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大3位教授,曝光减负十年现状:那些中产以上的父母,都在疯狂割肉

北大3位教授,曝光减负十年现状:那些中产以上的父母,都在疯狂割肉

育儿


文章开始之前,想先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常读、不加星标,就没办法收到咱们的信息了。

为了不失联,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按照以下方式点亮【星标】——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这段时间“双减”又经常上热搜,因为风向越来越严格,根据新的规定,10月15号之后,各种变相的违规补习都要被更严格的监管和惩处。



有个大V还调侃:基本上全堵死了。现在想要补课,只能家长和补习老师假结婚了。



其实减负并不是太新鲜的提法,很多80后和90后也是听着“减负”这个词长起来的。


我最近正好看到一篇论文也跟减负相关,题目叫《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它是北大三位教授,研究2008-2018年减负政策的累积影响写出来的。


里面有这样一组数据,我觉得很有意思:


“收入处于下10%家庭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下降了9.3%,教育总开支平均下降了21%,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下降了9.19个小时。


收入处于上10%家庭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上升了5.3个百分点,教育总开支平均上升了67%,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上升了10.37个小时。”



换句话说就是:


教育支出和负担是否减少,最终是因阶层而异的,低收入的家庭教育负担的确变小了,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却反而增加。



而此前的减负措施,不仅没有实现教育公平,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


下面有网友说:


说到底,只要中高考还存在,补习机构就有存在的市场,所以想要真正改变问题,除非脱离这样的大环境。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别离》


我身边也真的有一些父母,考虑把孩子送出国,借此来逃离内卷。


但事实真的会让他们所愿吗?


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印法德的高考》,里面介绍了各个国家的选拔体制和教育氛围。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看完大家就会发现:


教育困境,不止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它更是社会经济、心态和人口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如果不从单一的升学路径中跳脱出来,那么问题就可能一直会存在。



靠高考选拔人才的法国

为什么不内卷,也没有补习班?



前几年提起西方教育,我们就会想到宽松,自由这样的字眼。


虽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是这样,但法国确实是里面的代表。


他们的教育制度其实和国内挺像,都是12年学制,国家会提供义务教育,最后都要走高考选拔这条路。


我们国内的中高考,基本就是“多拿一分,干倒千人”。


可能仅仅是写错一个字,就会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于是孩子们都在拼命的学。


就像今年的北京中考,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集中在高分段,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云。


北京市2023年中考成绩分布图


但在法国,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主要是因为评分体系和不太一样。


他们会把所有科目综合在一起,算一个0-20分的平均分。这个分数阈值小,孩子们的总体差距也就不会太大。


可能是为了避免内卷,法国又把分数划成了5个等级:


 

而且,只要及格了,考过10分,就能上大学,不过考得“特别好”的孩子,有奖学金拿。


根据中国教育报2018年的统计:


法国每年近60万的高考考生中,有85%都能达标,有资格直接升入公立大学就读。


我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就在想:


如果我们国内也能这样,大部分孩子都有大学上,应该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你看,咱们的孩子上补习班,天天跟赶场子一样,法国呢,补习班压根就没有,请个家庭教师,还限制在周六上午。


说到底,内卷不是补习机构导致的,而是目前的筛选机制和资源分配方式决定的。



而教育筛选机制,往往又是有现实基础的,就拿法国来说:


首先,它是发达国家,发家早,底子厚,对富人税收高(个人所得税75%)。


其次,人口少,整个法国人口6800万,也就相当于咱们一个省。


这两个因素加起来,让法国可以全民高福利,阶层差距低。


而这,又进一步导致社会氛围轻松,学业不内卷。


毕竟,要是不考虑孩子的未来,哪个家长又愿意牺牲孩子的童年,花钱买罪受呢?



神奇的印度教育:

穷人疯狂作弊,中产拿命补习



再回头看东方教育,日韩我们讲过好多次了,今天想聊聊咱们另一个邻居——印度。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至今还保留着种姓制度。


在这套体系下,最底层的叫“达特利”,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贱民阶层。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在印度,如果你只是穷还好,毕竟靠双手努力,还能逆天改命。


但如果是达特利,那你不仅是穷,99%向上的通道也会关闭,因为在印度人看来,他们不配,只能做一些所谓的“下等”工作。


而剩下那1%的可能,就是读书上大学,靠文凭获得去政府、或银行这种相对体面的工作。


只是,因为种姓歧视,“达特利”们能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基础设施没有,老师也消极怠工,孩子们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


所以他们选择了更直接的方式——疯狂的作弊。


大家应该记得,2015年有一张照片,考生家长和老师集体化身蜘蛛人,爬到学校大楼给考生递答案。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考场里,学生们的作弊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替考、打小抄、电子设备、买试卷、买通监考老师……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当然,没点真才实学,光靠作弊,即便考上大学,前途依然渺茫。


我记得之前印度有个地区招14个清洁工,结果来了4千多个大学生应聘竞争。


所以印度的中产老百姓,选择让孩子疯狂补习。


纪录片《决战印度高考》里,就介绍了印度的高考工厂——科塔。


这个不大的城市,集中了几百家补习机构,考生们来到这里,都是为考印度理工学院做准备的。


一两百人挤一间教室,是科塔补习课堂的标配。 


作为印度最顶尖的高校之一,这所学校的录取率仅有0.92%。


这群中产的孩子呢,就在200多人的大教室里,没日没夜的学,最后还不一定能考上。


而考进去的学生呢,绝大多数又出自条件优渥的家庭。


电影《起跑线》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在公立学校,学不到任何东西。”


图片来源:电影《起跑线》


一个孩子上私校,到高中毕业的教育经费,大约占一个中产之家的65%。


这个支出,普通老百姓基本承担不起,死记硬背补习的穷孩子,也很容易被综合素质更扎实的中产娃淘汰。


所以,科塔也成了著名的自杀之都,每年都有2位数的孩子选择主动离开这个世界。


印度的教育,多少有点“疯狂”的感觉,资源两极分化,前途截然不同,但偏偏,大家都没有别的路可走,都在一个赛道上疯狂的卷着。





提到中国,纪录片把镜头投向了河南省某一所重点高中内。


为了备战高考,孩子的日常只能几个词就能总结:起床,吃饭,复习,模拟考试,休息。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孩子、老师、家长,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着。


为高考而忙碌的生活,可能的确看起来很单调,甚至有些压抑。


但那是因为大家都很清楚:


对普通人来说,高考就是一张通往更好生活的入场券,也是目前针对各个不同阶层,相对最公平的制度之一。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可能每个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各有差异,但最起码,这个差异还不至于像隔壁印度一样,拉得那么大。


还是那句话,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没有完美的制度。


教育自由的法国,也把大学分成了普通大学和精英大学(当地称之为大学校)。


能上这种大学校的,仅占所有大学生的8%,他们每个人享受着普通大学生10倍以上的教育经费。


而这8%的孩子,基本出身在精英阶层,阶层固化在这里同样严重。


啥叫“最少的人,享受最多的资源”,法国人也是玩明白了。


隔壁印度就更不用说,我们卷还是有希望,那里娃开局就是地狱模式。


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咱也应该知足。


但我还依然觉得,比起取缔补习班,可能更好的方式,是解决“学考不对位”的问题。


图片来源:纪录片《印中法德的高考》


什么时候,不要再让“学校只教一粒沙,考试考了撒哈拉”;


也不要再让老师搞各种行政任务,教书育人的任务却转嫁给父母。


当然,最根本的,还有前途问题。


等到有一天,不论孩子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肯努力,收入差距都不会太大,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教育内卷才会真正的停止。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想跟大家说。之前好多妈妈问怎么进咱们“树妈福利群”,我就特意做了一个二维码。咱们的群里,每天会发一些免费课程资源。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好物等福利也会在群里给大家做免费抽奖。大家有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交流。


没添加的妈妈,可以直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被拉入群了。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 点击查看更多 ·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老了不指望你养我”:那些放狠话的父母,都过得怎么样了前橄榄球状元起诉养父母,“收养”只为利益?!用孩子赚钱的父母有多可怕?李雪琴高中同学全班爆红,毕业10年现状令人唏嘘投产以来首次!“深海一号”顺利完成【转学录取专访】搞定三位教授,助我从UCSD成功转学哥大中国娇妻的土味短剧,正在疯狂割欧美韭菜……看了暑假带孩子见世面的父母,我才明白什么是教育最大的陷阱据说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都学会给孩子挑鞋子了!放不开手的父母,中国孩子一生的阴影江西妈妈发视频曝光14岁女儿,引发众怒: 这样的父母,太让人窒息了!原创《思考陆扬的“晚唐清流文化”》“脆皮大学生”走红: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狠抓这3件事中国第一神童现状:16岁读博,逼父母北京买房,如今卡里就剩几千块钱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几句话,而糊涂的父母却逢人就说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28岁现状曝光后,这个神童的父母被骂上热搜......中国第一神童现状:16岁读博,逼父母北京买房,如今卡里就剩几千块钱...清华教授传授亲子幸福指南:有格局的父母,这样教孩子焦虑的父母忙着内耗,智慧的父母盯着孩子这件事5123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富金山战役 112岁幼童被父亲从楼上扔下致死:为什么有的父母,这么恨自己的孩子?中产高管自曝尴尬现状:“我,花6000万鸡娃,把3个孩子都养成了啃老族……”我见过真正厉害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反脆弱”体质一个轻生老师留下的话题,从给学生减负,到给老师减负曾全网刷屏的“被逼洗内裤”男孩,如今保送清华了:大格局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报首富的傲娇和价值观我见过最聪明的父母,都在刻意培养孩子的“理性脑”,到底有多好?工作重要,还是妻子重要安徽一段家庭监控视频流出,有毒的父母,正在将孩子越推越远大部分父母,都在错误陪娃家有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见不得孩子高兴的父母,再累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伴读没有权威感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18年前的神童,现状令人唏嘘:清醒的父母,不做这件事土耳其索菲亚大教堂李雪琴高中同学全班爆火,毕业10年现状令人唏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