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公里,功承瀛泰何以踏出律所合并新路径?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吴梦奇
来源 | 智合
律所合并的跨度,可以有多大?
近有国内层面全国性大所的强强联合,远有国际层面百年英美所的跨洋之姻。
唯一的共性是,无论时间、空间上的距离多远,想要让合并走得更长远,而不是止步于一时的轰轰烈烈,合并方在理念、价值观和去向上的一致几乎是必备要件。
起于上海的瀛泰和立足吉林的功承,就有着“风马牛不相及”的表面:惯常认知中的瀛泰带有深厚“海派”律所基因,正在逐步迈向全国,而功承的影响力则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业务上,功承几乎不做的涉外,却是瀛泰的招牌之一;管理上,瀛泰也没有采取功承为外界熟知的公司制一体化机制;更不必说单地理层面两家律所总部间的车程就超过2000公里了。
方方面面的差异,最终只转化出一个问题:两家律所间在发展理念和未来去向上的共性,是否强大到足以支撑二者合并?
他们自己的答案是:足矣!
2023年10月,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与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官宣合并,一家拥有数百人体量、分所遍及全国的新律所——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由是诞生。
功承瀛泰新前台揭幕
功承瀛泰新Logo
这既非区域性律所的同城/同省合并,也不同于全国性律所品牌的两两结合——是什么,驱使这两家律所选择跨山越水,联袂而合?
雪国与海都,一线相牵
时间步入2023年,规模化的浪潮并没有像许多猜测中那样有所消退,反倒有普及和加速的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规模红利仍在简单延续,或者换个说法,规模红利仍在,但获取规模红利的门槛已经大大抬高了。过去十余年里单靠吸收成员、兼并分所就能取得创收快速增长的粗放路径,已经越来越难以走通了。
“业内的一种普遍看法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法律服务市场也在随之由增量市场阶段转入存量市场阶段,进而造成了激烈的内卷。”
陈柚牧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会议主席、律所主任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会议主席、律所主任陈柚牧表示:“我的看法不完全一样。近年来,企业法务部门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法律科技的加速应用也在替代如文本处理等基础性、低技术含量法律服务,这种情况下,留给外部律所的必然是更为复杂、疑难的法律服务需求,加之企业不仅期待通过法律服务解决法律问题,还希望借由法律服务解决企业经营问题,这必然驱使企业对律师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时下火热的合规服务。”
在陈柚牧看来,真正的市场矛盾,在于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律师事务所能够匹配其法律服务要求的律师仍不够多。
迟日大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会议主席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会议主席迟日大则从区域性市场的角度,阐释了这一现状下律所面临的挑战:“以吉林法律服务市场为例,有限的法律服务市场体量和人才吸引力,使得区域内的律所天然存在发展天花板。不突破这层天花板,区域性律所就无法真正适应客户快速变化中的法律服务需求,无法形成精深而全面的服务能力,进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点,许多律所亦已有觉察,并逐步演化出两条应对路径:
一条是全国性大所更多采取的路线,通过内部管理运营机制的持续优化,改良或者变革既有的松散管理机制,朝着紧密协作、高频联动的律所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在规模体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提质增效”的价值。对于这些律所而言,已经逐步告别“规模红利”,朝着“管理红利”的时代迈进了。
另一条则是许多还未完成全国布局或发展到足够体量的律所倾向选择的,即当下频繁被提及的“适度规模化”。所谓适度规模化,指的并不是以相对稳健的速度发展到特定体量,而是根据律所自身实际情况和客户服务需求,朝着能够满足综合化、高质量法律服务需求的规模发展。这一内涵,决定了许多采取广开分所或合并形式来推动规模发展的律所,实际上也遵循着适度规模化这一原则。
功承瀛泰走的亦是第二条路线,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家看起来差异性很大的律所,能够在统一框架下实现合并。
“功承一直希望实现区域市场的突围和破局,2015年的成功合并经验亦巩固了功承进一步发展的信心。这与瀛泰近年谋求的全国布局、综合化发展路线不谋而合。”迟日大表示,“陈主任与我相互了解,瀛泰与功承双方在专业服务层面的高度互补性、在文化理念层面的高度趋同,促使我们在逐步深度的交流中下定了决心。”
“得益于律所文化的契合以及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整个合并过程中,功承瀛泰基本没有遇到成员流失或观念冲突的情形。”陈柚牧提到。正如共同的目标是聚合同道者的最佳手段,共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愿景,让这两家律所最终跨越种种隔阂走到了一起。
这或许意味着,寻求同城或抵近对等合并的传统路径,很可能已经迎来了新的演化——当发现跨越山海的灵魂共鸣能够发挥出更大合力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机构愿意去探索和尝试这条新路。
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官宣仪式
“南北合并”的取与舍
另辟蹊径的挑战与机遇
决定合并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怎么合?
如前文所言,两家律所有着繁多的不同,需要在合并过程中做出许多“取舍”。
比如,要将两所合二为一,彻底不分彼此,完成全所层面的统一协调调度机制,搭建起最适合律所的管理运营体系,是必要前提。为了当下顺利合并在“功承瀛泰”的旗下,双方维持了现有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在此后,该怎么让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融合起来?
功承瀛泰的做法是“试验田”。以深圳办公室和北京办公室这两个新组建的分支机构为支点,功承瀛泰计划通过在这两地试运作一套全新的管理运营制度,验证这一制度体系的可用性与合理性,并在未来将这一机制改良优化,推及全国,带动全所上下的机制统一。
实际上,即便是看似差异最大的管理运营制度上,瀛泰和功承也有着可发挥的连接点。“功承在公司制一体化发展上非常有特色,对于律所发展质效的增益也是我们希望加以吸收借鉴的。”陈柚牧表示,“瀛泰虽然在律所层面仍采取一般合伙制律所的组织形式,但却很早就开始尝试在部分团队推行公司制的管理模式。” 这种发展理念和逻辑层面的共识,必然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双方的磨合成本。
管理制度如此,其他方面更不必多说。为了合并进程的顺利推进,双方合伙人在许多本可以深究的细节问题上换位思考、主动舍弃、通力合作:涉及事务所的更名和品牌的合一事宜,功承瀛泰合伙人积极与各机构所在地司法管理机构沟通协调,朝着“客户为本”“人才友好”“助推行业发展”的方向共同努力。
正是这些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上的高度同频,让极易产生鸡毛蒜皮纠葛的合并过程最终水到渠成。
除在一些需要形成共性的方面权衡取舍外,功承瀛泰通过大跨度合并获得的收益显然更值得关注和参考借鉴。
在陈柚牧和迟日大看来,瀛泰与功承之间的种种差异性固然给合并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正是这些差异性,让双方间具备了比其他许多合并情形更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一方面让两所在业务领域、服务能力等多个维度得到补强,另一方面也为惯常思维下不得不考虑的合并问题提供了低成本乃至无成本的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一般的对等合并中,无论是体量相近的全国性综合所,还是追求规模化的两家同城机构,往往都会因为业务领域或客户群体的重合而带来许多需要协调、处理的利益冲突问题。“对于功承和瀛泰而言,由于彼此间在业务领域和分所布局层面都高度互补,所覆盖的客户群体在地域和类型上也大不一样,相较于避免内部冲突,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协同为客户提供服务。”陈柚牧表示。
再比如同城合并中的跨区域办公或办公场所搬迁问题,也因为功承瀛泰服务网络的互补性被加以规避。“唯一的问题是沟通交流,但这点也基本被高频次的线上会议解决得七七八八了。”陈柚牧提到,“感谢技术,为我们双方的合作铺平了路。”
这样的互补性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例如客户服务层面,瀛泰在海商海事、经济制裁应对、数据出境合规等涉外领域的服务能力以及与夏礼文联营带来的服务网络和服务模式优势,填补了功承这一领域的空白,而功承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及破产、企业合规等领域的服务积淀,亦拓展了瀛泰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高质量服务范围;
再例如人才培育层面,这一场“南北联合”让双方能充分吸纳不同地域不同特长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化服务能力。同时,由于瀛泰和功承的合伙人对于在年龄结构上恰好有着微妙参差,亦能据此进行经验和冲劲的互补。
当然,除了原有优势的互补之外,功承瀛泰更大的期待必然是通过深度融合形成“1+1>2”的收效。
例如当下火热的数字化发展、AI技术和法律科技应用趋势。“过往单靠瀛泰或功承一家,难以在成本和精力上兼顾这些前沿事物。在合并形成合力之后,功承瀛泰便能调度更充足的资金和实力用于律所数字化转型,提升内部流程管理、客户管理效率以及对外的产品销售能力,进而为所内律师执业持续赋能。”迟日大表示。
伴随深度融合而来的,也将是更大的挑战。对于功承瀛泰而言,合并也意味着同步全面跨入了更大的竞争舞台——如何直面全国性大所多年积淀下的先发优势,如何应对新锐势力突出的差异化竞争路线,都是亟待考虑的问题。所幸,这两家律所从来都不缺乏勇气。
“承”载往昔,“瀛”下未来
“一家总部在东北的律所,与一家总部在上海的律所,跨越千山万水来合并,为什么?”迟日大表示,两家律所中合伙人与律师团队的高度认同是更重要的前提,“当心灵上不存在距离时,空间上的距离也就不是问题了。功承瀛泰今日之牵手,是基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乃至是所追求的共同律所发展高度之上水到渠成而导向的决定。”
经由瀛泰、功承、广悦、夏礼文线上四所联合培训,功承与瀛泰合办“明日律师大赛”等循序预热后,两家律所间探讨合并的第一次会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在深圳召开。这次气氛热烈的会晤上,两家律所为合并定下了三个原则: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左上:2021瀛泰、功承、广悦、夏礼文四所聚力互融见面会
右上:2022瀛泰、功承、广悦、夏礼文组织的线上四所联合培训
左下:2022功承、瀛泰合办的第二届明日律师大赛
右下:2023功承瀛泰重组合并签约仪式现场合影
尊重历史,指的是对双方原有的历史传统、机制模式保持尊重。律所变革追求两个价值,一是平稳,二是发展。“瀛泰和功承都有自身发展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合并改革也不应‘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要脚踏实地,尊重双方的过往,尊重市场既有的发展逻辑,尊重历史。”迟日大表示。
立足现实,指的是认真分析、勇敢面对当前激烈竞争态势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从迟律师和我的个人角度考虑,那我们只要小富即安,安安稳稳干到退休也没什么问题。”陈柚牧表示,“但从功承瀛泰的角度考虑,对于功承瀛泰的合伙人而言,务须拿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在重重挑战中为自己和全体功承瀛泰人的未来闯出一条路,以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改良为后来者打造好的发展平台。”
展望未来,指的是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以律所为载体,投身国家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依托东北全面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方针和“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法治事业、经济建设尽律师应尽的一份力。这是功承瀛泰人最终的宏愿,也与时代背景下每个个体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原则和两家律所的实际情况,功承瀛泰谋划了“三步走”的合并战略,分为融合期、发展期、成熟期三阶段。
自合并起至2025年年底是“融合期”。这一阶段,功承瀛泰将逐步完成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中部/西南片区等国内关键市场的布局,并在律所内部推进理念和价值观基本共识的融合凝聚,将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律所基本制度体系搭建、专业协同和业务创新、律所信息化和管理规范化专职化等层面。
2026年-2030年的5年间则是“发展期”。这一阶段,功承瀛泰将实现律所制度机制的有效运作,持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并更新产品架构以适应市场需要,并持续在国内国际布局、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创新型产品打造、市场影响力扩大等方面取得进步。“到2030年,我们希望功承瀛泰能够拥有千名以上的执业律师,综合排名力争在全国范围进入前列。”陈柚牧表示。
2030年-2040年是功承瀛泰构想的合并“成熟期”。“成熟”意味着功承瀛泰开始朝着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与之对应的,则是更全面和高效的律所制度机制、更鲜明的律所文化格调和价值观、更具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更强大且贯通国内国际的涉外服务能力,以及渐趋成型的律所律师执业生态圈。
对于刚刚官宣合并的功承瀛泰而言,当下只是翻过一座高山之后,于另一座更高峰前的又一个起点。未来,他们仍需要许多时间用于吸收、消化这次合并的成果,再立足于此,于管理运营、人才培育、国内国际发展等层面向着更高层迈进。
所有艰辛,不负恒心。抱有共同文化理念的功承瀛泰人,已然拾掇好过往行装,踏上了一条更漫长但也更具潜力的路径。
做律所发展革新
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功承瀛泰将成为一家怎样的律所?
基于“海纳、精进、协同、创新、传承”的共同价值观,海纳百川、精益求精、创新服务、协同共进、代代传承,打造“中国最具有法律服务能力和社会正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这是功承瀛泰官宣后的愿景,简练地概括了新的愿景、使命与价值观。
但功承瀛泰的未来,很可能并不只限于此。
有一个词曾同时被用于形容合并前的两家律所:“折腾”。这里显然用的是褒义:功承的折腾在于做东北地区的“独一份”,坚持公司制一体化,探索合并式发展;瀛泰的折腾也在于沪上律所的“独一份”,在联营层面开辟新路线,18年间所址6迁。不同的路线,背后是同一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开拓进取之心。
即便如此,在陈柚牧和迟日大看来,功承瀛泰的诞生也不过是时代大潮下的一朵小小浪花,是律师行业探索者和变革者“吾道不孤”的一处例证,之所以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也是源自律师同仁们对于法律服务革新和自身发展进阶的新期盼。
“时代的海洋里,一朵小浪花也许并不起眼,但一朵朵小浪花连接起来,前赴后继地翻滚推动,终会形成更大的浪潮。汲取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后,功承瀛泰也会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谦逊的态度与同行们进行愈加深入的交流。”
当然,陈柚牧和迟日大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在未来五年里,树立功承瀛泰老一代合伙人的可替代性。他们深谙新生代力量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与功承瀛泰老一代律师的不同,也希望能够通过一轮轮锐意进取下的变革,为新生代律师搭好台,将他们推向台前,创造属于功承瀛泰人自己的未来。
这既是两家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律所合并后定下的新愿景,也代表着一代代始终心系行业发展的法律人其初心和信念的延续。
功承瀛泰,山水相融,彼此成就,稳向未来。
浦江之畔,功承瀛泰扬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