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妈开始画上禅绕画,家里墙上都快挂满了……等等,禅绕画到底是个啥?
自从我妈迷上画禅绕画,我和她之间就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儿子啊!你说我这禅绕画要挂哪边呢?
妈……你家的墙上都已经挂满了,我看这就先别挂了……
因为妈妈着迷画禅绕画,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以禅绕画来馈赠亲友。比方说过年的时候,每个孙子的红包袋,都是奶奶精心设计的禅绕画;像我们这种已经成年没红包领的,妈妈也会贴心地送上禅绕画的红包袋。
一开始,她是参加线下的禅绕画课程,后来因为疫情,改为在线上课,还不收费,于是她每天准时打卡。然后……这100张禅绕画放在一起,还真的是挺壮观的。
左图是我妈画的禅绕画之《粽子》,右图为100张禅绕画丨作者供图
对我妈来说,每天坚持画禅绕画是一件蛮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她一向对各种事情都感兴趣,像是缝纫、古筝、插花等等,她都学过,但都持续不久,至少不像禅绕画这么久。
那么禅绕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魅力呢?
禅绕画:易上手又有成就感
禅绕画是十几年前由美国艺术家玛莉亚·托马斯(Maria Thomas)和丈夫瑞克·罗伯茨(Rick Roberts)意外创造的产物。玛莉亚擅长手绘植物,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她一直有个遗憾,就是人们虽然很想学她画植物,但难度太高了,多数的人都觉得自己做不到。
有一天,玛莉亚在为一个镀金字母加背景装饰时,瑞克刚好去工作室找她,这打断了玛莉亚的工作,却也让她觉察到自己刚刚在装饰字母的过程中,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放松、沉浸、永恒、无我……因为瑞克长期练习冥想,于是他告诉玛莉亚,你刚才进入的状态就是“冥想”。
他们发现,这种装饰画的创作方式既容易上手,又可以让人进入冥想的状态,就把这个创作方式命名为“zentangle” (zen 禅 + tangle 缠绕))。
禅绕画,长这样 ↑丨youtube / Ketki Fadnis Arts
禅绕画最大的特点是,只需简单的线条重复画,便可绘出赏心悦目的结构化图形。而且因为它没有预定的结果,也就没有所谓的错误,避免了内心对自己的评判,只要专注于当下,一笔一笔画下去,15 分钟后便会出现一幅充满美感和创意的作品,成就感十足。
这便是我觉得妈妈对禅绕画兴趣如此持久的两个原因:第一,禅绕画比较容易上手;第二,禅绕画不易让人有挫折感,或者说,更容易带来成就感。
秩序与重复带来美感
许多人迷上禅绕画,在于它那复杂且极具秩序感的画面,会使人产生类似于“强迫症”看到物品排列整齐时的爽感。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脑喜欢规律、条理与秩序,视觉上的秩序感会给人带来愉悦和美感,正如建筑师柯布西耶说过的一句话:“秩序是真正的生命之匙。正是对秩序的探寻,把人类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
秩序是真正的生命之匙丨pixabay
与此同时,人们也喜欢重复的东西,因为重复是可预期的,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掌控感——而禅绕画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单线条的不断重复。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音乐学者曾做过一个关于“重复”的研究。他发现,小老鼠第一次听到一段喧闹的声音“B调”时会被吓到,第二次、第三次听也会受到刺激,但听多了也就无动于衷了。而此时只要先播放一个新的C调,再播放B调,小老鼠就会重新对B调感到刺激。当小老鼠对B调和C调都觉得乏味以后,只要再加一个D调,那么它对B调和C调的兴奋感就立刻又回来了。怎样才能用最简单的音调让小老鼠保持最长时间的兴奋呢?正是下面这个序列:
BBBBC–BBBC–BBC–BC–D
虽然戴维研究的是音乐,但“重复”的本质是相通的。当然,如果仅仅只是重复,很快会令人感到单调乏味,所以禅绕画还会在重复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有规律的变化,让人们在熟悉感和意外感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始终保持兴味盎然。
禅绕画真能带给人
“冥想”的好处吗?
玛莉亚和瑞克认为禅绕画能让人进入冥想,那冥想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定义,“冥想”是一种深刻而广泛的沉思或反思,通过集中注意力或一种意识状态的改变,让人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和世界。在冥想时,人们会将注意力全然集中于当下,觉知自身的一切情绪和想法,并不带评判地平静接受。
如果一个人全情投入地画禅绕画,或许是有机会进入所谓冥想的状态,也有机会因此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
不过,相关的研究其实不多,仅有一些学位论文针对这个主题去做研究,且多数是比较定性的研究,也就是说缺乏客观证据。包括禅绕画的官方网站也表示,禅绕画对身心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没有来自于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更多是人们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有一项涉及禅绕画的研究发表在2021年的《老年精神及神经学期刊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这个研究发现,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过12次禅绕画训练后,在认知能力上有所提升,抑郁的状态也有明显的改善,显示这个方式对人的身心是有好处的。
不过,我要很负责地提醒大家,这个研究中的对照组(接受一些科普知识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也有所提升,抑郁的状态也有改善,只是抑郁状态改善的幅度不如参加缠绕画训练的组别,且效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另外,不知道禅绕画是否属于学术圈的禁忌,这个研究明明是用禅绕画当作训练,在文章标题中却没有提到禅绕画,而是用了视觉艺术治疗 (visual art therapy)的字眼。
前面说过,禅绕画会令人进入一种类似冥想的体验。关于冥想,《美国医学学会内科医学期刊》在2014年有一篇回顾性的文章,汇总了47个研究的结果,认为冥想可以有效降低心理压力,让病人更从容地面对疾病。不过作者也提醒大家,整体来说冥想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家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除了冥想之外,禅绕画本身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常被拿来和曼荼罗(mandala) 做比较。曼荼罗是在一个圆形当中进行艺术创作,也有各种不同的形态。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荣格最先将曼荼罗应用于心理治疗,认为它可以起到镇静作用,兼具心理整合的功效。
曼荼罗(mandala) ,长这样 ↑丨pixabay
虽然有比较多针对曼荼罗进行的学术研究,但研究的成果可能会让喜欢曼荼罗的朋友们有点失望。比如德克萨斯州A&M大学的心理学者曾针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所进行的曼荼罗介入方案,结果发现,在一个月的随访中,画曼荼罗可以减轻患者 PTSD 症状,而抑郁、焦虑及其他的生理状态,则基本上都没有改善。另外,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的研究者回顾了8个与曼荼罗相关的研究,发现尽管曼荼罗确实能够有效降低焦虑,但这个降低的效果并没有比其他绘画活动更出色。
那……还要继续
画禅绕画吗?
这么看起来,虽然画禅绕画有好处,但做别的事情好像也能够为自己带来类似的好处,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继续画禅绕画呢?
其实,我觉得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做一件事情可以让自己开心,你会在意是否有科学研究来验证它的好处吗?
举个例子,就像我办公室摆了满满的米菲兔,虽然没有人做过研究证实米菲兔对人的身心有帮助(以及对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有帮助),但我在这个环境里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我觉得挺好的。
某间心理系办公室里满满的米菲兔丨作者供图
所以,如果画禅绕画是你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你真的不用在意,是否有研究证实禅绕画对人有帮助。因为光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就是对你的身心有很多好处的。
更何况,画禅绕画又没什么坏处,如果你真的享受画画时的状态,就不用顾虑太多,想画就多画点。
参考文献
作者:黄扬名
编辑:袁玥、麦芽杨
封面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