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和二轮车称霸街头,上海这是在拍80年代剧?
这是“顽石”的第 95 篇文章
这几天,上海已经陆续有一些区域有限解封,并且发放了通行证。
除了每天每户可以派一个代表外出采风3-4小时外,还安排了隔天一次进入大超市采购的机会。
消息一出,大家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就差敲锣打鼓,高声欢呼:
憋了一个多月,终于可以出门了!
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寂寞了这么久的上海街道好不容易热闹起来的样子。
然后我就刷到了下面这张视频截图。
拥挤的十字路口,单车和电动车相间,看起来像是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80年代的老照片。
事实上,这个视频拍摄于4月30号的上海奉贤街头。
不同往日的四个轮子扎堆,“2个轮子”已然成了现在的霸主。
这解封场景,似乎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不过见识了上海那么多的迷惑操作之后,再看这似乎也不惊讶,就当是绿色环保出行了。
但事实证明,我永远缺乏对上海魔幻现实的想象力。
有些地方,除了保供车辆外的其他车辆都不允许上路,包括电瓶车、自行车、共享单车。
制定这个注意事项的人像是不食人间烟火,难的都是老百姓。
几公里的路程来来回回全靠走,采购的东西全靠扛。
对于多口之家来说,外出的一个人背负着全家的温饱,仅靠双手怎么够用。
被逼到没有办法,大家伙儿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左右邻居组队,拿出家里闲置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扁担,两个各挑一头。
这场面看得人莫名勾起了怀旧的记忆,印象里,还是在爷爷那代人身上见过的场景。
没有扁担这种老物什儿?没关系,家里的晾衣杆,路边的粗树枝都可以代替。
是不是像极了小时候赶集。
年轻人也有样学样,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打破“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偏见。
随后,各种各样的段子也出来了,咱老百姓苦中作乐的精神永远不能输。
物资在扁担上晃来晃去,配上BGM,堪称一绝。
“你挑着担,我骑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
《西游记》的经典,永不过时。
出门靠徒步,购物靠扁担,采购犹如西天取经。
青浦区的朋友们甚至已经开始小区团购驴了。
别误会,不是吃的,是骑的。
没办法,毕竟“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这些被都详细地明令禁止了。
在带轮子的工具上无计可施,只能转向一些原始的交通工具。
上海居民为了出门买菜,可以说是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仓库里扒拉扒拉,以前的竹篓不要太好用。
工地上用来推钢筋混凝土的小推车,此刻也派上了大用场。
青浦山姆超市的门口,排的队伍连尽头都看不到。
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小拖拉车和行李箱齐上阵,就为了尽量多装点儿。
有人调侃,这仿佛是在挑战一场上海版的极速前进。
游戏规则也实属高难度:限时三小时,一户一人,不许跨区,买不买得到东西全靠腿力和运气。
身在北京的小伙伴已经慌了:正在犹豫要不要下单买个扁担。
毕竟按照上海这波操作,能够挑100多斤的扁担实属是神器了。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你都给人出去买东西了,为什么连个自行车都不给骑。
评论区有人给出了解释:
病毒如果坐车会传播得更快啊,本来开车行驶在外面暴露的时间是十五分钟,因为步行在外面暴露一小时,病毒的传播速度一下子就慢了百分之75%。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懂呢!
看来我的思想高度还是太低,跟不上上海某些领导人的脑回路。
毕竟这一个月对于上海的各类新闻,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离谱”。
就在前两天,一则无人机接力飞行20公里为癌症患者送救命药的视频上了热搜。
如果不是看过求助信息里那些求助无望的癌症老人,我差点就要感动到热泪盈眶。
别问为什么不走大桥,或许是路况拥堵,又或许大桥被炸。
毕竟一架送着另一架还要拍着,市面上的无人机遥控距离又大多不能超过五千米,地上还需要一个开车追着遥控的。
实在是太用心良苦了。
真是脱裤子放屁,还自以为感天动地。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另一位癌症老人的新闻,不知两者相比谁更暖心一筹。
一位八十多岁的癌症老人,腿截肢瘫痪在床,楼里又没有电梯。
可是为了老人的安全,核酸得按时做啊,怎么办呢?
于是居委干部和志愿者5人穿着防护装备,合力将老人从四楼一层一层挪了下去。
老人激动地表示:“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辛苦了。”
别问为什么6个人有这时间不能上门做核酸,也别问做完了有没有抬上去。
老人都已经感激涕零,你还不觉得感天动地?
“乌鸡鲅鱼”这道菜,我真的吃腻了。
上海这一幕又一幕的魔幻现实,实在是马尔克斯看了都要流泪,卡彭铁尔看了都要哭泣。
我也是实在佩服上海某些人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的精神。
但无论如何,最后苦的都是老百姓。
吐槽归吐槽,还是希望上海这次能够稳定向好,早日解封。
本文已完结 撰文:木戈 主编:海盗 有态度更有温度 欢迎持续关注“像一块顽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