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是「旷野」吗?公众号新闻2023-10-18 14:10不知何时开始,「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诸如此类的内容开始频繁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标题。在各大社交媒体都充斥着「裸辞」「躺平」「反卷」「佛系」「说走就走」的今天,又有多少普通人支付得起高昂的试错成本,在 gap 之后拍着胸脯自信地告诉全世界: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图片来源:微博《38岁从体制内辞职才发现人生不是旷野》的报道里,故事的主人公元琪鼓起勇气辞去做了十年的体制内工作,「离开轨道」仅一个月后,站在「旷野」的她发现原来岗位的工资上涨了 2000 元。而她却在「旷野」屡屡碰壁,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选择。在高昂的试错成本下,她最终又回到了体制内,拿着离职前减半的工资,找到了自己名为「稳定」的答案。真实的故事往往让理想主义的标题顿失气力,报道的评论区「炸开了锅」,而同样熟悉的叙事早已屡见不鲜,多少人裸辞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了偷偷上班。你,站在「旷野」里,找到方向了吗?01外界的声音没有你的答案如果我们尝试去剖析元琪的故事,会发现她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在「听别人说」。大学毕业听父母说体制内好,虽然工资低但是稳定;进了街道办体制内,比自己大很多的同事们却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会想来到这个地方」;做了十年街道办细碎的工作又看到社交媒体上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最终脱离轨道,方向越来越迷离。外界的声音让她分辨不清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在「旷野」里寻找方向的两年,她才终于探清:想要稳定。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从选专业、找工作到找伴侣,甚至为自己的孩子选学校、选专业,总是在听别人说,很少有人向内看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如何?适合什么样的专业以及什么样的工作?虽说「听人劝,吃饱饭」,但是最后需要为选择买单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别人的言语可以是参考答案,可人生的答卷需要我们自己书写。或许在下定决心出走「旷野」前,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真的了解自己吗?」图片来源:《无依之地》02了解自己才能找对方向我的一位朋友酷爱音乐和画画,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组建乐队,虽然他白天需要打两份工,平时还要抽空排练、写歌,但他说,经常精疲力竭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心里只剩下快要溢出来的快乐。他不善言谈,但他的所思所想都能从画画、音乐中传递出来,他画的乐队logo被印在乐队T恤上,他的所思所感在巡演的时候被听到、看到。米哈里曾在他的书籍《心流》中提到「能造就心流的活动,大多还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乐在其中」,如果一个人所选择的事情是他喜爱的、自愿想做的,那么他将经常性地体验到心流带来的专注和愉悦,而心流体验不仅能带来愉悦感,还能激发创造力。图片来源:《莫娣》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良好的自我认知对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生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我们正确了解自己时,我们会更清楚我们更擅长做什么,也更清楚如何提升自己,外界的声音于我们的干扰也不会过大,我们会更专注于发掘自己的价值,而当自我价值一次次通过人际关系、工作等活动展现出来时,我们会逐渐获得正向反馈,由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你现在还不太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不知道如何在一份工作或人际交往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者想要对自己的人格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的「性格优势全面评估」会根据测试发掘你的性格优势,为你的成长和职业规划制定专属建议,也许很多性格优势还潜藏在你的内心深处未被发掘出来哦!「全面评估你的性格优势」扫码或点击立即测试或许人生真的是「旷野」,但你知道指南针握在自己手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参考文献———————— 1.人物:《38岁从体制内辞职,我发现人生不是旷野》,2023年10月9日. 2.【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张定绮译:《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2017年11月,中信出版社.作者:莲子责编:kk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