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天渐冷,秋意浓,这些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这份预防指南家长请收好!

天渐冷,秋意浓,这些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这份预防指南家长请收好!

公众号新闻

寒露已过

天渐冷,秋意浓

秋冬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

儿童青少年抵抗力较弱

需要格外防范


小编提醒各位家长

要注意为孩子做好防护

远离以下传染病

(老师请转给家长)

↓↓↓


01

流感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介绍,接种疫苗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像孩子、婴幼儿、老人等体质弱、抵抗力低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该重点接种流感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接种了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对流感100%免疫。同时,一些禁忌人群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与流感患者在同一密闭空间时,应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02

诺如病毒引发的疾病

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


诺如病毒引发的疾病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小时至72小时,通常为24小时至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中秋国庆假期结束返校后,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尤为重要。中国疾控中心发文提醒,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引起全球或区域性暴发流行。

面对诺如病毒的时候,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3.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4.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03

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什么?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有眼红,可以看到眼球表面充血发红,看到清晰的血丝,还可能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细菌性结膜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

如何预防细菌性结膜炎?


1.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
2.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
3.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
4.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
1.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
2.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
3.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
4.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0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15岁,四季均有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3周发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2.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3.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秋季传染病高发
为了孩子的健康
家长们除了向孩子普及
以上预防方法外
还应以身作则
帮助和带动孩子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本文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健康中国、央视网等

插图设计|王荣佳、樊薇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警惕!美国儿童肺炎恐进入高发期2023开学季,这份新手手册请收好!非法代孕?上官正义再次举报,警方介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发声!这国突发:全国宵禁今日白露:秋意渐浓,勿忘添衣秋意浓【天气】秋意渐浓,明天天气晴好,下周后期有冷空气影响倾情推荐!秋意浓浓的波士顿人文历史徒步线路~值班遇到肝性脑病不要慌,这份用药指南请收好!警惕!芝加哥进入流感病毒高发期,卫生部警告或可出现“三重疫情”!今日寒露:几度秋意浓雨下得这么多寒露至,秋意浓。爱因斯坦不知道到的是什么?没有特效药,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便民】上海轮渡航线站点、周边交通、营运信息等一键直达,这份使用指南请收好→7岁男孩咳嗽三周,左肺“白”一片?这种病10月进入高发期,千万要警惕!大美和二美(二十四) - 卢卡吃香了小心!恶劣天气来袭!龙卷风、洪水、滑坡...都可能会来!这份防灾指南请收好!1小时接诊3例,都是孩子!大多都在玩水后突发,注意!这种病已到高发期,具有极强传染性节气·霜降 | 晚秋凉意浓,叶落露为霜传染病简报02 | 我国拟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禁止干预疫情报告处暑到来天渐凉,秋高气爽好时光【紧急】温哥华机场爆发高度传染病!近期出行的人注意、加航发布传染病预警发烧、干咳上不来气【民文研】秋意浓警惕!秋季开学,这几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便民】“技术转让合同认定登记”事项上线,这份指南请收好→《湖天一览楼》1部2章(3)庚子国变秋意渐浓,让福特Bronco Sport带您开启精彩户外冒险!京都箦簾素搭擂秋意渐浓,南加赏红叶有这些好去处换季流感高发期,这些食物要多吃!营养跟得上,宝宝少遭罪又一病毒进入高发期!医生提醒:警惕混合感染,就医前做好这件事寒露至,秋意浓!医生:多地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家长一定要注意无忧周报|周六有机会看到日环食,10-12月为撞鹿高发期,这些麻州城镇最多撞鹿事故!红线部份路段将停驶16天突发!新西兰中部发生5.6级地震,超2万人报告震感;这份防震指南请收好!英国进入冬季盗窃高发期, 防盗指南来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