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自己这三个月一共聊了6个人,但是没有一个让自己有见面的欲望,更别说谈恋爱了。受此“恋爱挫折”的她决定放弃谈恋爱这件事,她说,也有可能是自己本来就不太想跟另一个人绑定起来,去共享很多属于她一个人的东西。 像我朋友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ta们偶尔也会对爱情有一些好奇,但却不想真的拥有爱情。在互联网搜索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爱不动了,答案各种各样——有人说是怕麻烦,有人说是不划算,也有人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遇到那个对的人。KY编辑部也关于“年轻人爱不动了”展开了讨论,来看看我们的想法吧~就生理年龄来说,我还算得上年轻人,但我真的有点爱不动了。爱的能力,爱的力气还有爱的勇气这些统统都没有了。其实还是会有心动的感觉,偶尔真的很想找个人“爱”一下,但这些瞬间就像博尔赫斯《另一种死亡》里所说的“就像水消失在水里”,被生活这股浪潮统统吞噬掉了。其实我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恋爱经验,大多数的爱情都止步于暧昧——总是有太多的犹豫和顾虑,害怕把软肋交给对方。塞林格所说的“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在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到最后这些“爱又不敢爱”的经历带给了我什么呢?恐怕是一种很深的无力感。留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不错的朋友,但最后还是因为我对于爱情的畏惧与退缩,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走向了分道扬镳。后来,我终于碰到了一个让我想要鼓起勇气追逐爱情的人,但可能是因为在迷惘的日子里呆了太久,双眼已经被蒙蔽了,没有办法识别正确的人。这一回我用尽了所有的胆量去主动,但最后却沦为了对方炫耀的资本和消遣的玩具——这种勇气成了谋杀“爱得动”的最后一颗稻草。我不禁怀疑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人,更加开始怀疑爱情这件事情本身。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似乎完全丧失了“爱得动”的那股生命力。于是,不想再冒着自尊心被羞辱,冒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去爱了。在那段自暴自弃的时光里,我突然间明白了马尔克斯所说的“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年轻人为什么爱不动了,是因为爱这个课题本身就是很难修好的——“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而现在,我们的生活如此繁忙,人生的不确定性如此之强,现代社会的陷阱又如此之多,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胆小鬼”,就算一开始有爱的勇气,四处碰壁后也消耗殆尽了。如太宰治所说,“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爱不动了,太正常了。(在阅尽千帆之后,今天的你是否依然拥有“爱的能力”?是否还有勇气,义无反顾地全情投入一段令你心动的爱情?KY测评出品的【爱的能力综合评估】,系统解答你关于“爱的能力”的困惑~)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工作压力很大,生活过得也一团糟。每天下班后,我不仅发现自己爱不动了,还会非常不爱动,只想一直躺着,很难去照顾到伴侣的需求。不仅是我自己,也有相关研究发现,日常的工作压力会消耗我们的心理资源,让人更难准确地觉察伴侣的需求;即使觉察到了伴侣的需求,我们也会难以在自身压力大的那些日子里为伴侣提供ta们所需要的支持(Neff et al., 2020)。很多时候爱不动,并非是因为我们真的丧失了爱他人的能力,而是还没有学会爱自己。无论我们是否想要入爱河,累了要先照顾好自己,才有力气谈恋爱,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回复“爱自己”给公众号,查看如何好好爱自己。)数据至上的时代,无数个像Tinder一样的程序构成了现代人的暧昧序章,我们享受着手指滑动带来的新鲜刺激感,享受着和网聊对象一起在王者里上分、在和平精英里吃鸡。暧昧所带来的上头感让人如此的沉醉,有时候我们似乎也会想,“如果见面的话……”,但很快,“小心,别太上头了”一行字闪着红光出现在脑海。“爱情会让你失去自我。”“爱情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爱情只会带来痛。”——“爱情不是好东西,你应该追求更多值得和证明自我价值的东西。”我也曾持有这样的观点,我害怕“爱”会让我好不容易维持起来的生活平衡再次打破,我恐惧爱会给我带来伤痛。可当我真的走进爱情,和另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个体去建立深入的连结,我尝到了痛苦,也无数次自我耗竭和在深夜争吵。但也恰恰是“爱”最终让我在不稳定的时代里有力量去构建稳定的自我,并在这一过程中,知晓了哪些曾经我以为的“我想要”其实不过是外界困住我的“枷锁”,知晓了我无需永远坚强,我可以停下,可以脆弱,可以依靠。那些曾让我以为我“爱不动”的理由最终都被“爱”打破,我也带着爱更加坚定地走在这个不稳定的时代之中。如果非要给「爱不动」找一个理由,我的理由可能是:我是个对「自我感动」非常警惕的人。我很怕双方以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在关系中颐指气使地道德绑架或讨要某种「权利」,我不想因为「爱」给彼此造成哪怕一点的负担、困扰和伤害。之前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对方明确表达过这件事,发现对方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我们深入讨论了哪些「自我感动」的行为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关系里,并决定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相处方式。但相处着相处着发现,我们的关系里开始遍布着一种紧张感,双方都变得非常紧绷、战战兢兢的。这完全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离「爱」也好像越来越远了。后来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这种相处模式成本太高了,要不还是做朋友吧(做朋友之后果然舒服多了)。说到底,在爱情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动作变形」,整个人看起来非常拧巴和愚笨。我不得不承认我对「爱」一无所知,对「爱」这件事好像少了一些天分。我觉得中国人做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故意要讲这么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忍受过程,但前提是要有一个光明的结果摆在那儿。比如老一辈的“承受养孩子的辛苦是为了老了可以被赡养”,近一点的还有“承受996是为了可以早一点退休”。年轻人不想谈恋爱也是这个道理,互联网大量关于爱情的悲观信息让ta们知道了这件事的风险很高,未必会有一个好结果——万一我爱的人出轨了,万一我又爱上别人了,万一两个人都没有出轨但是结果仍然变得一地鸡毛。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已经说过了: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既然爱情的结果这么不可靠,那这么艰辛的过程谁愿意去体验啊,还不如养个小狗,你虽然费心费力了,但它永远爱你啊!嗯,永远。在结束了上段恋爱之后,我曾经有段时间认为恋爱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因为恋爱无非就是和对方一起反反复复做些情侣之间会做的事情。我跟好朋友说自己我无法再去爱人了,她却说我只是步入了和恋爱的“倦怠期”。后来仔细想想,其实不是爱不动了,只是暂时不想去爱了。之所以想要谈恋爱,其实只是想通过在关系中的偏爱、能够获得无条件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但是这种所谓能够在爱中感受到的“独特体验”,我同样地可以在其他关系里获得。恋爱不再是唯一能够满足我情绪需求的关系。简而言之,爱情失去了自己的竞争力。我想要去恋爱的源动力也自然地消失了。在我心中,爱情的位置其实和亲情友情一样,没有孰轻孰重。可能有人会说,爱情能带来独一无二的激情啊!但那又如何呢?此时此刻我并不需要呀。我只想和亲情热恋,维系好我和家人的关系,陪伴着健康的爸妈,努力地敬他们一份孝意。我只想和友情热恋,跟朋友如胶似漆,谈天说地,朝着相似的方向前进,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至于爱情,我依然相信它是美好的,也相信我总会有与它死灰复燃的一天,只不过不是现在罢了。这个时代,爱来的很容易,伤害来得更容易。而日子已经那么苦了,何必再去吃失恋的苦呢?干脆别爱了。在爱里受过伤害,那“去爱”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被伤害”的可能。而人类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大脑会下意识地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痛苦的事情。爱不动了,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避免了重复的错误,不坠入爱河就永远不会被感情伤害。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也阻止了爱本身的美好发生——小时候狗狗死了,小小的我很伤心地问妈妈,既然它会先离开,当初为什么还要把它领回家?如果一开始不养宠物,我现在就不会这么难过了。后来长大一点儿,家里又养了宠物,有它们陪伴的时光真的很快乐。我也慢慢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爱过,分开的时候才会感到痛苦,但即使知道痛苦是一种必然,去爱的时候,依然是有意义的、幸福的。所以我相信,当「爱」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被看见,它的代价——痛苦和遗憾,也可以被接受了。今日互动:你觉得自己还“爱得动”吗?来留言你关于爱情的看法吧~ Neff, L. A., Nguyen, T. T. T., & Williamson, H. C. (2021). Too Stressed to Help? The Effects of Stress on Noticing Partner Needs and Enacting Suppor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7(11), 1565–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