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不快乐的人,都应该读读《庄子》
我有位发小,最近逢人就安利《庄子》。
我就觉得奇怪了,一个互联网中层管理,每天忙到马不停蹄就算了,《庄子》也谈不上有何了解,顶多在课堂上背过几篇节选,怎么就突然爱上读《庄子》了呢?
她说:“《庄子》让我快乐!越读越快乐!”
人到中年,忽然身边的人都在给她出主意。老板告诉她要做一个好领导和好员工,长辈叮嘱她当个好妈妈,社会则给她灌输意识,要做平衡家庭和工作的“独立女性”。鼓盆而歌的庄子却认为——顺应人的天性就能获得相对的快乐。
庄子的确特别了解人是怎么被外物所役的,甚至有学者根据古人的注释指出,庄子就是教人快乐的。
庄子在《齐物论》里,就把现代人如今的日常状态描述得非常形象:“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钩,日以斗心。”
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灵魂都在交战,醒来的时候各种感官都张开了,开始和外物厮杀,心也开始斗争和谋划了。
庄子也曾说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就会感到多忧愁,而什么都不懂的人没有什么大的追求,他们每天都悠哉悠哉地闲逛,吃饱了到处去闲逛,就好像那不系帆的船任风儿吹到什么地方都不在乎。
我们一直在学习各种技能,知道如何才能获得名和利,可与此同时,我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束缚。
人人都认为庄子天生就是精神如此自由的人,普通人难以学习,难以跟随。但其实,庄子思想的精神,更多来源于他对人生痛苦的感受与思考。
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混战,社会分裂,人民缺乏生活的基本保障。生命脆弱,人若浮萍。庄子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出来的。
这对如今置身变革时代的我们,不乏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读《庄子》,实际上就是学习切换人生视角。人生有这么多的痛苦,如何获得超越世俗的快乐?
在这方面,另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就是苏东坡。
余光中先生曾经就说过,如果他要找个旅游搭子,他会首选苏东坡。
“如果我要出去旅行,不会找李白一起,李白不负责任。也不会找杜甫,杜甫苦哈哈的。我会找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很好的朋友,是个有趣的人。”
这是因为,一个自己快乐的人,不经意间就能把快乐感染给他人。
苏东坡命运多舛。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被关数月,饱受折磨,几乎死去,最终被贬职,流放黄州。
你以为他的磨难到此为止了吗?没有。他又被贬到了更偏远的惠州,然后是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历史上的天涯海角之地。
但他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能把本应为“沦落天涯”的苦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在黄州生活落魄,就研究出了“东坡肉”,晚上到赤壁之下谈谈心喝喝酒写写诗,好不快活。
到惠州吃了几颗荔枝就开心得不得了,“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你正处于低谷期,苏东坡不会跟你说教,传授人生大道理,他只会带着你默默耕耘好眼下的生活。
马远《西园雅集图》(局部)
他没有很多的钱,但他会认真过好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烹饪的过程,火候到了自然滋味鲜美起来。
正如我们的人生,快乐一些,人生就会慢慢顺利起来。
当你在遭遇了人生的狂风骤雨时,只见苏东坡轻轻地对你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局部)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然后从容而行吧。
苏东坡也是在隐喻人生:不要被周遭所影响,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处理事情,慢慢地往前走吧。
30岁之后,你或许还会想看一本集合了伏羲氏、周文王、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智慧的儒家经典的“人生答案之书”——《周易》。
中年时期遇到的问题,不需要内耗,只需要掌握宇宙运转的规律,拥有应对变化的关键能力。
孔子说,读懂了《周易》,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曾国藩说,《周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要求公司员工熟读背诵、灵活运用《周易》。
图源:《中华周易》纪录片
六十四卦,就是关于六十四种关于人生选择的大智慧。
看懂变化中的趋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化解人生变数:动静屈伸,唯变所适。
进退有度,防范祸患:不节若,则嗟若。
如何更好地吸收这些经典?直接上手原著,难免觉得高山仰止。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仅仅注重趣味性,却丢掉了原汁原味的文本,让人学错了方向而不自知。
为此三联请到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开设了《2024·三联国学共读计划》。用直播文本细读+历史案例+阐释人生智慧的方式,读透《周易》、《庄子》、苏东坡诗文,带你用半年的时间,从经典中重新获得“快乐”的能力。
每部经典
李山不但是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而且被万千听众赞为“读经典最好的领路人”。研究国学经典近30年的他,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嫡传弟子,在学术界声名斐然。他在中读开设的国学课程也广受好评,播放量高达200万+,是听众心目中内容和质量的保证。
方笑一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也是在国学领域深耕多年的重量级学者。方笑一教授学养深厚,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他在中读开设的课程,因为独到的视角、娓娓道来的讲课风格,帮数万人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许多听众听了一遍两遍仍然觉得不过瘾。讲经典,他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作者:一坨菜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