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行情反转,中银创新医疗积极布局A股/港股创新药
9月底以来,CXO(医药研发外包)、减肥药等概念板块相继上演“逆市上涨”行情,持续调整近三年、整体估值已处于低位的医药板块正逐渐显现出反转的种种信号。
出于对医药板块风险因素的规避,近三年来医药板块估值持续下行。不过,在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仍维持高成长预期,同时一些细分领域通过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仍然持续获得市场青睐,投资机会也进一步凸显。
2023年三季度,在中证医药指数下跌1.8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81%的市场环境下,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007718,下称中银创新医疗)净值增长率达9.1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1%(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9/30),显示了这只基金“逆市”获得超额回报的能力。中银创新医疗基金经理郑宁认为,作为有着高确定性的板块,创新药是穿越行业迷雾的灯塔,当前形势下需求端高速增长、供给端行业出清、支付端持续改善,创新药正处于“三端共振、报表兑现”的阶段。
“买入中国医药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持续成长潜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
自2018年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触底反弹、单边上涨、震荡下行、趋向回暖的过山车式行情。期间申万医药生物行业估值(PE-TTM)中位数为33.85倍,最高估值为2020年8月5日的63.49倍,最低估值为2022年9月的20.31倍。(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Wind,2018/6/5-2023/6/5)
在市场波动剧烈、医药板块整体承压的外部环境下,2019年11月成立的中银创新医疗A,自成立以来实现超额收益42.81%(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9/30)。
作为混合型基金,中银创新医疗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的比例范围为基金资产的60%-95%,其中投资于创新医疗相关的证券资产不低于80%,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全部股票资产的50%。
2022年,面对上半年医药板块“杀估值”,下半年板块触底反弹的行情,中银创新医疗适时调整权益仓位,并精选细分赛道和个股。据基金定期报告显示,中银创新医疗在2022年下半年提高了医药仓位、大幅提高了港股仓位,并重点配置了A股/港股创新药;在个股选择上,该基金通过持续的深入研究,不断挖掘隐含回报率较高、确定性较强的个股,从而使投资组合保持健康。
敢于重仓港股创新药也是中银创新医疗取得佳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2018年,港交所就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推出18A新政,开放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通道。这些年来陆续有很多优秀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造就了如今的港股医药相对更具稀缺属性与创新属性,行情弹性也相对更强。
2023年三季度,在医药板块一度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中银创新医疗坚定“医药行业估值面、资金面或已见底,长期基本面无虞,中短期基本面迎来复苏”的判断,坚持超配港股、超配创新药。在行业“先扬后抑再扬”的波动下,中银创新医疗A类净值增长率达9.19%,为投资者创造了远超业绩比较基准(-1.41%)的回报。(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9/30)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来中银创新医疗的机构投资者份额也大幅提升,其机构投资者占比,由2022年中的1.86%,到2022年末增至69.44%,截至2023年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中银创新医疗总份额的80%以上。(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6/30)
新生代基金经理郑宁:敢于在市场定价错误时“逆势”投资
出身北大的郑宁,有着在保险资管机构、公募行业扎实的研究从业背景。面对体系庞大变化频繁的医药行业,郑宁坚持用自上而下三步走的投资框架,通过第二步的子行业比较,郑宁认为创新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机会将非常充裕。
“中国目前估计存在大约2万多亿的医药市场需求,未来十年预估可能会有5%-10%的复合增速。而目前国产创新药规模估计合计仅有几百亿,如果对标欧美水平,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存在10年10倍~20倍的可能性。”郑宁认为。
在投资框架上,郑宁擅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从整个医药行业入手,结合细分子行业的比较和个股风险收益比构建组合:第一步是根据医药行业的打分模型,对基本面、估值面、资金面和政策面四面(MVPC)进行打分,了解其历史周期中的位置,进而确定医药行业的仓位。第二步是对医药细分子行业做MVPC比较,从中选出综合打分最高的子行业进行重点配置,尽量捕捉贝塔叠加阿尔法的总体收益。第三步是从选定的子行业里面选出风险收益比最高的个股,同时根据不同标的的隐含回报率及不确定性去确定个股仓位。通过上述三步,构建出一个成长性良好、估值合理、风险可控的投资组合,力争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回报。
在郑宁的投资理念中,并不纠结于大公司、小公司、好公司、差公司,核心是其风险收益比能否满足投资组合的要求,因此他的投资组合在市场极致乐观、悲观点时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行业底部时进攻性很强,会很有锐度,但行业顶部时更偏防御,较为钝化,通过一个个类似周期的强化,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自2022年7月1日任职以来,郑宁管理的中银创新医疗近1年业绩同类排名前7%,基金规模也从2022年9月30日的3.00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9月30日的25.58亿元。(规模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9/30;排名来自银河证券,同类指银河证券—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截至2023/9/3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