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后,日韩阶层固化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西方“快乐教育”的理念被国内千万家长追捧,认为给孩子们减负非常必要,只有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教育的积极效果才可以最大化,但日韩却用实际例子告诉我们,教育减负后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美好,课外补习班的打击,使得在韩国,辅导变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能拿到信息源,同时教育成本大幅上升,一对一课时费上翻数倍打不住…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最近,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一篇《教育减负、 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在网上很火,内容盘了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各种「减负」政策,对初升高的概率、家庭教育总支出和学习时长的累计影响。
先说结论,有点扎心:
收入处于最底层的10%的寒门家庭,小孩考进高中的概率平均下降了百分之9.3;而处于最顶层的10%家庭的小孩,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上升了百分之5.3。
这个数据还只是体制内的统计,走国际教育路线不读高中的家庭不在此盘之内。
深究原因,两组数据捅破了关键所在:
过去10年减负,促使寒门教育开支降低了21%(因为大部分家庭找不到教育资源),小孩每周学习时间下降了9.19小时;
与之相对的头部家庭教育投资上升了67%(里面包含了资源稀缺性带来的价格膨胀),小孩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上升了10.37小时;
此消彼长,两者投入的差距就直接反映在了升学数据上。
不过这也怨不得人,每次减负都是为满足大家的需求。校内减负不留作业不考试不排位,以为能挽救滑坡的生育率;升学减负搞区域派位,以为消灭学区房就消灭了焦虑;校外减负纯粹是为了捍卫家长的钱袋…
结果呢?三四线家庭已感受到了寒意,师资的滞后让教育拉开了差距,之前刷题能上大学,如今考题一年比一年灵活,死读书越来越没用。
我小外甥女一直是听话的学生,把书读死了,最近一次物理考了20多分,急得她爹要自学给娃讲题。外婆反对,说他也就高中毕业,教小孩不是往沟里带吗?
我说还是找老师辅导辅导?外婆更是反对,老师能讲明白她爹还能自不量力吗?
听老师话的小孩,中学就退出竞争。
说到这里,大家先别急着跑到留言区骂,读书虽然提升了成功机率,但并没有封堵住所有的机会。
今天我想探讨的,就是「减负后普通人的机会」。
说起教育的内卷和减负,我们真有不少参照物。日韩在过去30年一直为了对抗东亚教育的鸡血和内卷,拼命地减负。
从68年开始韩国就开始折腾教育公平:
根据居住地划片入学,小升初免试;73年连高中都可以免试升学,通过摇号分配学生,彻底消灭了重点班和尖子班,老师4年在学校间轮换…
按照设想,校内升学机会均等就可以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进而消灭鸡娃内卷,但实际上补习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火爆。
很多人觉得是「高考」唯分数论的升学机制,迫使家长在暗中角力,砸钱为小孩争取更好的分数造成的。
于是韩国政府又开始高考改革,一方面实施大学扩招;另一方面把过去单一的分数评价变成了「综合评定+分数」。
同时,校外开始了严厉打击课外辅导班的行动,甚至产生了专项「打压队」。辅导班老师群体失业,只能投身家政业,开始上门服务…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辅导变成了稀缺资源,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能拿到信息源;一是教育成本大幅上升,一对一课时费上翻数倍打不住…
普通家庭,至此偏离了教育改变命运的轨道。
为了跳出这个死循环,韩国进行了又一轮无效操作:
对课外辅导改「堵」为「限」,仅高考政策就进行了20多次改革。但是公立教育的水平没有任何提升,减负的结果只是解放了学校,那些从学校里释放出的教育压力,都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于是,到了2019年,韩国一举成为全球补习费最高的国家。
5200万人口拥有超过10W家课外辅导机构,家庭课外投入占到了收入的70%(数据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
韩国家长对高考能疯狂到什么程度?有个新闻震撼了我。
公立高中性骚扰女生的老师被举报惩治,但因为他是专家,开的补习班非常厉害,部分家长请愿,求这个衣冠禽兽回课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