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去疗愈你的孩子,除非你厌恶他!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克力朗读音频
音乐:Nick Cave&Warren Ellis-End Credits+Why Are You Crying (from the Netflix Series -Dahmer 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
歌曲:陈建年&张昊勋&宋主爱&王佩㛓-海的眼泪
作者|天雅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孩子频频出问题,我们总是习惯去分析:他怎么啦?却常常忘记问自己一句:我怎么啦?
事实上,后者远比前者重要。
为何这样说?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需要接受治疗的,
真的是那个“问题孩子”吗?
1年前,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小林,因多次盗窃他人财物,被送到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
事实上,小林出生在一个经济宽裕的家庭,衣食无忧,也不缺零花钱。
可他为什么屡屡偷窃呢?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下,班主任邀请小林的父母来到学校。
在辅导室,小林的父母愁眉紧锁,长吁短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他们说,整个家庭里,除了小林以外,个个都很“正常”:
爸爸是一名工程师,每天很辛苦地工作,下班后喜欢看电视;
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不仅工作忙碌,还常常操心孩子的事;
哥哥是一名高中生,成绩优异,还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代表。
只有小林,从小调皮捣蛋,常常破坏规则,难以管教。
如今,听闻小林在校屡屡盗窃的行为,父母感到迷茫又无助——
他们不理解孩子为何要这样做,也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孩子。
“老师,请您一定要帮我们好好‘管教管教’孩子。”他们转头看向心理老师,眼神充满焦虑。
根据过往经验,心理老师心里非常清楚:
在家庭中,孩子出现问题,绝不会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
很有可能是养育者的问题,甚至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
心理老师想要审视小林的整个家庭系统,开始把焦点放在小林的父母身上,尝试找到小林问题的根源。
小林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家里其他人没有问题呀!
看看爸爸,每天辛勤工作,赚钱养家,没有不良品性;
看看妈妈,每天努力工作,操心孩子,可谓尽心尽力;
再看看哥哥,他那么乖巧、自律,在学校表现那么好……
没错,就只有小林有问题,拜托专注分析他,好好治疗他吧!
心理老师尝试向小林的父母解释:
“你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并不只是由爸爸、妈妈、哥哥和小林等个体放在一起而已。
你们彼此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若一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听到这里,小林的父母开始感到焦虑,急躁不安。
他们不想配合老师去审视自己的家庭系统,也不相信家里其他成员存在问题。
他们只想赶紧纠正小林的行为,将小林拉回“正轨”。
于是,他们终止了与心理老师的交谈,带着小林离开了。
回到家里,爸爸对小林实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厉惩罚——
用皮带在小林的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顿,罚小林在客厅跪到半夜,并要求小林写一份长检讨。
爸爸的本意,是希望小林能吸取教训,从此改正偷盗等不良行为。
但令他头疼的是,小林只消停了1个月,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甚至还变本加厉:
偷盗、翘课、打架斗殴、公然顶撞老师……
由于影响恶劣,半年后,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小林被送去青少年心理治疗中心,接受3个月的观察治疗。
你无法疗愈你的孩子,
你只能疗愈你自己。
期间,应心理医生的要求,小林的父母不得不带着大儿子,一同来到治疗中心,跟小林一起接受家庭治疗。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让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发言,其他人不能随意打断。
一开始,小林的父母、哥哥坚持宣称:
只有小林存在问题,家里其他人没有任何问题;
是小林的不良行为,给全家带来了混乱和困扰。
后来随着持续地深入觉察、探讨,他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不协调现象」。
比如:
爸爸成天忙于工作和看电视,几乎从不与妻子孩子进行交流;
妈妈成天操心工作和孩子,但非常强势,很少聆听孩子心声;
哥哥成天把自己关房间里学习,没有朋友,也不与家人沟通……
表面上看,他们很忙碌,表现也很优异;
但实际上,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却是相当疏离的,几乎没有情感的联结。
这份疏离,在整个家庭系统中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
爸爸妈妈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也没有好好经营婚姻,他们对婚姻生活愈发感到空虚、无力。
但没有人愿意开诚布公地谈论它。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避」——
爸爸电视越看越多,妈妈越来越操心孩子,却没有诚实面对他们摇摇欲坠的婚姻;
哥哥越来越热衷学习,成绩愈加突出,却察觉不到自己在用学习回避家里的问题……
往往在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里,如果大家都不去谈论、面对问题,而是用表面的和谐来回避问题,那么,这份无形的压力便会落到家庭中的某一个孩子身上。
这时,孩子会为了拯救家庭,成为一个「替罪羊」。
他可能会吸毒或是偷窃、成为害群之马、常常打架,或有不当的性行为。
通过这个方式,让家庭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他的问题。
但替罪羊付出的代价十分明显——
最后大家会觉得是替罪羊出了问题,祸害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小林更像是这种情况。
小时候,他调皮捣蛋,以此吸引父母关注;
后来,他屡屡偷盗,被送到心理辅导中心。
爸爸、妈妈终于放下各自的事情,一起来到学校去了解:小林到底怎么啦?
那一刻,小林终于感受到父母团结一致的爱与力量,也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被重视的。
他感觉自己可以在父母的共同支持下慢慢变好。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爸爸妈妈并没有诚实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而是通过严厉的惩罚去“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大家都觉得是小林一个人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氛围下,小林只能变本加厉,用更夸张、更出格的脱轨行为来发出信号:这个家庭出问题了。
其实呀,在育儿过程中,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家庭的影子;
孩子90%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
真正需要疗愈的,不是“问题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
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在家庭中,类似这种“孩子成为「替罪羊」,频频出问题”的情形经常发生。
除非家庭成员(特别是养育者)一起努力,做出改变,“问题孩子”的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改良。
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呢?
结合这些年的观察,我总结出了很关键的2点:
① 孩子出现问题,先问问自己:我怎么啦?
就像前面所讲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家庭的影子。
镜子里的镜像,是由镜子外的本体决定的;
镜像出现问题,往往意味着本体出了问题。
同理:
孩子,是在家庭系统中成长起来的;
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意味着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分析孩子,而是先问问自己:我怎么啦?
比如:
当孩子写作业磨蹭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
是我催得太紧,令他产生抗拒了吗?
还是我没意识到,他遇到学习难题了呢?
当孩子无故发脾气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
是我忽略了他的某个需求吗?
还是我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他了呢?
当孩子出现偷盗、打架等不良行为时,先问问自己——
我怎么啦?
是我在规则、道德教育方面疏忽了吗?
还是我对自身问题的回避,令他成了「替罪羊」呢?
……
透过孩子这面镜子,去不断反躬自问,不断深挖,你自身的种种问题也会随之浮现。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
不是为了自我谴责,而是为了更真实地照见自己,了解自身的种种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
② 不要去疗愈你的孩子,而是去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当透过孩子照见自己时,如果你能够当着孩子的面,去诚实地面对、解决自身问题,率先做出改变,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来访者李女士,从小常被家人忽视,内心缺爱,深感痛苦。
孩子出生以后,李女士暗暗下决定,一定要好好爱孩子,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童年的痛苦。
她开始努力补偿孩子,甚至常常委屈自己去成全孩子。
比如孩子半夜睡不着,想听故事,她就强忍着疲惫,一个接一个讲,一直讲到孩子再次睡去……
李女士的本意,是想通过无条件满足孩子,让孩子获得爱的滋养,快乐成长。
但结果,孩子非但没有变好,反而还愈发“放肆”——
常常提出一些任性、无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撒泼打滚。
李女士对此感到非常疲惫,也非常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进一步深入觉察、探讨,李女士才逐渐意识到:
真正匮乏的,不是孩子,而是她自己;
真正需要疗愈的,不是孩子,而是她的内在小孩。
后来有一天,李女士被儿子的无理要求折腾得头痛欲裂,实在忍无可忍了。
她史无前例地拒绝了孩子:
“妈妈现在很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你自己玩吧。”
说完,她瘫坐在沙发上,不再理会孩子,任由他哭闹。
当孩子逐渐平静下来,一个人乖乖在旁边玩的时候,李女士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松弛感,不知不觉睡着了。
从那以后,她学会了优先照顾自己需求。
后来逐渐地,孩子也变得愈发独立,不再事事依赖她了。
其实呀,面对孩子,父母只需要勇敢直面自己的问题,让自己不断成长,就能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像前面案例中小林的父母,如果他们能够诚实地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并通过彼此的努力,或向外寻求帮助,去修复关系,建立联结。
如此一来,爸爸就不至于一到家就窝在沙发看电视,妈妈也不至于把所有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变得很不一样。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情感的流动,他们也会获得成长的安全感,不再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去呈现家庭问题——
哥哥就不需要天天躲房间回避与家人交流,弟弟也不需要通过惹是生非吸引父母的注意。
换而言之,孩子可以坦然做自己,享受家庭的滋养,安心成长。
要知道,以一个成人的姿态陪伴着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
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谨作此文,献给所有在育儿道路上负重前行的父母们。
父母成长了
孩子会跟着成长
父母成熟了
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100个教育难题
尹老师用智慧
亲自为你解答
点击下方小程序,让我们一起发现孩子的长处↓↓↓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绵羊倾诉APP倾诉师。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克力,三个孩子的妈妈,自大宝幼时给孩子讲故事至今,孩子纯真的笑容是我前进的能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