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清
编辑|宋婉心
来源|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从行业层面来看,影视行业今年疫情后逐步好转,供给端的影院恢复营业,但二级市场上,影视板块走势并不如行业一样火热,仍处在政策放开后的恢复期。今年春节后,电影市场经历了一小段相对清淡的时间,主要在2023年二季度,整体市场表现较为平淡,没有出圈的影片。不过,在今年暑期档,却意外呈现出了一大特点--低预期、高票房,简单来说就是整体电影质量超预期。 图:影视板块周K线图
资料来源: wind
优秀的电影内容能直击观众的心灵,形成内心的共鸣,而好的宣发更能让电影锦上添花。一张35块钱的电影票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视觉效果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国产电影通过价值的认可、心理的共鸣快速崛起,持续的需求外加充足的供应,电影行业在国庆档有望再超预期。
整体来说,今年暑期的国产电影表现良好。一些小成本、中等体量的电影,比如《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票房都高达二三十亿,整个线下娱乐的恢复都处于较为乐观的状态。
以往来看,市场对于电影行业的反响会呈现季节性变化,根据预判的数据会有相应的预期。但今年国产电影大幅超预期的表现由何而来?为什么这一次观众如此买账?
首先,今年的国产片虽然是小制作,但类型非常新颖。如《孤注一掷》采用了反诈题材,而近两年反诈又是爆火的话题,缺少相应的电影去表现这样的主题。传媒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内容行业,其本质是价值观的认同、心灵的共鸣,此次的国产电影就做了一次完美的类型创新。
其次,相对于旅游、演唱会等消费金额相对较大的娱乐方式,电影是一个非常标准化且低单价的娱乐产品,并且观众可以在公众平台上得到明确的指引和预期,所以他们愿意花费35块钱去体验两个小时的娱乐生活。
最后,近几年的进口电影和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差别反而不是很大,个人英雄主义和超级IP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观众以前可能为了某个明星或者导演走进电影院,但时至今日,小制作电影、甚至一些二线明星或者不知名演员都能卖出大票房。这不仅是国内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更是内容上的创新,让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火爆出圈。口碑宣发,双管齐下
宣发手段可以锦上添花,但很难雪中送炭。如果电影的质量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即使前期的票房数据可观,后期也会逐渐降温。电影行业有个名词叫“逆跌”,可能上映初期票房表现平平,但在后期会逐渐上升。比如今年的《长安三万里》,就是在上映的第二周票房才开始变好,这就证明它的口碑在发酵。当然身处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部电影都会配合宣发,无论是微博、短视频、还是在线售票的网站,都是宣发的阵地。好的宣发会延长电影的生命周期,让它在后期有更突出的表现,进而反推到院线重新对这部电影排片,让它有更好的时段和更大的排片率。影院的排片就像商品的货架,如果去逛超市,眼睛的正前方肯定是最好的货架,这大概就是晚上6、7、8点电影的排片。现在的数据公司会非常实时地提供每一部片子、每一个影院,包括整个电影市场,每一天的票房上座率和实时的平均票价。每一天晚上,影院经理会根据过去一天或两天的市场数据不断调整日后的排片。对于影院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上座率,它要让最好的产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得到释放。前几年里,流量明星依靠粉丝做高排片率,但现在更多的人进入了市场,电影行业已经不只是凭借粉丝的力量就能够撼动的,其更多的是消费者的选择。
新经济常态下的轻消费
经济在换挡、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当下的消费就变得更加重要,更能实现消费者效应的兑现。电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为什么暑期档会爆火?其实春节期间影院的上座率是相对可观的,但因为疫情刚刚放开,电影公司的排片还未完全恢复。到了暑期,有了产量和供给,同时也有相应的需求,影视板块才能达到现在的热度。
在此背景下,预热的国庆档也是同样的道理。影视行业是供给产生需求的行业,从供给端来看,时间足够充裕,电影公司的供应能力变得更为强大。再看需求端,不同于以往,在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性价比成了更多人考虑的第一要素。一张几十块的电影票就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无论是《前任》还是《孤注一掷》,都能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和游戏里的虚拟现实是同样的道理。
同时,国庆期间的消费主要以国内游为主,这种城市游、短途游对电影行业是有正面效应的。以前的旅行团会带游客去看各类大型演出,一次就要三四百块钱,但现阶段消费者对这类演出的兴趣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电影一类的轻消费,其兑现快、实用性强的特点让消费者更容易为其买单。在今年爆火的题材类的电影里,国庆档的《前任》话题度一度飙升。不同于海外的大IP制作,国产电影似乎很少有“系列”这一概念。内容行业在创造过程中形成IP,同时在上映和变现过程中消耗IP。当 IP被反复消耗后,系列后期会进行的相对困难,没有新的创作来打动观众,纯粹消耗以前的IP并不能带来过多的流量。而《前任》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IP,它讨巧的一点在于没有过多的特效和明星效应,成本相对可控。但在相对可控的成本里,它的团队在尽力寻找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点。情感共鸣的背后是一种社交传播,传播进一步反哺到票房,进而有更大的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前任》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今年的国庆档以国产片为主,没有海外电影上映。当然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过去两年的疫情,让好莱坞在产能的供应上略有滞后。去年年底的《阿凡达2》掀起了一股热潮。很简单,十年前《阿凡达》的上映某种意义上造就了IMAX的兴起,观众对其视觉效果叹为观止。所以到了《阿凡达2》,整个市场的期待值非常高,但它在国内的票房表现却不及20亿。包括今年上映的系列片《速度与激情》、《碟中谍》等,票房表现都中规中矩。以前观众更享受纯粹的视觉效果,更加追求飙车、打斗或者跑酷的情节。但过去几年,从国产电影的成功上也印证了观众除了追求视觉享受,还需要生活上的共鸣。海外电影,首先在创作周期、研发周期上更长;其次,在国内上映的海外电影大多都是系列IP,以前它们碾压式地占据国内市场,但现阶段国内消费方式转变,形成了国产文化的类循环,国产电影也拥有了强大的制作能力,逐步抢占国内市场。随着市场的演绎和发展,随着观众喜好的变化,相比国产电影,海外电影逐渐变得缺少竞争力。那么明年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5》到底能否像前四部一样行销全球?2024年是一个更重要的验证阶段,期待时间能给我们明确的答案。
电影行业本质上是内容行业,有创新的成分,同时也有IP的塑造。IP代表稳定性、可持续性,同时创新又代表不确定性。所谓的创新能否被观众理解是很难预料的,所以电影行业是在螺旋式发展的,不断创新进而形成IP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但是大部分影视公司在形成IP后会面临无法创新的问题,或者有创新的时候IP又没形成,因此具有很强的波动性。从兑现角度来看,每个影视公司都是通过电影的制作和上映赚钱,一部电影上市而后兑现业绩,制作周期很长,但变现周期很短,因此那段时间的真实票房可能和预期差距非常大。所以,项目制的公司本身决定了电影行业的估值不会拔得太高。但可能有一批优秀的公司拥有较为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每年能够稳定输出好的IP。更高的持续性同时意味着更高的估值,但这种估值溢价仍处在电影行业的整体估值范围内。电影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不管是国庆档还是春节档都属于旺季,而旺季又是电影行业投资中最重要的时间点。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的角度看,国庆档都是有可能超预期的。结合当前的股价位置和估值,和历史的中枢估值相比,预期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股价的位置相对较低,投资者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但同时国庆档处于一个季节性较强的时间段,在国庆档进行兑现的过程中,可能股价之后又会有较大的波动。总体来讲,投资的买入和卖出节点都非常重要。面对现实的兑现和市场的博弈,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强大的择时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此类交易较为困难,寻找两个角度都很安全的时机出手,投资者的胜率也许会更高。*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36氪旗下财经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关注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国庆档有望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