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海这个样子,你有没有考虑要离开?”

“上海这个样子,你有没有考虑要离开?”

育儿
昨天看到上海日报发的一个视频,讲的是虹桥火车站那些正踏上漫漫回家路的人们,突如其来的风暴,这短短几个月,可能有很多人的想法、计划发生了改变。
可能很多身在上海的朋友,这段时间都会被人问起:“上海这个样子,你有没有考虑要回去“有没有考虑回老家”“有没有考虑换个城市?”

我也被频繁问起有没有后悔之类的,这篇跟大家聊聊这个主题吧。

“上海这个样子,
你有没有考虑要离开?”

说起来,我是江苏人,2002年来的上海, 那一年我17岁,跟着家人坐车去大学报到,那时候从老家到上海,没有苏通大桥,也没有火车动车,甚至也没有那么多高速公路,大早出发,要开上大半,中间还要经过通常汽渡。

九十年代交通不便,父母也不宽裕,在小城市长大的我,其实极少有机会去外地,来上海上学,就是有生以来最远的一次门了。

初来乍到,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城市太大,公交会坐过站,地铁票都刷不好,这里的物价也比老家高很多,带来的生活费捉襟见肘。

很长一段时间,每逢放假第一件事,就是往老家跑,一方面回去可以蹭吃蹭喝,不用花生活费,要补充点衣服日用品啥的也能便宜点,另一方面也能遇到很多聊得来的老同学。回到熟悉的环境,感受到的氛围要友好得多。

这样,怀着复杂的心情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时间说来也快,本科、读研、工作、结婚、生娃、出去、回来,在上海的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超过了在老家的年月。

 01 

根据2021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上海的户籍常住人口约为1450万,而外来常住人口为1031万,如果算上没被统计进去的,可能两者比例几乎都要拉平了。 

 与其说上海人,不如说生活在上海的人,他\她可能是江苏人、浙江人、安徽人....可能是来自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在这里生活,这里有温馨的记忆浮现,也曾有伤心的泪水。 

前几年网上关于“逃离北上广”,曾经有过大量的讨论。
关于生活在哪里,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

对年轻人来说, 工作机会、环境的活力可能是首要的考量;
对于老年人,医疗、物价的重要性则会凸显;
而对于要养家糊口的中年人,我们的顾虑最多,也是最复杂的,工作机会、房价、生活的成本、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哪个不重要呢。

(当年人在旅途)

 02 

上海有着大城市的通病,比如有很多时间需要花在通勤上。

因为职住分离,也就是工作地点和住地往往不同,一天来回2小时在路上都是比较常见的,就算能6点下班,这算很早了,但到家也要7点了。没有孩子的时候问题还容易点,有了孩子,如果还要接送小孩,家、公司、小孩,三个地点,那就更折腾了。

以前跟朋友们的约定是,大家以后住得近一点,周末一起打打麻将,吃吃火锅,打打扑克, 可上海这种巨型城市,大家都忙,一年也遇不到几回。

而想当年,在老家的小城里,不管是班还是学校,自行车可能十几分钟就能到了,甚至于中午都能回家吃饭,睡午觉。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路上,不会总觉得在赶路。

 03 

还有一个是近十年来更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高房价,带来的沉重负担。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租的房子大概也就八十多平,厅也就一张桌子的大小,三个合租的人,一人一间。那时候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要交给房东,除去吃喝日用,每个月能攒下的钱并不多。

而且房子装修比较老旧,有时候是冰箱坏掉,有时候是老鼠顺着空调孔洞就钻进来了,衣柜都是无纺布罩着的简易版,房间并不是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 

我有时候想,如果这次隔离,是发生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关在一间房里两个月,日子该有多难熬。10年前觉得高出天际的房价,如今又疯狂地翻了几番,没有家底的话,哪怕自己再优秀,读书再好,工作再体面,也是很难了想到这个就很心疼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

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我觉得疫情一直持续,悄悄改变了我很多想法,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比如,我之前觉得我还能卷一卷,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我现在觉得特别疲惫,我想能安顿下来,住个环境好一些的大一些的房子,这样居家隔离的时候,好歹舒服一点。
 
大城市的生活,真的就是更卷的,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 
我有时候想,人的很多选择是有时代性、偶然性的,如果不是毕业的时候,房价还没像现在这么高,或许我也会离开吧。 

(虽然段子讲的是北京,但也适用于上海)

 04 

记得《老友记》最后一集,莫妮卡和钱德勒有了孩子,决定搬去郊区,理由是:相比于灯红酒绿热闹的市中心, 安静的郊外更适合抚养孩子。

这种安静,不光是指噪声和治安,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安宁的软环境。

比如,家里的空间更大,户外跑跑闹闹的地方也更大,周围的邻居更长久,玩伴们一起成长,同个小区同个学校,环境熟悉,人际稳定,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更为确定,心态自然会放松下来,养孩子所带来的痛苦指数也会降低一些。

一个安宁稳定可预期的生活环境,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幸福感,是很有价值的。 



 05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还是没有给出回答。

对我来说,年轻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感觉去哪里都可以,有了娃就只想安定下来,不要飘来飘去,过去几年光搬家就搬过7次,你让我再腾,真心折腾不动了,更何况,这么多年,他乡早已是故乡。

的确大城市的弊端,是显著的,但毋庸讳言的是,如果城市规模比较小,就业机会、乃至资产增值的空间,也会相应的受限制。归根到底,方方面面都非常理想的城市,其实是很难寻的。

我想除了离开还是留下,这两个选择之外,还应该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让不管离开还是留下的人,境遇都更好。

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跟城市化密切相关,城市化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无数年轻人涌入城市,在这里扎根下来,也改变了命运。 通过聚集效应,劳动生产率提高,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依旧是大趋势。

期待未来城市的发展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对人口流动的人为限制,去留的选择,不再是一锤定音,而是更自由的,让更多为城市做贡献的人,能够留得下来

比如,更多社会公共绿地,儿童友好设施的投入。
比如,兴建公租房,让更多年轻人,减少后顾之忧
比如,租售同权,让更多孩子能方便的就近入学,不再有那么多留守儿童;
比如,异地医疗,让跟随子女迁徙的老人能方便的就医。

我们需要的不是把人圈在某个地方便于管理,而是给更多人提供便利,让他们可以平等地寻找机会,实现价值,安居乐业。

 06 

经历过这些,你问我有没有失望,当然有,但你问我后不后悔,并没有。 

我在这片土地成长,经历过它的破败疲惫,也眼见过它的奋起直追,睥睨过角落里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也感受过它的光彩璀璨,这里有家人、有朋友、有工作、有文化认同,这里是家。

这次疫情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冲击都很大,一个生活过这么久的地方,出了事情,第一反应是心痛,是希望它好起来,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有更安稳的生活,更妥善的安置,更希望的是,自己也能为这个好起来的过程尽一点力。

我想离开也好,留下也罢,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是认真的生活,就没有辜负光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P取消,很多人转考选择的ACT,7月场还有考位可预约!手速!你们愿意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疫情后是躺平,还是立马离开?赶快查下你有没有中! 649千万大奖大温一票独中, BC省3个月内出了4锦鲤投入数亿只为教好184个学生!疫情后上海这所必修马术和“手工课”的国际高中要火抓了34人,北京给全国打了个样!1万名中国富人要离开 身价$480亿!疫情灾难之下的美国,中国人花$60多亿抢房产...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开出的却是别人的花儿科医生提醒:长期吃这3种调料的孩子,多半长不高!快来看看你家有没有中招!24小时,上海这家咖啡馆起死回生上海新出了一些金融政策,到底有没有用上海这届高考生“婚后老公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当年十六铺码头邂逅“山羊胡” (上)“作为新时代的骗子,你觉得你们该不该被骂?”在澳洲的犯罪现场,千万不能有考拉出现!格纹时不时髦,取决于你有没有选对敏楠:不再坚守,小老板也要离开实验室了千亿券商出手!控股上海这家基金龙头三个样本,来看看疫情下过得还可以的大理民宿亚当和夏娃看见门就能开?CMU研发新型机器人算法,准确预测日常家具操纵方法看上海这样,西安有话说渔歌子:(二首):逢却春分开百花有没有跟男友一起奋斗的姐妹,你后悔了吗13岁女孩吃饭只能靠注射器,现在的她生活是这个样子的!扁担和二轮车称霸街头,上海这是在拍80年代剧?【周末早餐】--#一顿早餐的温度,可以治愈一整天#看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思维有没有条理!小孩子真的会被困在冰箱里吗?难道门不能从里面打开?“女人喜欢穿什么,跟你有关系吗?”悉尼人怒了!断电危机下,连家里洗碗机都喊关,结果豪华灯光节却照开?!纽约房租疯狂进行时!月租高达$1.2万的房子是什么样?$4000的房子连大门都无法完全打开?为什么蓝色大门总在夏天被打开?​我很怕从未离开上海,却已回不去上海| 二湘空间新增5656!新毒株入侵新西兰!“上海没有选择了!”疫情下的上海,这个新西兰男人见证了太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