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获得过普利策奖、耶路撒冷奖与肯尼迪中心荣誉奖,被称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阿瑟·米勒,在晚年曾直面小女儿黎贝卡·米勒的提问:“你对生活的冲突和矛盾中总是倾向于逃避,但是为什么在你的戏剧中,总有一种持续的冲突的回归?”也大概只有在垂垂暮老、面对女儿之时,他才会极其坦诚地回答:“我想这是因为我能从文字中、创作中活着出来。但在真实生活中,它太痛苦了,太难了。”上世纪初,阿瑟·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对米勒的家庭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搬到了布鲁克林,环境的落差和社会的磨练,使米勒有了更多接触生活的机会。从1932年至40年代中期,米勒先后从事的职业就有10多个,以各种打零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读完大学。即使大学毕业后,他仍然做过卡车司机、侍者、海军船坞安装技工助手等工作,这些多样的人生历练,后来都在他的剧本中得到了呈现。
上世纪中期的米勒很有萨特气质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阿瑟·米勒剧作的重要主题。阿瑟·米勒社会剧创作的基本特色是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哲理,探究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把人的良心、良知、责任感和公正、正直看作是戏剧魅力的主要源泉。尽管在世人的眼里,米勒的剧作书写了“美国的良心”,但在女儿的近距离凝视下,他的逃避型人格也无所遁形——他与第一任妻子、大学同学离婚,源于《推销员之死》后的自我膨胀;而他与第二任妻子、大名鼎鼎的玛丽莲·梦露的结合,始于欣赏与怜惜,却也承认无法持续承受她光环之下的晦暗人生;米勒最终与第三任妻子白头到老,却亲手将他们罹患先天性痴呆的儿子自幼送进治疗机构,至死向外界隐瞒了一切。
米勒善于洞悉人性,所以才会对人前总是笑得全无忌惮和防备的梦露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伤心的女孩儿。”米勒的性格里这种很难克服的懦弱,反而让他在剧作中总是灌注了这样一个角色:无论是否囿于现实而怯懦,内心都非常渴望坚持正义,因此出于两难的境地,呈现出戏剧的张力。那种感觉就像,米勒年轻时候以为自己是乔·凯勒家最富有正义感的大儿子(《我的儿子们》),后来发现自己可能是那个“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的普克托(《萨勒姆的女巫》),用死亡换取和妻子、和自己的和解,也可能是那个对养女怀有非分之想但连自己也不敢承认的艾迪(《桥头风景》),难以忍受“告密者”的罪名——如果要看悔罪,在梦露去世前后动笔完成的《堕落之后》再合适不过。按时间顺序而言,我们最熟悉的《我的儿子们》(1947年)、《推销员之死》(1949年)、《萨勒姆的女巫》(1953年)、《桥头风景》(1955年)刚好是他创作中前后相继的四部作品,构成了他创作的鼎盛期。此后还有《堕落之后》《代价》《美国大钟》《大主教的天花板》《维希事件》等作品。对戏剧与艺术进展的怀疑,对现实处境的失望,酿成了米勒后来创作速度的放缓,然而他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正如剧作家托尼·库什纳在提及米勒用意第绪语创作的《代价》时所说的,这是作家逐渐趋近于自己犹太裔身份的后期创作,他将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族群。米勒的文字扎实冷峻、苍劲有力,他的近乎苛刻的写实笔法与绝不妥协的鲜明立场,一度引起争议,也成为不少评论拒绝甚至贬低他的理由。但这些都没能撼动米勒介入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意志,“戏剧作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作家使社会的感觉敏锐了,因而才改变了社会”。也正是因此,在世界各个地方,米勒的作品一直在上演,他仍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最好的记录。
阿瑟·米勒代表作《萨勒姆的女巫》近期排期
10月22日 14:00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
10月29日 14:3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11月3日 19:30 桂林七星公园华夏之光广场(桂林艺术节)
11月5日 19:30 深圳南山文体中心
11月17日 13:00 大麦新空间
2024年1月14日 14:30 峨影1958电影城
“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松竹株式会社、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截至2022年8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达235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62地,放映超过9000场,观影人次超过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