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京名校心理课程老师:社交,是中学生的“半条命”......

北京名校心理课程老师:社交,是中学生的“半条命”......

公众号新闻

 看点   社交,是中学生的半条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下孩子的真实写照。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心理困扰,其实根源都在社交,就算是学霸也难逃其扰。美国心理学家会员、北京知名中学心理课程老师丁丁就说道,还没有注意到这点的家长,如果还在研究孩子怎么好好“学”,恐怕只会雪上加霜。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Jennifer    编丨Luna

国庆假期

外滩君精选好文,与大家共度佳节


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孩子在校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认为“交朋友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可果真如此吗?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一项研究中长期跟踪了四个州的753名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到25岁。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例如与同龄人合作或理解他人的感受 ,TA更有可能完成大学学业,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心理咨询师根据自己过往咨询经验,甚至直言,“社交,就是中学生的半条命”。因为,中学生一半左右的问题,例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心态不好、沉迷游戏等,背后都有同伴交往的压力和影响。


更别谈,还有日益严重的校园攀比、校园霸凌等问题,都成了孩子在校每一天里,要面临的实实在在的挑战和冲击。


但是,校园墙内墙外,仿佛两个世界。当孩子正在被同伴交往、校园人际关系所困扰时,家长的关心点还只在表面的分数和排名。


同伴交往究竟有多重要?对于孩子来说,一段良好的友谊,究竟意味着什么?外滩君采访了北京知名中学心理课程老师丁丁


丁丁,作家、剑桥大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大学理事会(CB)认证心理学教师。深耕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十余年。著有获奖育儿图书《我不要巧克力味儿的苹果:剑桥妈妈的有机养育手记》


在担任心理学大学先修课程导师之前,她曾在一家创新教育高中担任《自我认知和心理学》导师,并策划运营面向社会的家长课堂。


在丁丁老师的课堂上,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中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普及心理学知识,包括人际关系管理、情商、逆商及幸福感的提升,教学生如何带着同理心去面对自己和他人。


   社交

是中学生的半条命


“社交,就是中学生的半条命?”在丁丁看来,这句看似夸张的说法其实并非耸人听闻。


因为,同伴交往,不仅需要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乎学生的自我存在感、群体价值认同、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人生这门学问中最重要的一节课。


且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来源,和儿童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更多是根据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身的价值;而青春期孩子也开始极其看重对来自同龄人的评价——“只是父母说我好还不够,我更希望得到来自身边同龄人的认可和接纳。”


因此,孩子到了中学阶段,会更在意自己给同伴留下的印象。来自同学或朋友一个轻蔑的表情、一句抱怨的话,就会让他们变得心神不宁、情绪低落。更有一些孩子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校园心理咨询师会发现,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居然成了隐藏在学业和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动力。


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脑子里还在思考刚才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担心自己在同学面前表现不够好;


考试心态不好?因为担心考不好,被实力不如自己的同伴超越,进而丧失社交地位;


沉迷游戏?身边关系好的同学和朋友都在玩,为了显得合群,甘愿冒着成绩下滑的风险,也要加入进去......


父母作为成年人,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表面问题,而忽视了背后一些更为隐形的原因,比如同伴关系的影响。


今天,随着社会大环境持续内卷,学业压力激增,亲子关系也日益紧张,同伴关系的意义也更加凸显。


在孩子的同伴交往上,有些家长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和一些在自己看来并不优秀、甚至有点坏毛病的孩子做朋友,而且为了和他们交朋友,不惜和父母撕破脸。


殊不知,对于青春期孩子而言,同伴的一句理解和共鸣,无比珍贵,甚至成为救命稻草。


丁丁老师在课堂上


外滩君曾看到一位高中女生的案例。她因为学业压力、以及和父母的冲突而心生郁闷,甚至想到过自残。偶然间,她和同伴倾诉了内心的痛苦,同伴回了一句“亲爱的,别难受,父母就是这样,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听到这句话,这位女生内心的孤独感一下子就冲淡了很多,她感到自己被理解,痛苦被同伴的一句宽慰,接住了。


此外,丁丁提醒,形单影只、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还有一个潜在的风险,那就是相比较其他孩子而言,更容易成为被孤立甚至霸凌的对象。


从国内外很多案例来看,校园霸凌的对象,往往是一个集体中的“小透明”,他们没有牢固、强大的同伴关系网可以提供援助,刚开始也许只是被排挤、捉弄,最终上升为言语和肢体的霸凌。


每年,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极端的新闻报道。一些孩子因为在校园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无论是学业压力,还是紧张的亲子关系,都会成为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无处排解的他们,轻则闷闷不乐,重则变得抑郁,甚至走上不归路。


   同伴关系的挑战  

其实无处不在


友谊如此重要,可是,经营同伴关系的挑战并不亚于学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学生之间的隐形冲突,无处不在。


《中学问题》(middle school Matters)一书的作者Phyllis Fagell,每年都会到访数十所美国学校,他在调查中发现“孩子们的交友挑战比想象中要大”


比如,到了六年级,只有三分之一孩子的友谊能持续到整个学年;


如果让中学生说出一个最好的朋友,只有一半的孩子得到了“好友”同样的回应; 


到了12年级,只有1%的孩子拥有一段完好的友谊......


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他们会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荷尔蒙的变化也会放大他们的情绪。比起成年人的理智和稳重,中学生在处理社交问题上,的确显得更稚嫩。


这让Phyllis Fagell意识到,青春期孩子的友谊,是多么脆弱和不稳定。而不可避免的社交冲突,正在影响孩子们的学业和整体幸福感。


他呼吁,就像面对学业一样,孩子们同样需要学习基本的社交技能,这也是一项关键的社会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丁丁表示,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一个孩子在遭遇社交挑战背后,更深刻的内在原因。


她曾经和一些陷入强烈孤独感的学生聊天,聊到最后会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自我认同感低,对自我价值存在怀疑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底层的自我认同,会直接导致他在同学面前缺乏自信,不敢发表意见,也不懂拒绝,而是以一种妥协和让步的姿态和他人相处。


这样的孩子,经常是缺乏社交魅力的。即使看起来人缘不错,内心其实并不快乐。


丁丁发现,那些在社交上游刃有余、能够享受到亲密同伴关系的孩子,往往是在智力、社交能力、情绪发展、以及道德感上能全面发展。



丁丁特别想纠正家长的一个认识误区——如果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或是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特长,成为所谓的“优等生”,就不会有太多交朋友方面的烦恼。


“其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学霸,同样会面临同伴交往的压力和困惑。


她提醒,可能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所谓天才儿童,因为和同龄人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更难以和同龄人建立同伴关系,甚至被同龄人孤立。因此出现人际关系风险,也远远高于普通儿童。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霸是通过鸡娃培养出来的,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刷题上。过度开发的结果就是,本该用于发展情绪管理能力、锻炼社交能力、以及培养自我认知的时间,都被用来刷题了。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那些被过度鸡娃长大的孩子,不仅表现为后劲不足,通常也呈现出情商能力的不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非常闪耀,在和同伴交往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过度强调竞争

正在破坏健康的同伴关系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追踪研究表明,友情是人生幸福的一个秘诀。当孩子在校园里有了朋友,会比学习本身,更让他对上学充满期待。


可是,今天的教育,很多时候却在“排斥友情”。


眼下,一种“成功至上”的价值观,正在从社会席卷校园。丁丁提醒,对同伴竞争过度推崇,其实非常不利于建立一种友好互助、合作共赢的同伴关系。


“如果每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都来自于赢过自己的同学,来自于分数、排名这样的外部激励,这将催生一种非常脆弱和虚幻的自我认同。”



外滩君联想到,每年高考,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学校的誓师大会、动员横幅上,充斥着一种“赢”的狂热,“多考一分,卷死别人”。


在这样的校园氛围里,孩子的头脑中时刻有一个“假想敌”,从课堂表现、到课外活动、再到考试成绩,都为了超越别人而暗暗较劲,却无法为他人的成功鼓掌喝彩。


不过,丁丁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校园环境里,不应该有竞争。关键是,它是否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什么是良性竞争?它会激发一个孩子的潜力,让人不断努力向上、追求自我完善;既为别人所取得的成绩发自内心地祝贺,也能客观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越来越多的小组性合作、项目式学习,就是在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良性竞争的场景,组员之间形成分工与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不同小组之间竞争,往往也是一种“百花齐放”式的展示。


同样,课堂上的讨论性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他人想法的合理性,努力用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孩子深层次的合作能力。


丁丁老师在家长课堂


“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反而更贴近真实的社会环境——通过合作,赢得竞争。


丁丁强调,为了让学生有更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不仅需要学校在学习任务设计上下功夫,作为老师也应该规范自己言行举止。


老师的当众评价和反馈,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同学彼此之间的看法,这一点非常微妙。


比如,有老师可能会在课堂内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某些孩子的赞赏和关照,对某些孩子的批评和失望,甚至可能会有意无意给学生贴上某个“标签”……这些都会形成同伴交往的压力。


如果老师当众表扬一个孩子聪明,可能会让其他孩子感到自卑;对被表扬的孩子而言,也不一定是好事,这可能会夸大他的个人能力,让他产生傲慢的心,不利于与其他孩子的协作。


因此,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老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维护好整个集体的融合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作为成年人,在面对未成年人时,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我们用词需要特别小心谨慎。



相比之下,丁丁更认可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公开场合“对事不对人”


当学生犯错了,尽量不要指名道姓地批评,而是指出这类错误行为,然而私底下和学生沟通,沟通重点也不在指责“这个人”,而是针对某个不恰当的“行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务之急,

是建立更坚实的自尊


对于孩子来说,如何拥有更好的伙伴关系,不在同伴交往这一课题上“栽跟头”?


丁丁认为,首先还得从最底层的心理机制出发——提升一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这将是一个人交友最大的底气。


为什么一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低?“我们通常会发现,这首先要追溯到早期的家庭关系上。”


丁丁老师在课堂上


成长早期,孩子会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举止,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或者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经常相互责备,无法接纳一个孩子的失败和犯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进而产生非常消极的人生观。


一旦消极人生观形成,必然会在一个孩子的学业上有所反映,比如他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努力没有价值;遇到困难就想要逃避;甚至自己不值得被爱和被尊重。


到了中学阶段,家庭关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渐渐让位于同伴关系。“这并不代表亲子关系不重要,而是它的相处模式已经固化,孩子开始寻求来自同伴世界的反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令家长感到头疼。


丁丁提醒,其实,很多孩子叛逆,并不是“青春期”惹的祸,而是亲子相处模式一直以来就存在问题,没有暴露。他们过去因为迫于权威,装出听话的样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志觉醒,不再伪装自己,过去被隐藏的亲子矛盾,自然被激化。


而那些学习状态好、自律性强、又有内驱力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所谓的“青春期问题”。这也得益于其背后的家庭相处和沟通模式,能够平等、尊重、理性地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



当一个孩子,在家庭环境里没有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的安全感,他们就会在同伴相处中,极其渴望被接纳,价值观也很容易被同伴所影响,甚至被一些不良小团体带跑偏。


家庭关系不和睦、亲子相处模式有问题的孩子,在社交上,还可能出现一个反向极端——那就是逃避人际交往、恐惧亲密关系,形成孤僻的性格。


这些问题的底层内核,都是强烈的不安全感。


此外,教给孩子一些必备的社交技能,也很重要。比如,解决冲突的能力;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何选择“合适”的朋友;如何为友情设置恰当的边界,以及什么时候该原谅和放手……


正如《中学问题》的作者Phyllis Fagell所言,当你教一个孩子如何平行停车时,你可能会给出非常具体的指示:“把方向盘向左转,继续,现在使劲向右。”


但是在帮助孩子交友问题上,我们可能只会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或“做一个好人”。这种笼统的指导,显然是不够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关系意味着一切。可针对“同伴交往”这一课,我们还很欠缺。


参考资料:

1.《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https://www.edutopia.org/article/bullying-social-conflict-middle-school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时代中国与全球法律治理课程思政工作室 专家讲座“公立常春藤”,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上)|精神健康咨询/学校心理学/学校咨询等2023最受欢迎在线管理课程TOP15,您学过几门?内耗式社交,正在拖垮你的人生预算200万左右,能够买到东京名校地段怎样的“学区房”?赣州市“心灵之约”百场辅导进百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走进于都县上欧中小学第八章 现代社会的诞生 (2)好的社交,是和能给你充电的人在一起丨KY喊你来茶会交朋友啦!你不是不会社交,而是不懂“情绪温差”揭秘学校心理学:比临床心理更注重教育,比教育心理更注重实践(上) | 对话心理人好的社交,是和能给你充电的人在一起。丨KY喊你来茶会交朋友啦!中年男人的生活,一地鸡毛。老金的故事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 心理咨询和咨询师教育/咨询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硕博项目介绍“失去对身边美好的感知”:社交媒体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细分专业:教育心理学 vs.学校心理学|iWanna资讯公立常春藤,密西根州立大学(上)| 康复咨询/咨询师教育/学校心理学/ABA等硕博项目国际共运新西兰太无聊?在新居住4年的英国人吐槽:社交少,生活“很寡淡”!秋季各类物理课程推荐运动社交,I人解药越“社牛”越长寿,脑容量越大!川大华西:3万国人数据,每天都社交,生存期延长2倍多邻里风波 (加建中式厨房 – 3)“我们想要的只是报复”:社交媒体如何助长美国青少年的枪支暴力全球top20名校老师:海外名校博士如何申请免费微课|7年工作经验转行高校心理咨询师(跨专业申请课程半价大促!)Netflix版《鹦鹉杀》:社交软件上的霸总男友居然是宇宙级杀猪盘!名校老师:写作SCI应掌握的规律与3款神器英美高校占据前九!泰晤士世界高校心理学排名两堂实用少年心理课,教会青春期孩子好好说话单向树洞:社交恐惧症20230802龚俊新浪扫楼链接+总结课程报名 | 中外名校双教授学术科研课程全球Top20名校老师:海外名校博士如何申请校长是AI!体育老师也是AI!英国某顶私人类校长:社恐不爱打电话黑职校心善,看不得学生失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