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上险量增长超40%:头部厂商放量,伪玩家裸泳
“挑战无时无刻不存在。”
即便拥有“德国博世集团13年研发管理经验“、“海归创业”等标签,楚航科技CEO楚詠焱仍感叹道,扎根毫米波雷达领域创业的4年并不轻松。
诚然,受益于我国汽车智能化浪潮,国产毫米波雷达迎来了空前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但这片欣欣向荣的光景下,也潜藏着诸多难关。
一方面,毫米波雷达厂商要想进入主机厂的供应商体系,需经过一套严格的审查流程,包括技术、质量、供应链、财务等方面的评估。据楚詠焱回忆,整个审查过程周期长、流程繁琐,部分主机厂需要1-2年时间。
另一方面,博世、大陆、安波福、海拉及维宁尔等国际巨头,仍占据着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的份额大头;而森思泰克、行易道、楚航科技等本土毫米波雷达企业,则陆续量产了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在前装量产市场,2021年乘用车(不含进出口)搭载前/角毫米波雷达合计上险量为1360.22万颗,同比上年同期增长42.49%。
随着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留给新入局者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的发展历程只有短短10年,而智能汽车市场风向变幻莫测,相关技术迭代加速,国产毫米波雷达的下一个10年仍值得期待。
10年磨一剑
过去10年,亦是中国毫米波雷达踏上国产替代征程的10年。
早在1999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率先在S级轿车上搭载77GHz毫米波雷达,用于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即开拓了车载毫米波雷达应用的先例。
此后,越来越多国际巨头积极投身至汽车雷达系统研究和器件开发。例如,2013年,松下与富士通天均展示了可检测行人的79GHz频带毫米波雷达。
与21世纪初德国、日本等国家如火如荼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不同,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的产业研究和量产落地,晚了近20年。
2013年,24GHz毫米波雷达产品首次进入中国。而毫米波雷达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吸引了少数勇立潮头的先行者竞折腰,中国第一批毫米波雷达企业相继成立。
森思泰克就诞生于这波浪潮之中。
早在2011年,拥有15年英国求学、工作经验的秦屹,就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结合对传感器行业大势发展的判断,他将创业方向瞄准了智能汽车用的毫米波雷达领域。
2013年,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秦屹找到7位合伙人,筹集了3000多万元,正式在南京创办了Sensor Technology(传感器科技),中文谐音“森思泰克”,主营定位为以车载毫米波雷达为主的智能传感器方向。
“那时候国内的毫米波雷达创业公司少之又少,甚至一些中小车企都不知道毫米波雷达是什么。”可见,在ADAS系统还未普及或爆发之前,摆在秦屹面前的一座大山则是:如何让森思泰克活下来。
细细思量,秦屹想出了一个两全的方案。一方面,在车载毫米波雷达领域,森思泰克从24GHz车用盲区监测雷达做起,并储备77GHz毫米波雷达相关技术;另一方面,这家企业也陆续做安防、交通检测用雷达,实现自身造血。
直到2016年,自动驾驶行业迎来大爆发,作为自动驾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国产24GHz毫米波雷达开始量产、77GHz毫米波雷达出现样机,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才树立起了一座国产替代的里程碑。
2019年5月,随着一汽红旗HS5隆重上市,其搭载的森思泰克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成为了国内首个真正实现“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这也就意味着森思泰克成为了国内首家实现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大批量生产、突破国际巨头垄断的企业。
据了解,ADAS多项功能的实现,需要短程、中程、长程多颗毫米波雷达的结合,且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毫米波雷达的搭载量可能会更多。如小鹏G3采用3颗毫米波雷达(1前向+2后向),小鹏P5、蔚来ES8和ET7、理想ONE均装配5颗毫米波雷达。
有机构预测,伴随着ADAS或自动驾驶搭载量的快速上升,2025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安装量或将突破3100万颗。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毫米波雷达厂商的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突破国际巨头的围剿,未来几年亦是如此。
而在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起步晚、体量小的中国毫米波雷达企业或身处弱势,但不少本土供应商也已经突出重围。
“国产毫米波雷达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更贴近中国市场。”作为另一家已实现国产毫米波雷达规模化量产的企业,楚航科技CEO楚詠焱介绍道,与国外企业整套系统黑盒交付不同,国内毫米波雷达相关初创企业更愿意与主机厂配合,提供部分定制化开发服务,如提供原始数据、配合域控制器做数据处理等,助力主机厂实现软硬件解耦。
除此之外,凭借成本逐步降低、供应链稳定等优势,国产毫米波雷达产品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10年磨一剑,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企业的春天悄然而至。
放眼整个智能驾驶赛道,毫米波雷达仍是资本的宠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毫米波雷达厂商已达百余家。仅2022年上半年,本土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中,就有楚航科技完成了亿元B轮融资、行易道完成了近亿元C+轮融资......
“现在看来,国内的汽车主机厂众多,车企每年新推出的车型也多,并且对软硬件都提出了差异化需求,而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响应速度不及本土厂商,这也给国内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新思路。”森思泰克相关负责人向高工智能汽车介绍道。
可见,本土毫米波雷达企业要想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崭露头角,不仅要抢先量产性价比高、符合车规级的产品,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出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尤为关键。
对于国内毫米波雷达企业川速微波而言,扎根“行泊一体”应用场景,主打毫米波雷达系统升级,是其在本土供应商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据介绍,川速微波自研的行泊一体AVP角雷达方位角探测范围±75°,俯仰角探测范围±15°,拥有行进中普通角雷达模式和泊车中4D点云AVP模式。在行车状态下可以起到传统角雷达的作用,探测距离超过110m;泊车状态下是一款近场4D点云成像雷达,探测距离精度达到2cm。
此外,通过4D点云、Freespace、深度学习及目标识别等方式的融合,该行泊一体AVP角雷达解决了多种复杂场景的痛点难题。
川速微波行泊一体AVP角雷达
“一是既满足行车中BSD、LCA、DOW、RCW、RCTB、FCTB等功能,还能满足泊车应用中的车位寻找及停车场避障等功能,可作为传统角雷达的同位置升级替代;二是能够满足自主泊车应用的特殊要求,并克服了现有传感器的痛点;三是可以帮助OEM预埋硬件,为后期通过域控制器进行的功能升级提供了充分支持。”
而成立于2014年的行易道,则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又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即以前向中程雷达为主产品、以海外市场为起点,成为第一家量产前向雷达和角雷达、为前装乘用车出口海外的中国毫米波雷达企业。
依托团队多年雷达技术研发经验,行易道重磅打造出77GHz角雷达哨兵ASRR-100、77GHz前向雷达伽利略 AMRR-200等拳头产品。
行易道前向雷达伽利略AMRR-200
其中,伽利略AMRR-200基于全球领先的77GHz射频前端芯片,采用MIMO、DBF等技术,可实现230m范围内目标的距离、速度、角度精准探测,支持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前向碰撞预警(FCW)等功能。
现在看来,过硬的产品实力,亦是行易道开拓海外市场的底气。从2019年起,行易道的相关毫米波雷达产品,就已经逐步从国内市场(较成熟的ADAS系统集成商)扩展销售至韩国和其他亚洲市场。
2020年,行易道实现了毫米波雷达前装商用车量产出货,并签署了数亿元乘用车出口订单;2021年,其相关毫米波雷达产品又在越南和韩国整车厂前装量产出货。
“针对车规行业,我们选择先做标准化,再做差异化。”在楚詠焱看来,将标准化作为敲门砖,差异化作为竞标亮点,是楚航科技的独特打法。
目前,楚航科技已实现前向雷达、角雷达、生命体征检测雷达、商用车盲区监测雷达等产品的量产,并拿下了东风乘用车、长城汽车、北汽新能源、奇瑞、零跑汽车、上汽红岩、宇通客车等近20家主机厂,30多个主力车型前装定点项目。
据悉,楚航科技的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可实现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FCW(前方碰撞预警)、BSD(盲点辅助监测)、LCW(变道辅助预警)以及中国市场特有的DOW(开门预警)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
楚航科技77GHz前向雷达
今年,楚航科技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定点项目交付上,这也意味着这家旨在以差异化取胜的中国毫米波雷达企业,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作为国产毫米波雷达的先入局者,森思泰克则以强大的产品开发、更新迭代能力以及项目保供能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森思泰克定点开发项目接近200个,量产产品涵盖4D成像雷达、传统ACC/AEB雷达、角雷达(从两发四收、三发四收、四发四收到最新的六发八收)、舱内生命体征监测雷达、电动门避障雷达、脚踢雷达等各大品类。
诚然,属于中国毫米波雷达企业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未来5-10年里,待国产替代浪潮褪去,一批技术扎实、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的本土毫米波雷达厂商,或许能率先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实现稳定放量,而“裸泳”的伪玩家必将被踢出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