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每天泡在茶馆儿里,打什么哑谜呢?
前些天和朋友去茶馆聊天,不知不觉茶已见底。我环顾四周不见服务员,先前路过的茶童也不曾有停留续茶的意思,我又不好意思大声招呼人来,只得大老远跑到前台去……
清代 玉刻花诗纹盖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以往看影视剧、听评书时所领会到的茶馆文化,那些规矩和讲究现在还存在吗?也许是时过境迁?也许是地域差异?也许是我没找对地方?也许都有吧!
北京的茶馆文化可能并没有南方一些地方浓郁。各地饮茶文化不同,茶不同、茶具不同、规矩也不同。
茶馆中常用的盖碗儿,据说是四川起源的,而四川的茶馆文化也确实很有特色。
金代 钧窑玫瑰紫斑盏及花口盏托
观复博物馆藏
听说过有一种说法:唐代西川节度使的女儿被茶杯烫到了手,于是给茶杯加了托。后来发现托茶不稳,便加以改进,用蜡在中间固定了一圈。再到后来,成都人加了个盖子,取名“三才”。“三才”普遍认为指得是“天、地、人”,贯穿了中国的传统哲学。
四川过去讲究一点的茶楼都会培训几个懂茶语的“茶博士”,他们熟知一切饮茶相关的规矩礼仪,以确保服务的周到细致。比如:
宋代 定窑白釉刻回纹盏托
故宫博物馆藏
茶客将盖碗儿向上平放在茶碗旁的桌子上,就是表明要续水;茶客将茶盖儿扣在碗上、椅子上或者碗盖上放片树叶、小东西,就代表临时离开一会儿;茶客将碗盖朝外斜靠茶托,就表示外地人有困难,需要本地人帮忙;茶客把盖碗儿放在茶托靠里边一侧,就表示要掺茶;茶客要是把茶盖儿倒着放桌上,就代表要晾茶;茶客要是把茶杯盖得严严实实,就代表请勿打扰;茶客要是把茶盖儿罩在桌子上,就表示喝完了买单,可以收了;碗盖立起放茶碗旁,在以前就表示钱没带够,这次要赊账……
清乾隆 木纹釉春宫图盖碗
观复博物馆藏
盖碗儿茶虽然被赋予的讲究很多,但不一定非得高雅着喝,也可以市井着喝。老年间茶馆文化正浓的时候,人们总会边喝茶边唠嗑——四川那边就将其叫做摆龙门阵,也叫冲壳子。
老成都人可能还知道一个“吃讲茶”的说法:两个人有了冲突,就要请一个大家都认为公正的人来评理、讲和,如果谈判结果很好,大家就一起喝个盖碗茶,算是和解了。
清道光 粉彩描金莲花纹盖碗(大清道光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藏
此外,解放前盖碗茶还有招聘的功能。据说当时一些师范毕业的学生拿到委任状到分配的学校实习一个学期,之后就需要自己应聘工作了。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他们就会去固定的茶舍看张贴的招聘信息、等聘书、互相传递消息……
不光四川的茶馆文化浓郁,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盖碗茶文化。据说,西北很多地方讲究用盖碗儿喝茶的时候不可以掀开盖儿,也不能用嘴吹。可以用盖子轻轻刮去茶汤上漂浮的东西。兰州有句流传的话:“牛丢千军万马,碗子茶不能不刮”。不过,也有一些地方认为用盖子刮茶不雅,所以去不同的地方还是得入乡随俗。
清乾隆 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盖碗一对
观复博物馆藏
你们的家乡又怎样的茶馆文化呢?
关于盖碗儿你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快来评论区里分享一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