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大市场:世界贸易霸权斗争的主战场

中国大市场:世界贸易霸权斗争的主战场

公众号新闻

【编者按】新手机到了,爽到飞。买iPhone就不爱国,抵制洋货,对不对?

很多口号是有时代背景的,像上个世纪初的“抵制洋货”运动。例如丝绸历来是中国的拳头产品,丝绸之路曾通达世界,受到西方达官显贵的追捧。但中国传统家庭作坊式的缫丝业、纺织业,在近代遭遇到降维打击。由于西方早早实现了工业革命和流水线大生产,物美价廉的洋货潮水般涌入中国,本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因为人力手工制造在成本、效率、质量方面,均无法与近代工业体系竞争。

这对中国社会尤其农村冲击非常大,很多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农业本身是养活不了那么多农村人口的,农民必须依赖副业的收入才能糊口。洋货的冲击使农民失去副业收入,城里人不再购买农村的产品,城市的资金不再反哺农村,都去追逐洋货了。农村、农民、农业由于乡土副业的崩溃而难以为继,这是清末民初农村陷入大萧条的原因,也是“抵制洋货”运动的大背景。

那时的中国是西方工业国洋货的倾销市场,纯进口,外国生产,中国销售,源源不断地吸走中国的财富,而中国老百姓却无法分享产业链的任何利益。“抵制洋货”并不完全是经济义和拳,有保护弱势群体、保护本土产业、保护财富不外流的正当性。(想想为什么老川要打贸易战?纯吸血的掠夺性贸易哪个国家长期也受不了)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分工合作,共享价值,所谓“洋货”大都是中国本地生产。拿苹果来说,光iphone手机的产能90%都在河南,一家富士康的进出口额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48%,不但帮中国创汇,还带动上下游解决了上百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搞笑的是,看到很多河南网民高呼“抵制苹果”,你这不是抵制自己吗?蠢不蠢?

现在是老外受不了,欧洲要对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进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值得玩味的是,欧盟启动的此项限制措施,是法国率先提出的,而同为核心成员的德国并不支持,游移不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德国汽车产业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大众汽车的销量约有40%在中国。产业链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即便有敌对势力想找茬搞事也会投鼠忌器,掀不起风浪。

所以,购物的依据是性价比和自己是否喜欢,不必考虑商品的“国籍”,强提逼格。

买国货,未必爱国;买洋货,未必不爱国。中国人越购买洋货,越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客观上对国家越有利,越增加中国对外谈判的筹码和话语权。越抵制洋货,越容易造成中国经济的孤立,别人越容易把你一脚踢出局。

换个思维,不是抵制洋货,而是多买洋货,多出国消费,利己利他,利国利民,这才符合全球化下的爱国逻辑。


中国市场:

世界贸易霸权斗争的主战场

文:徐弃郁  编:先知书店


19世纪末,当美国人狂热地讨论通过海外贸易扩张来解决国内的生产过剩问题,或者讨论继续向太平洋方向“西进”以克服“边疆关闭”问题时,他们脑海中都隐隐约约有一个最终目标——亚洲,更确切地说是中国。



中国

“无限可能的”巨大市场


美国当然不是第一个垂涎中国市场的西方国家。早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辽阔的幅员就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商人的想象力,在他们看来,几亿中国人只要每人买一件他们的商品,就足够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地的所有工厂运转好几年。


到19世纪末,美国商人同样对神话般的中国市场充满期待,甚至用的语言也基本和以前的英国商人一样,只是把工厂的地点换成了美国:如果每个中国人买一蒲式耳(在美国约为35.238 升)美国面粉,那么美国全部的小麦都将告罄;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哪怕只买一片饼干,美国全国的工厂都要没日没夜地加班赶工。


在美国商界眼中, 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能提供“无限可能的”巨大市场,1898年一份商业杂志就激动地宣称:“在中国有四亿人口, 是美国人口的五倍还多。这四亿人的需求每年都在增长, 这是多大的市场!”


从当时的贸易情况看,美国对华贸易规模并不大,但增长速度相当快。1898年美国对华出口额(不包括对香港)约1000万美元,1899年为1400万美元,只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左右。


不过,从1890年到1900年这十年间,美国对华出口却实现了200%的增长,而制成品的对华出口在1895年到1900年内更是实现了400%的惊人增长。


这种势头极大地影响到美国商界的对华预期。势力庞大的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就指出,对华贸易“仅仅处于初步阶段”,拥有“巨大的可能性”,美国中西部商界的主要代表——芝加哥商会更是认为中国市场将带来“以往没有任何国家遇到过的”机会。


甚至连一些欧洲人也认为,美国对华贸易的快速增长表明,1890年代末的美中贸易同未来发展相比“还仅仅处在婴儿阶段”。而对棉花、煤油等行业来说,对华出口已经是巨大的既得利益。


以棉花行业为例,在1887-1897年间,美国向中国的棉花出口量增加了121%,出口额增加了59%,占中国棉花进口总量的份额也从1887年的22.3%上升到1897年的33%。中国则成为美国棉花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50%。


在出口刺激下,美国棉花产区(主要是南部各州)的棉花加工也不断扩张,棉锭数量在1889—1900年间增长了194%。到1890年代末,以棉花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美国南部各州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南卡罗来纳州的棉花商1899 年在给国会的请愿书中就写道:


“你可以马上看到对华贸易对我们的重要性:它就是一切。”




中国市场

世界贸易霸权斗争的关键


从全球贸易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就更大了。1890年后,随着美国商品潮水般地涌向海外市场, 欧洲国家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1895年就把“共同对付美国威胁”作为拉拢俄国的一张牌,1897 年又建议欧洲大陆国家联合起来“将大西洋彼岸的竞争者关在门外”。而真正体现欧洲国家紧张心理的,则是奥匈帝国外交大臣阿格诺尔·戈武霍夫斯基(Agenor Goluchowski)1897年11月20日发表的那篇著名讲演。他认为欧洲正在经历一场“与大洋彼岸国家的毁灭性竞争”,呼吁欧洲国家“肩并肩地与这一共同的危险作斗争”。


在美国国务院眼中,这篇讲演无异于一场商业战争的宣战书,而沙皇俄国则被普遍视为此事的后台和推手。在现实中,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在升级。美国1897年通过的《丁格雷关税法》从自由贸易角度来看是一次倒退,其在调高关税的同时还部分恢复了1890年的互惠条款,使欧洲在对美贸易方面处于不利。当时的德国财政国务秘书(类似于财政部长)就将该法形容为“在鲤鱼池里放入了一条狗鱼”。


而在欧洲方面,一些国家则考虑对其广大殖民地进行某种关税保护,以便为宗主国的商品创造最优惠的条件。即使像“自由贸易”最主要的支持者——英国也不乏这种想法。殖民地事务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就对在英帝国内部实现共同关税非常热心,并提出如果短时间内建立共同关税不太现实,那么殖民地也应该在关税方面对宗主国更加优惠一些。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的压力也不小。因为英国一旦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实行差别关税政策,那么美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将受到很大挤压,这样一来真正有价值的海外市场就只剩下两个——拉美与中国。


而在拉美市场,美国所占份额已经达到相当程度,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无疑更有价值,中国便成了美国赢得国际贸易竞争的关键战场。美国《商贸杂志》的一句话代表了1890年代末美国商界的普遍观点:


“争夺世界贸易霸权的斗争是在东亚而不是南美进行的。”




美国的扩张

不求势力范围,但求“机会均等”


关于如何赢得这场“斗争”,美国人也有一条比较明确的思路,那就是要求列强在中国进行开放式的、“机会均等”的商业竞争。可以说,从1844年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望厦条约》开始,美国就一直是这么做的。


对美国来说,其志向绝不仅仅是在中国攫取一两片“租界”或势力范围,它瞄准的是整个中国市场。而通过强调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美国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生产能力方面的优势, 同时回避地理相距遥远这一劣势,最终实现在华利益最大化。


所以,与部分欧洲列强着眼于在华攫取势力范围和“租界”相比,这种“门户开放”政策背后的逻辑要强悍得多,甚至可以说只有最强悍、最有实力的国家才会作出这种选择。


美国商界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银行家杂志》的文章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通过战争和军事扩张,能提供最便宜、最好商品的国家就能占有最大最好的市场……如果中国能向全世界开放贸易……美国和英国就不用怕任何竞争者。但俄国、德国和法国在英美商品面前就或多或少地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它们根本不会接受这种哲学观念。”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19世纪下半期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并不是最有实力的国家,“门户开放”政策也不是美国的发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势力大举入侵中国并攫取了香港等地,同时在商贸活动方面强调列强之间“不歧视”“机会均等”等自由贸易原则,事实上推行的就是“门户开放”政策。


当时,英国在华商业利益是列强中最大的,其投资占外国在华投资的三分之一,贸易则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二,而且英国的商船承担了中国外贸船运的85%。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实际上是追随了英国的政策,其“门户开放”属于一种“搭便车”行为。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有条件长时间地推行一种被形容为“自由放任”的对华商业政策,即任由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在华开展活动,政府则既不干预,也不推动。


1887年美国国务院还专门发表训令,规定美国外交官支持在华商业的任何行动必须事先报请国务院批准。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美国财团急于在清政府对日赔款的外国贷款中分一杯羹,但苦于竞争不过法俄财团,希望美国政府能提供外交支持。当时美国驻华公使田贝(Charles Denby)对此很积极,但其请求被国务院驳回,克利夫兰总统亲自授意的一封电报明确指示:


“不允许用任何方式运用你的外交影响来支持(竞争)贷款……你的行为将仅限于正式阐述有关利益各方的要求,如果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合适的话。”


在田贝再三请求后,国务院干脆重申了1887年训令,命令他“放弃运用外交影响来帮助美国金融或商贸企业。这种事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做,而且必须事先将所有事实和理由报告国务院”。


不过,随着列强在华竞争升级,美国这种“自由放任”的政策也在迅速改变。就在美国财团竞争清政府对日赔款的第二批贷款失败后,一些拥有在华商业利益的美国企业和财团加强了对政府的游说力度。美国政府也对欧洲列强,特别是俄国势力在中国的扩张感到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夏李鸿章的访美为美国政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推力。此次访问比较有戏剧性,因为李鸿章一开始的计划是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顺访欧洲,访美属于临时决定的“过境顺访”。而在访美期间, 双方也因为文化差异和误解而闹出一系列小笑话,给了后人不少演绎的空间。但是,这些并不能抵消这次访问的影响。



首先,李鸿章的来访刺激了美国政府对华事务的关注。一开始,总统克利夫兰和国务卿奥尔尼对李鸿章的来访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两人甚至讨论是应该“放一串爆竹” 还是“摆一次下午茶”来欢迎李鸿章。


结果一批商界人士和政府内部像柔克义(William W. Rockhill)等几个“中国通” 急忙向总统施加影响,高度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克利夫兰和奥尔尼很快被说服并调整接待计划,最后美国政府以非常高的规格精心接待了李鸿章的“非正式来访”。


其次, 李鸿章在访美期间表示欢迎美国企业前往中国,而在他回国后,伯利恒钢铁公司、鲍德温火车机车公司等美国大公司都在华顺利拿到合同。无论是否属于巧合,这些都进一步刺激了美国商界和政府对中国市场的预期。


这样,在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896年下半年起,美国就开始改变对华政策中的“自由放任”路线,转为“积极推动”。



【选自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医药代表的真实故事 8 考试对话崇泉:应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人工智能:阶级斗争的归来?| AI: The Return Of Marxist Class Struggle?关系持续好转!中国购买澳洲牛肉量创历史新高,有望成为澳洲最大市场6G网络最新消息?!800亿元大市场,来了→2023中国纪行(3) 全球最大妈祖圣像习近平: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今后五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战场李定国一生坚定抗清,英年早逝;钱谦益“同事上战场等于我上战场”,名利双收。车载显示:集成创新引出大市场澳贸易部长缩短访华行程,原因是这个!中方有望圣诞节前取消剩余贸易限制特斯拉计划重启上海三期工厂项目,储能产品将供应国内;工信部:将智能工厂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丨智能制造日报Tina Brown, author of The Diana Chronicles [2007].)对美斗争的目标是以斗争谋共存,做最坏准备不等于“必有一战”苹果和富士康撤离,或将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引领数字贸易新风向——2023全球数字贸易创新大赛侧记减重战场:MNC搅动GLP-1,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巴以冲突向社交媒体延伸,TikTok正成为信息传播主战场小米盯上6万亿大市场OpenAI权斗反转之反转之反转,说明了哪些道理?大模型重构见效!百度净利大涨44%,李彦宏:这是重大市场机会习近平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2023进博会落幕,中国大市场有哪些吸引力?来自中国的“王炸”:VT-4主战坦克tout le monde En Parle越来越清楚了,美国想要“扳倒中国”的主战场在这里H-E-B在德州达拉斯地区扩大市场份额,Allen分店即将开幕这个激烈斗争的领域,中国干了一件漂亮事京东要卖特斯拉汽车,TikTok第二大市场受挫,奔驰美国推出L3级自动驾驶,ChatGPT可浏览互联网,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深度 I OpenAI权斗反转:奥尔特曼复职,董事会重组杀君马者, 道傍儿也!二季度反弹重夺最大市场 资生堂重申中国不再大搞促销芯片正面战场,AI第二战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