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鸡娃了,你对得起孩子吗?
昨天写完沉迷乒乓后,有一条留言质问我,有的父母在比赛让孩子读哈佛耶鲁北大清华,你是没参加比赛还是退赛了?
言外之意,你不鸡娃了?你对得起孩子吗?父母的使命感哪去了?作为家长的责任感又在哪?
艾文开学要上四年级了,从三年级开始,就听说三年级很关键,好生还是差生以后一目了然了。三年级一半在学校,一半在家,就这么结束了。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平平无奇,即没有好得出奇,也没有坏得离谱。他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小学生,这类小孩经常会让父母觉得,如果我鸡一鸡,对他上上心,他就能从中等来到中等偏上,甚至优秀。
遥想当年,艾文上中班的时候,我也有过那么一点妄想,好好培养,将来没准很优秀呢?一个朋友及时泼了我冷水:你啊,现在才想起来,来不及了。
从北上广到香港新加坡,但凡家庭要搞精英教育,一般从肚子里就开始了。第一步让小孩在大月份出生,这样各方面稳赢同龄人。第二步从胎教到早教再到进入鸡血幼儿园,系统培养查漏补缺。第三步幼升小到著名鸡血小学……
如今我的读者竟然在艾文已经上四年级的时候,提醒我:你不想让他考哈耶清北了?
不,我已经意识到了,他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以后能上大学,已经算祖上积德,幸甚至哉。
我常去的乒乓球馆,大部分学员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学生,球馆练习场入口处黄线贴着一句话,家长禁止入内。每次踩进去,我都有一种恍惚感,啊,我是家长,可我作为学员来练球了。
对我这样的大龄学员,教练一般以鼓励为主,就算我发十个球有五个掉在地上,他都赞不绝口:太棒了,太好了,绝了,真优秀……
隔壁桌的小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教练很严格,每每脱口而出:带脑子打球了吗?用用脑子!好好想想!有些小学生心理负担很重,输了一场球,接下来练球都哭丧着脸,教练又得哄个半天:开心点,你开心点,打球要开心呀。你要哭了吗?好吧,那你先去哭一哭,再来打好不好?
恍惚间让我想起当年陪儿子去上羽毛球课,他也是一副要哭出来的表情,他不喜欢,再鼓励再批评都没用。就算花九牛二虎之力,让他去上课,我也只是收获一个不开心的小孩而已。
羽毛球教练教了一节课,委婉地说:孩子还小,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我们就这样放弃了羽毛球,一点没有任何悔恨之意。
人类发展了那么多种爱好,干嘛要死磕一种不喜欢的呢?
我练完乒乓球,回来在网上想翻点乒乓球视频,翻到一个妈妈说,送儿子练了三年乒乓球,还是打成这样,该继续练吗?我看了看视频,孩子发球发不过网,接球也接不到。三年啊,就这样浪费在一项不喜欢的运动上。
一旦说起要学什么东西,一定有人喜欢说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一直感觉这句话哪里不对,在兴趣爱好上吃得苦中苦的条件之一,是不是这个人要起码喜欢这件事?
艾文有个很明确的爱好,他喜欢动植物,喜欢花鸟鱼虫。为了这种喜欢,他可以四十度浑然不觉在户外盯着一只虫子,还可以徒手在小溪边掏来掏去,从山坡上不甚滚下来,满身都是伤,这些都不在话下,他也不以为苦。
他喜欢呀。你要让我去,四十度捉一只蜘蛛,打死我也不想成为这种人上人。
我上乒乓球课,因为想要赢,连续上两小时课,打得眼睛都花了,不以为苦。当你找到感觉的一刹那,就如同身上有神龙附体,这种舒爽像身体过电一般,无法形容。半夜小孩睡着了,再练五百个发球,不是要吃苦,是喜欢,喜欢就想钻研。
找到了这种喜欢,人自然而然想吃苦,通过吃苦获得进阶,这是一种吃苦后才能拥有的幸福。
有句话说,爱情像咳嗽一样,是藏不住的。
其实喜欢也是一样,喜欢什么,根本藏不住。
疫情过后,上海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新闻里常常看到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剧增,这种情况只有一句话来形容,“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
我逐渐想开了,比起成功,比起当人上人,带着他全上海找补习老师,上语数外班,痛苦地想要卷进名列前茅,这些都不如他找到他的喜欢,我找到我的喜欢。
最后,想起前几天网上热搜的一件事,某个咖啡包装袋上印了一句,每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你看,当女人多难,当家长多难,只要不围着孩子转,不管去上班还是去打乒乓,都有人说,你对得起孩子吗?仿佛一个母亲只要不是忍辱负重不是分身乏术,她就不是好妈妈。
哪那么多对不起?哪那么多愧疚?
我不让自己开心快乐满足,才是真的对不起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