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柳州?
工业硬核,滋味热辣。
作者 | 赵子坤
编辑 | 李原
来源 | 市界
(ID:ishijie2018)
如果你一踏出机场,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是呛鼻、热辣的酸笋味,那么欢迎你——柳州到了。
这个不足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500万的广西三线城市,在过去几年间,以出挑的“上瘾”味道,成为了新晋“网红”;更从广西省会南宁手中,刷新了自己在外地游客心目中的认知度。
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出圈,从一碗小小的螺蛳粉里,可以拉动起柳州的多少产业经济?
根据柳州市政府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柳州只有一家袋装螺蛳粉生产企业,全市螺蛳粉产值不足5亿。而到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超500亿,其中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高达151.97亿元——更重要的是,如今约有30万柳州人在从事与螺蛳粉相关的生产工作。
而作为传统老工业城市,柳州也是一座轻重工业实力皆强的城市。从宋代开始,柳州便以擅长木材制作闻名,寓意“升官发财”的棺材生意名动天下。新中国成立后,驰名品牌“金嗓子”和“两面针”皆诞生于此;近年来,柳州也是五菱神车的发源地。
如今,到访过柳州的人们更无不称赞这里生活的惬意与舒适。“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更不必说最近十年来,从被工业拖累的“酸雨之都”,柳州已蜕变为了一块以“百里画廊”著称的风景宝地。
今年5月,新晋网红城市淄博的管理者特意拜访柳州取经,想要学习其“网红”变“长红”的历史经验。
同样作为老牌工业城市,也同样被新经济下的特色美食带火。淄博想要从柳州身上学习的是:如何承接住游客流量,将其转化为持续的产业发展。
初次乘飞机到访柳州的人们,在降落柳州白莲机场前,多会听到温柔的空姐声音再三强调:请不要打开遮光板——这是一个4D级军民合用的机场,因坐落于白莲洞古人类活动遗址附近而得名。
柳州最早的“原住民”是择江而居的柳江人,于此地出土的柳江人头骨是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也是壮族的祖先之一。
古时,柳州因星象“柳宿”得名,柳宗元笔下“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便是城市的母亲河。
在柳江南岸,矗立着一座形如马鞍的山峰,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每当19:30全城亮灯的一刻,马鞍山山顶观景台的人群便会举起手机,拍下一幅眼前徐徐展开的城市画卷。
(图源/市界)
如今,蜿蜒绕城的柳江呈U型状环抱柳北半岛,柳江大桥、文惠桥左右驻守,横跨江面。在天清日爽时,高达303米的“广西最早的摩天大楼”地王大厦、金嗓子集团、五星商业大厦都清晰可见。
对于游客来说,柳州也极具旅游资源开发潜质。作为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城市,柳州的少数民族占常住人口超5成以上。穿梭在市区著名的4A级景区龙潭公园中,能欣赏到傣村、壮乡、瑶山、苗岭、侗寨傣村等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由此延伸,柳州的美食口味文化也极为多样。但显然,许多游客走出机场的第一顿,一定是一碗咸鲜重口、佐料满满的螺蛳粉。
这个国庆,在小红书开辟的“去哪里旅游人少”的话题上,相比于排名靠前的5A景区,南昌、柳州、贵阳等城市,因为拌粉、螺蛳粉、牛肉粉上升为三大“显眼包”,位居搜索前列,也被众多“粉丝”列入了假期行程单。
打开社交平台,美食博主们会给来柳州游客出具一份详细攻略:哪家粉是咸香口,辣油冲人;哪家粉偏甜味回甘,汤底醇厚。每家店铺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做法,老道的当地食客会胸有成竹告诉你:闭眼选,居民楼下的都好吃。
这两年,又赶上了“特种兵旅游”的风潮,柳州对年轻人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交通便利,物价喜人,城区景点较为集中,逛吃为主的休闲游玩也很适合不想费劲做攻略的游客。
一位从北京飞到柳州的女孩告诉「市界」,自己辞职后只想找个地方“躺平”,在酒店睡饱后就去嗦粉、品煲,吃牛杂,白天逛公园,吸氧放松,晚上再漫步在人头攒动的喷泉广场,来一碗锅气十足炒粉,“主打一个随心随意随遇而安。”
就算“卷”到“一日打卡七家粉”的美食博主们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尝一两家热门店就行,剩下的看哪儿当地人去吃就是了,说不定偶尔闯入的小店味道更佳。
毕竟,柳州市区内的居民街巷,十米之内就几乎遍布着两家粉店——当然,隔壁一定还会配套一家卖绿豆汤、冰豆花和木薯羹的糖水店。
在被柳州带火前,螺蛳粉还只是一种游走在嗜辣的重口食客之间的小众特产。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开播首集就选定柳州,把酸笋这种静待时间酝酿美味的神奇佐料推向了大众,螺蛳粉也乘了这股“酸臭”东风,随之起飞。
在此之前,2010年,柳州就曾鼓励商家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店。但彼时,螺蛳粉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形成规模效应。2014年起,柳州顺势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让螺蛳粉从“现煮堂食”的特色小吃走向便捷即食。
2015年初,柳州市政府召开了“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将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的道路。还为此专门开辟了螺蛳粉产业园,让“小作坊”走进“工业园”。
发展十余年后,袋装螺蛳粉迎来了自己的“当打之年”——2020年,柳州螺蛳粉销量翻倍增长,首次突破百亿元。伴随着“囤货潮”,人们在预食食品中找寻味蕾上的安全感,也被线上直播间和美食博主的开箱推荐勾起了馋虫和好奇。
同年,螺蛳粉作为“网红”标签,开始在全国走俏。李子柒螺蛳粉宣布在柳州建厂,肯德基推出了鸡肉螺蛳粉,元气森林与好欢螺联名,李佳琦等头部直播间的名单中必有螺蛳粉……甚至有热爱螺蛳粉的明星包厂生产,自做品牌。
螺蛳粉,已不仅是粉,其“臭”酵竹笋、脆爽木耳、酥脆花生,还有醇厚汤底的“谜面”螺蛳共同熬成了这一碗口感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
在难以出门的日子里,一碗刺激味蕾、抚慰焦躁的螺蛳粉,代替了老牌的速食方便面、自热火锅填满了家庭橱柜,也在这两年迅速带飞了螺蛳粉原产地的产业发展。
2022年,柳州市引导县区大力发展竹笋、豆角、螺蛳、木耳等原材料产业,认定了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20个,规模达到55.2万亩,带动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而仅去年一整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600.7亿元,全产业链上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这一年,在新兴电商平台上前10名粉类速食品牌中,螺蛳粉占据了半数以上名额。
如今,柳州全市有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111家,品牌超过300个。袋装螺蛳粉在口味创意和包容度上也为更多美食提供了发挥和想象空间:加臭加辣版、咸蛋黄版、小龙虾版……
据《2023柳州螺蛳粉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螺蛳粉主要消费区域与我国南方传统水稻区(华东、华南、华中)高度重合:广东、江苏、浙江在两种渠道上的消费额均排名前三,北京也进入了前十。
报告特别指出,“在人口融合区域的口味包容程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说,柳州用一碗螺蛳粉,将名号打响了大江南北。
除了近年来靠螺蛳粉打开新鲜话题,作为典型的老工业重地,柳州的产业底蕴积淀也十分丰厚。
在柳州的街头巷尾,色彩斑斓的“老头乐”承载着市民们的代步需求,也撑起了这座城市令人骄傲的“国民神车”名牌——五菱宏光。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占据了全省约1/4的工业产值:金嗓子喉片、两面针牙膏、居全球轮式装载机销量第一的柳工集团都是广西的响亮品牌和重点企业。
1928年,柳州机械厂在今天的柳州市区东南郊拔地而起,广西的第一辆汽车以及第一架飞机均诞生于此。
如今,作为中国四大汽车城之一,汽车产业已成为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柳州也是中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柳州在汽车产业链上,拥有超3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据数据统计,中国每销售10辆汽车,便有1辆出自柳州。
2022年,柳州本土企业五菱宏光提出战略规划,想要集成研发、产业、制造、服务生态圈产业链,将柳州打造为新能源之都。
不过,柳州在飞速发展转型中,也有自己的“心病”。
自2017年起,柳州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点5122.25亿元后,便逐步下滑。到2020年,已下滑至4143.76亿元,缩水近千亿。到2021年后,产值又有所回升,达到4320.2亿元。
其核心原因之一,便是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产值的下滑。
2017年,柳州汽车产量在攀升至253万辆的顶峰后,开始逐步下落。到2020年下滑至170万辆,即便从2021年止跌回升,2021年的汽车产量,也较2017年的高峰少了近60万辆。
虽然不只是柳州,几乎所有的传统汽车工业重镇,近年来因新能源产业的冲击,都在面临产销规模、工业产值缩水的问题。
但在越来越“卷”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柳州受影响尤甚。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下滑14.9%,6月单月降幅则达到32.7%。五菱曾一度牢牢占据的下沉赛道变得拥挤,“神车”光环也逐渐褪去。
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虽然柳州的经济总量仍仅次于南宁,稳居广西第二。但从经济增速来看,柳州已位列倒数第三。2022年,柳州成为广西唯一负增长的设区市,且其经济增速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区末位。
为了加快转型进程,近年来,柳州除了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加深布局,延伸产业链、拓展海内外市场,不再依赖于单一主机厂、单一汽车产业的波动。柳州市政府更强调,要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定不移推动工业振兴。
为了建设现代制造城,柳州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为示范引领,加大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扶持力度。
今年3月,柳工中源液压件智慧工厂项目在柳州开工。项目建成后,产线自动化率将提升3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50%。柳工还在去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挖掘机智慧工厂,投产后将实现产线自动化率提升6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0%。
去年11月,五菱纯电精益智造工厂正式奠基,其改变了汽车工业传统的“刚性”“串联”总装生产方式,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智造新平台和产业链创新基地。
而作为老牌重工业企业,据《经济日报》报道,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也在通过5G移动边缘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钢铁制造,打造智能化的5G透明工厂。
在发力智能化背后,更有柳州对于环境治理的决心。
每到三四月份,柳州粉白紫兰交错的“市花”紫荆花瓣飘落全城,慕名而来的摄影师们在街头抬起镜头,想要留下柳州最美的样子——这便是当年治理酸雨问题时留下的城市“遗产”。
如今,柳州已是全国种植洋紫荆最多的城市,近30万株洋紫荆遍布柳州全城。柳州多山,雾气萦绕的层峦山峰之下,是石林岔错的汩汩碧泉。江边大桥的告示栏骄傲地宣布:这里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2020-2022年,柳州还蝉联全国地级市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冠军,号称“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
这样的绿水青山来之不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还是烟尘滚滚,污水直排,空气中飘满二氧化硫的味道,酸雨率最高峰值一度高达98.5%,酸度接近食醋,柳州铁桥每年都要做一次全面防锈处理。
从“风吹一地灰,十雨九次酸”到蜕变为地表水质第一的城市,柳州如何摘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
为了持续治理水域,管控排污,柳州先后花了十余年时间。2020年,柳江市区主河道及其支流水域实现了网箱养殖、水上住家、持证渔船、“三无船只”全部清零,市区水域实现无采砂船、无起砂码头、无运砂船目标。
如今,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城市,居然也能撑得起“百里画廊”的美誉。曾经污水横流的柳江,也成为了能承办世界级水上体育竞赛的宝地。
居民们更是有了休闲好去处——最高兴的,还属热爱野泳的大爷们。
▲(图源/市界)
现在,颇具年代感的“江滨游泳基地宣传栏”字迹早已模糊。柳州的江边也安上了两只不锈钢的崭新“泳梯”扶手。大爷们脱掉上衣,一猛子扎进清澈的江水里,江的正对岸,正是金光闪闪的柳州风情港。
退休老姐妹们在风雨桥上扬起飘逸彩带,“老年乐团”在侗寨广场奏起乐章,世界上最大的升降浮音乐喷泉前,青涩男大学生摆摊卖唱,人头攒动的夜市里飘出热辣爆炒出的酸爽锅气,人们骑着小电驴在街头桥间飞驰。
这里是柳州,一个全新的柳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