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律师太卷,转行当法务不卷吗?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应文文
来源 | 智合
作为一个法律人,经历多年的法学教育,通宵达旦的死记硬背,司法考试前废寝忘食的备考,好不容易拿到了毕业证和法律职业资格证,又要开始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抉择:究竟是选择进入公司,成为风险把控的最后一关?还是进入律师事务所,成为风光满面的律政新人?
“律师还是法务?”,这似乎一直是法律人职业选择中绕不开的问题。这个选择虽然表面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职业生涯的走向和未来的发展。
做律师和做法务,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法务与律师,都是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人员,都是专业技能的服务提供者,但要细数法务与律师的不同,可以从职责、自由度、稳定性、薪资与晋升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律师VS法务,
职业的差异在哪里?
律师面对的是多样化的案件,需要应对复杂的法律程序。他们是法律的护卫者,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
企业法务则更专注于公司内部事务,致力于保障公司合法合规经营,处理合同、知识产权、劳动法等法律事务。
例如,一位律师可能会代理一桩复杂的商业纠纷案件,而一位企业法务则可能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的劳动合同起草和知识产权保护。
律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更多,常常需要应对紧急的法律需求和案件截止日期,压力也更大,加班甚至可以突破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半夜接到客户电话、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在高铁上处理案件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法务的工作强度比律所律师稍小一点,企业法务更注重规律的日常工作,工作强度相对较稳定。虽然需要处理大量的例行性法律事务,但随着后期对公司业务逐渐熟悉,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
根据调查,律师每周平均工作超过60小时,而企业法务则在40-50小时之间。
律师的工作时间自由度一般较高,可以选择案件类型、客户和工作时间。他们可以选择独立执业或加入律师事务所,相对较为自由。当然自由度高也意味着可以随时处理案件,当案件任务比较紧急时,甚至需要007。
法务和企业内其他员工一样,需要坐班,上下班需要考勤打卡,需根据公司需求安排工作任务,需要更好地融入公司体系、与公司其他部门协作,自由度和律师相比较低。
律师的收入受案源和客户需求等因素影响较大,往往比较波动不稳定,没有案源就没有收入,因此需要不断拓展业务来维持稳定的收入。
法务是企业的员工,有固定的月薪,收入比较稳定,朝九晚五,工资定时发到卡里,与律师最大的区别是“旱涝保收”。
律师要从实习律师开始做起,除了少数如红圈所能给应届生开出高薪外,大部分一线城市实习律师的工资都比较低,在5千至8千左右,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低。
法务的初始工资取决于所在行业和企业,头部行业的法务甚至与红圈所的收入相同。随着法治化程度的提高,法务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公司的常备岗位,正规法科专业的毕业生要找一份法务专员的工作并不难。在一线城市,法务的起步工资基本在7K+甚至可以达到1W+,除此之外还有五险一金、餐补、交通补贴等福利。
律师VS法务,
职业的未来在哪里?
可以看到,在法律这个看似拥有无限可能的领域里,律师和企业法务在这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那么,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律师和法务的职业未来在哪里?在职业发展方面,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就是薪资和晋升(发展前景),律师和企业法务之间在这些维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薪资方面,律师和企业法务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根据法律媒体Corporate Counsel公布的2023法务总监薪酬报告,
排名第一的Zoom法总年薪为2804万美元,是在全球第一律所凯易权益合伙人的3.7倍(752万美元)。
苹果公司的法务总年薪(2715万美元)是在排名第二的律所律所瑞生的权益合伙人的5.3倍(515万美元)。
亚马逊法总的年薪是1818万美元,这个水平约等于成为6位高伟绅权益合伙人的平均收入(292万美元)。
同样,惠普公司的法务总年薪是909万美元,相当于成为5位贝克·麦坚时权益合伙人的平均收入(189万美元)。
而根据研究机构Equilar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法务总监平均薪酬超过310万美元。
可以看到,在国外金字塔的最顶层,企业法务在薪资方面的竞争力,远高于律师在律所内的收入水平。
但于此同时,根据LAWINN 罗英人才发布的2023年法律行业薪酬福利报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国内的数据情况:
在法总层面,多数年薪在150万/年,高薪者可达到250万/年。
而在律所,多数权益合伙人年薪可达到300万/年,高薪者可达到500+万/年。
大所权益合伙人的平均收入几乎是客户公司法务部负责人的两倍。
这与国内企业和法律服务的发展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关联。但近年来,企业和行业越发重视法务的专业价值,法务的工资报酬也开始向上突破。很多如科技、互联网或者高净值行业的法务工资,年入百万也很正常。
除了薪资,律师和企业法务在晋升机会上也存在差异。在律所内,律师的晋升通常依赖于个人业绩和客户开发能力。随着案件经验的积累和客户关系的建立,达到一定创收之后,律师可以晋升成为律所的合伙人。
从发展前景看,律师的业务水平是决定职业天花板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更被大家看好。虽然二八定律在律师界同样普遍,但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大多数律师熬过3-5年的困难期,基本有着不错的业务表现。
相较之下,在企业法务部门,晋升更多地依赖于对公司的贡献、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表现出色的企业法务专员有可能脱颖而出,但在企业内,可以晋升的机会相对有限,大多数法务的天花板就是法务总监,但一个企业通常也只需要一位法总。
从发展前景看,法务的前景与行业、单位部门架构有很大关系。金融保险、大型互联网等企业,对法律相关业务的需求更高,甚至是公司重要业务的组成部分,法务发挥的作用往往更大,公司地位也较为显赫,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传统行业的法务岗就不一定是公司的重要部门,许多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法务部,这种情况下,法务的话语权不高,未来除了转岗从事管理类工作,很难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律师VS法务,
职业选择的困境与迷思
以上这些差异不仅仅反映了两个领域的职业特征、发展路径,也直接影响着从业者的职业选择。而就像大多数的职业一样,律师和法务也存在着“围城”。
曾在国内某红圈所资本市场领域的律师,后来跳到了外企,从一名律师转变为了法务。当问及转型的原因时,她坦言:
主要是因为身体吃不消,体检报告都是红字,我之前是在IPO业务,经常加班,对身体的损耗很大,实在是熬不动了。而且律师其实很需要人脉和资源,我自己本身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不太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所以到后期积累案源就比较困难,我想律师可能不太适合我。
跳到外企之后,我才感受到什么才是生活。朝九晚六的工作、WLB的状态,是我发自内心觉得很享受的,也有了更多动力去精进自己的专业、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但也有些同学,从法务毅然决然地转型成为一名律师:
一位在大厂担任法务的周同学,在今年转型去了一家律所。他的想法又有些不同:
我毕业的时候就通过了法考,也一直很想当律师。但后来了解到实习律师的工资太低了,法务的工资要高很多,而且比较稳定,当时我家里条件不是太好,所以最后选择去了法务。
公司的平台还是不错的,不管是福利待遇,还是发展机会,都比我一些去中小企业当法务的同学要好很多。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快我就感觉到了职场上的天花板。
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听说他回了二线城市直接做律师,现在也有了自己稳定的案源和相对不错的收入。想去做律师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经过和家人的沟通、盘点了自己的存款、辞职后可以利用的人脉和资源,我想自己是做好了转型的准备了,这才辞去了法务的工作。
现在我在一家律所当实习助理,刚开始薪资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但也在一直慢慢变好。整体来说,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在职业发展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当下,法律人的发展路径并不再是“一条道路走到底”,而是充满着各种选择、尝试和探索。
然而,不管是从律师转职法务,还是从法务转行成为律师,哪条路适合自己,都需要亲身经历过,才懂得这其中的苦辣与甘甜。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预约席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