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发生全脊麻的原因分析
2. 意识消失:微量局麻药作用于脑室壁细胞,神志立即消失。这些常在给药后立即发生,进展非常迅速,麻醉医师没有时间能测出阻滞平面,提问患者无应答,此时患者已陷入神志消失状态。所谓全脊髓麻醉,必然是局麻药上行经过延髓,再进入四脑室 的结果。全脊髓麻醉是首先有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室细胞的情况,必须施行心肺复苏抢救,微量局麻药直接接触脑干、脑室壁细胞,足以导致患者立即呼吸微弱至停止、血压骤降至零,随即迅速陷入昏迷。脊髓麻醉阻滞平面过高仅仅是局麻药阻滞外周的高位脊神经,并没有脑干、脑室麻醉的事实。高位脊髓麻醉的临床表现与全脊髓麻醉相比,上述症状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也是显而易见的,表现为血压骤降、呼吸困难和抑制、说话费劲或无力,但患者尚能应答测试询问,可以测出麻醉阻滞平面,如及时采取有效通气和升压,神志不至于消失,患者可安然无恙度过危险期,直至局麻药作用逐渐减弱消退。如用药量过大,症状典型,诊断不难,但须与引起低血压和昏迷的其他原因进行鉴别开来。当用药量较少时(如产科镇痛),可能仅出现异常高平面的麻醉,这往往就是误入蛛网膜下隙的表现 ;此时如注射全量的硬膜外局麻药,定会导致发生全脊髓麻醉。
围麻醉期突发全脊髓麻醉的原因分析
(1)病理生理差异 :在产科硬膜外麻醉中,意外刺破蛛网膜的病例为 0.2% ~ 3%。在非产科患者,16000 例硬膜外麻醉中,仅有 1 例意外刺破蛛网膜的病例。而且在硬膜外穿刺过程中回抽时,常常无脑脊液回流现象。这是由于在产科患者,硬膜外腔静脉丛的扩张充血,导致椎管内脊髓腔中脑脊液的容量相应减少,从而增加了局麻药向头端扩散的风险。同样,所有使硬膜外腔间隙变窄、绝对容积减小的因素均可致硬膜外麻醉意外发生,使全脊髓麻醉的危险性增大,例如婴幼儿、老年患者、伴有腹压增加患者,以及病情极度衰竭、内环境紊乱患者等。
(1)硬膜外穿刺操作中进行偏斜,导管送至脊神经根部或刺伤神经鞘膜及束膜,较多的局麻药由此误入或渗入蛛网膜下隙 ;或硬膜外导管质地较硬,管端尖锐,穿刺针虽未刺破硬脊膜,但置管时导管刺破硬脊膜而未发觉,由直接注入大剂量局麻药入蛛网膜下隙所致 ;穿刺针虽未直接刺入蛛网膜下隙,但由于导管过硬,管端尖锐,导管刺破硬膜进入蛛网膜下隙。当回吸导管前端开口贴于蛛网膜壁上,使脑脊液不能回流 ;或导管内径过细,脑脊液回流不畅以致未能及时发现。在硬膜外麻醉中由于放置的导管移位而产生全脊髓麻醉的原因相对少见,大约占整个硬膜外麻醉病例的 0.6%,并且很难当时发现。一般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方法才能最终证实。
本平台提供以下相关服务,直接点击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