白结构,解开“超级药物“神秘面纱!Nat Commun|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香港大学合作揭示SARS-CoV-2 SUD 结构并提出新抗病毒策略电通再重组,千名员工被转移至不同部门;Communicado任命两名高级创意人员为副创意总监(广告狂人日报)【科技前沿】上海科技大学免化所张璐/饶子和组与英国合作者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AG合成起始阿拉伯糖基转移酶AftA的三维结构Nature Communications | 浙大周如鸿团队发文阐明新冠病毒RNA顺式作用元件SL3与人体关键蛋白作用机理Science | 邢栋课题组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揭示三维基因组与基因表达的关系Nat Commun. | 哈兽研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不同基因型间自然重组病毒Cell | 重大进展!我国科学家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结构聚类分析,发现一系列新的碱基编辑器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上海交大蒋明课题组解析醌那霉素生物合成中氮氮键的上载机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