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千万不要这样过度关心孩子

千万不要这样过度关心孩子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近期课程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蒙特梭利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老话讲:“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为人父母,为孩子操心好像总也停不下来:
恨不得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好及时给他提供帮助;

舍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想把最好的都给他;

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把他培养成优秀的人······
关心孩子,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家长“用力过猛”,过度关心,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

01
过度关心,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

生活中,家长的过度关心尤其表现在学习上,比孩子自己还要急迫。

比如:经常问孩子“有哪些作业?”“作业写完了吗?”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买试卷、辅导资料,安排各种额外的学习任务。

而这种过度关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磨蹭、拖延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是因为,过度关心、关注,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有人一直在盯着我、催着我往前走”,这种感觉其实很不好受——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受限制,没有自己做主、做安排的自由。

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削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打折扣。

不光是学习,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兴趣爱好上也是如此,当家长的热情,超过孩子自己的热情时,就很容易破坏孩子做事的动力。

拿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来说,不少家长都会犯这个错:要求孩子每看完一本书后,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甚至写一篇读后感出来。

这种做法,让阅读变成了一项任务,会导致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到最后放弃阅读。

每个人都希望能对自己的事情做主,做起事来才会更加主动自觉。

从孩子成长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才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第一责任人。

因此,家长应该把主导权教给孩子自己,给他留出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可以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学会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家长的角色应当是咨询顾问,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建议或提醒,不要过度干涉、管控孩子的事情。

02
过度关心,会抑制孩子的生命力

节目《少年说》中,一个叫罗俊杰的男孩,站在天台上向楼下的母亲大声喊道:

“妈,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从上小学开始,妈妈要求他每天吃一个苹果,直到小学毕业共2190个苹果,小学毕业后,妈妈又要求他每天一个鸡蛋,就这样,他整整吃了一年半的鸡蛋,共547.5个鸡蛋。他一个不落,全都记在心里。

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由于体质原因,不能喝牛奶,一喝就吐,家里人还总是给她递牛奶,告诉她“喝牛奶对身体好”。

这些事例,不但暴露出家庭中孩子的弱势地位,连自己不吃什么都决定不了,也反映了父母过度关心孩子,以致于直接忽视孩子真实感受的错误教育方式。

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有这个通病:总觉得孩子不懂事,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比如:
孩子爱吃苹果,想买苹果吃,家长却认为草莓更有营养,让孩子买草莓;

孩子不愿意,家长就骂孩子:“真是不识好歹。”

孩子喜静,更喜欢待在家里,看书,画画,家长觉得多出去旅游对孩子好,不顾孩子的厌烦,非要带孩子出门,结果孩子玩得并不开心。

家长认为自己是关心孩子,殊不知,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忽视和否定,家长看不见自己的感受,也不在乎自己的想法,自我价值感低。

在家长的逼迫和控制下,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意志做事,缺少对生活的掌控感,内心压抑,很不快乐。

这种过度关心,也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孩子满腹怨气,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圣贤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即使自己很喜欢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这项原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重要。

你所喜欢的事物,不代表孩子也喜欢;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不代表孩子也是这么想的,更不代表孩子做了你期待的事情之后会觉得开心、满足。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真实地生活、成长的孩子,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力、创造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会人生的幸福。

关心的前提,是看见并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家长不要让自己的感受覆盖了孩子的感受,否则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03
过度关心,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差,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表现为上课跑神、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写作业不专心,小动作多,磨蹭······

事实上,孩子的注意力会随着年龄不断发展,正常情况下,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注意力会不断提高。

因此,相比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更关键的是从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不被破坏。

生活中,家长许多过度关心孩子的行为,就会对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动不动就去嘘寒问暖,给孩子送水果、倒水;

孩子堆积木、画画、玩沙子的时候,在一旁指手画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甚至直接动手帮孩子做······

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家长的突然打断、干扰,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破坏了孩子专注做事的体验,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差。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专家Chen Yu曾做过一个实验,目的是探究家长与一岁左右孩子的互动模式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

实验一共邀请了40组一岁左右的孩子与父母,运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孩子和父母的眼球运动来分析专注力。

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个玩具,父母按平时的习惯与孩子互动。


实验发现,那些“努力过头”的父母,比如帮孩子拿着玩具,告诉孩子玩具的名字,孩子的眼睛已经徘徊在天花板上或者父母的肩膀上——孩子根本没有专注在玩具中。

反之,那些表现“不主动”的父母,等待孩子自己对玩具产生兴趣,让孩子主导,孩子却能保持很高的专注力。

教育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家长的关心要适度,尤其是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随便去打断、指导孩子,给他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发展注意力。

陪伴孩子时,家长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或是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主动和你互动时,再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教育的智慧,离不开适度这个原则。

家长再爱孩子,关心也要适度,给自己和孩子之间留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空间,孩子会发展得更好,家长教育起来也更加轻松。

-END-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1、2023年11月3-5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
2、2023年11月4-5日长沙邵歆然导师《关系智慧工作坊》
3、2023年12月14-17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4、2023年12月21-24日广州蔡敏莉导师九型人格训练:谁在制约你?
5、2024年5月15-19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证书课程 Level one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睡衣千万不要这样穿,因为实在太美了,老公看傻了眼...【七绝】 莲蓬 (十一真)悲剧!澳洲一岁半幼童在后院泳池中不幸溺亡!当局警告:家长一定不要这样做美国人最不关心孩子是否有礼貌,这些是他们优先考虑的事过度关注别人,只会内耗自己ETS改革后,GRE阅读千万不要这么做了!!再不用担心孩子嚼不动了,这个食材立大功!亲妈级炖肉教程,开胃下饭我只服它男子误喝一瓶“甜饮料”后身亡!就医时血液已凝固……不要这样做了!央行:不宜过度关注新增信贷情况秋天,就这样过小日子孩子生病千万不要上体育课!团购 | 担心孩子视力,台灯不知道怎么买?这里有可下单的链接【酷玩多日】圣诞要这样过才精彩!入住盖洛特五星酒店,等你来狂欢!恭喜!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中小学家长千万不要错过!想要拿到$4,555/月的最高社安金吗?你的薪水需要这么多!还要这么做坏声音停播了思归有吟孩子没考好,这样的「关心」只会让他变更差千万不要去疗愈你的孩子,除非你厌恶他!更放心孩子吃、符合中国营养膳食指南的多种维生素【穿越唐宋之二: 长安以南一千里】千万不要这样做!男子在黄石公园被热泉烫伤,还被联邦控罪...担心孩子视力,如何挑选合适的台灯?缅甸组团旅游,午餐惊魂7岁前,千万不要这样“教”孩子画画!真后悔没早点知道德州通过新法案,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李佳琦事件后续来了!隐藏细节被扒……我不禁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周边 | 担心孩子把要药当糖吃,你需要备上这个小药箱体验 | 我在香港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千万千万不要说……孩子总是分心、好动就是多动症?父母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今日寒露 | 这样过节气,也太美了!汪峰和章子怡离婚,我不关心原因,只关心这件事……张雪峰劝农村老实孩子:千万不要在底层呆太久我在香港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千万千万不要说……书香佳节,我们的中秋这样过——美中实验学校洛城校区开展庆祝中秋节主题教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