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职场中,不要相信经验主义者

在职场中,不要相信经验主义者

职场


观点 /刘润   主笔/二蔓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3年05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我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一种感觉:
不要和经验主义者讨论工作。
经验主义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人?
你说,好好干,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我见过的资历最深厚、经验最老道、阅历最丰富的人了。他说,好的,包在我身上。一回头,他就不可思议地把一件小事搞砸了。
你说,我们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你有办法吗?他说,就这?这样的问题,我碰到过几百遍了。一回头,他就直接把过去的解决方案照搬过来了。
你说,凭什么事事都是老员工优先,这对新人不公平。他说,人家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这样的人,不值得和他讨论工作。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经验,就等同于能力。
可是,经验越丰富,能力不也就越出众吗?
当然不是。
相反,我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人。
什么意思?
这样。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连锁药店的创始人,你可以叫他:老王。
最近,老王的心情挺好。
过去的三年,我们的经济受到了特别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像连锁药店这样的线下实体经济来说。
现在,我们好像终于有点缓过神来了。
于是,老王决定,要做一件大事,来给他沉寂了三年的业务、员工注入一针强心剂。
什么大事?下面再说。
因为这件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从开始创业到现在,老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政策的更迭,市场的变幻,业绩的起伏,等等等等,他都亲眼见证过。
环境不好的时候,他也有过坐在店里望眼欲穿,一天也卖不出一盒药的经历。
环境好的时候,他大开店门,发传单、拉横幅、办促销,甚至做出过一天一家门店上百万销售额的成绩。
然而,到了2020年,老王的生意,突然就从“起起伏伏”,变成了“伏伏伏伏”。
为什么?
首先,是成本问题。
连锁药店这桩生意,和很多专注于线下的餐饮店一样,特别依赖客流量。换句话说,就是特别依赖每天到底有多少人从门前经过。
对于需求一方的顾客来说,买药,主要靠“就近原则”。如果真的有购药的需求,又恰好身在这家药店附近,就来。没有需求,又住得远,就不来。
可是,对于供给一方的店家来说,不管顾客进不进来,为了每天要从门前经过的人而付出的成本是一分不减的。店面租金是成本,药品库存是成本,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是成本。
这样一来,客流量就像是自来水一样,付费才有。不付费,就得停。
然后,疫情就给了老王当头一棒:
不管你付不付费,都得停。
那么,不能做线上吗?不是说,有很多创业者都把线下的业务,转移到线上去了吗?
这很对。但是,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利润问题。
很多的头部连锁药店,都比较成功地拓展了线上业务。通过和各个线上平台的合作,缓解了线下的压力。
但是,头部连锁药店所能触发的规模效应,是很多中小型的连锁药店所不具备的。
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中小型连锁药店即便是想要和线上平台合作,也让不出多少利润,自然也就没有竞争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打开许多外卖平台的线上买药服务时,看到的总是几家耳熟能详的药店,和参差不齐的价格。
销售,没有保障。成本,一分不减。两头一夹,特别难做。
那怎么办?
老王说,不要紧,我有办法。
当年,政策更迭,不少药店都选择了关店。我们是靠发传单,告诉了顾客我们还在。
当年,行业整顿,不少顾客对药店出现了信任问题。我们是靠拉横幅,重新树立起了顾客的信心。
当年,环境恶劣,销售状况特别糟糕。我们是靠办促销,拉动了销售业绩。
所以,经过慎重考虑,趁现在,我决定:
发传单、拉横幅、办促销。
一连七天!



两个概念

不知道看完这个故事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又好笑又好气。
好笑的是,原来真的有人,会把特定环境下的方法论,直接平移过来。
好气的是,这样的事,其实每天都在商业世界里上演。
有的公司,为了对冲用户向线上的大规模迁徙,决定举办一场体验极佳的线下活动。但是,怎么办?策划呢?方案呢?把上一次线下活动的策划、方案,直接拿来就是了。既省时,又省力。
有的公司,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崛起,开了一个专题会议。经过反复的调查、研讨、访谈、设计,最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建立呼叫中心。
这些过往的成功经验,都成了今时今日的枷锁。
可是,照这么说,一家公司的选育用留,就应该盯着那些小白,为什么还要想尽办法找到那些资历深厚的候选人呢?
想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这涉及到了两个挺容易混淆的概念:经验,和能力。
什么是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你经历过的体验。
你的家庭教育,曾经上过的学校,身边的同学,加入过的公司,任职过的岗位,经手过的业务,等等等等,成功的体验,失败的体验。
经历得越多,见识得越多,执行得越多,能力大概率也就越强。
这就是绝大部分公司看简历的时候,会更加青睐名校毕业,加入过大公司,担任过高职位的候选人,而不少候选人,宁愿低薪加入996/007大军,也要用履历来装点简历的原因。
但是,请注意。不是“所有人”,而是“大概率”。
为什么是大概率。剩下那部分概率呢。去哪了?
这就要看,你是怎么给这些体验归因的。
什么意思?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如,你是一家“少儿篮球训练营”的创始人。你的这家训练营,主要是针对7-12岁的孩子。
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复购率出现了问题。很多孩子接受完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就再也不来了。
你知道,这种现象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教学的质量,课程的费用,孩子的体验,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改善。同时,你还决定通过赠送礼品的方式,来提高复购率。
那么,你打算送点什么呢?
送一颗精美的篮球,送一套漂亮的文具,送一支漂亮的口红...等等等等。都有可能。
尝试了一圈之后,你发现,送口红的效果,是最好的。
现在请问,你从这次的体验中掌握到了什么能力?
有的人会说,我掌握了送口红是提升复购率的好方法。
其实,不是的。到底是送篮球、文具、口红,还是别的什么,其实都是一个“how”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复购率”里的那个“如何”,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方法论”。
但是方法论,是会过时的。你真正要掌握的,是藏在“how”背后的,那个大大的“why”。
why?为什么?为什么送口红才是有效的?
因为对于少儿篮球训练营来说,孩子,是用户,是使用产品、接受服务的用户。而爸爸妈妈,才是客户,是打开钱包,为产品、服务付费的客户。
所以你知道,如果要通过赠送礼品的方式来提升复购率,那么你要选择口红、刮胡刀、电饭锅,而不是篮球、球鞋、文具。
大多数“how”,只能作为你曾经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
这个“why”,才是你能带走的能力。



三类下属

经验。能力。
理解了这两个概念,你就会明白,作为一名管理者,该怎么避免“总被经验丰富的下属坑”的问题。作为一名执行者,又该怎么避免“一不小心成为了一名经验主义者”的问题。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翻阅了大量的著作,学了不少大师的课程,也明白了一名好的管理者,应该要懂得放权。
有一天,你从一家大公司请来了一位从业二十年的高管。你听着他说的话、做的事,就觉得这个人好厉害。大公司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于是,你让他放手去做。
但是慢慢地,你就发现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很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都经历过这种状态。
为什么?
因为一位出身大企业的高管,一到你的公司就会发现,天啊,你们公司怎么可以乱成这个样子。
要制度,制度没有。要架构,架构没有。要流程,流程也没有。
那就改吧。预算制度、激励制度、组织架构、人员调整、流程设定......
可是,你很快就发现,这些适合大公司的东西,不见得就能适用在你的这家公司身上。
你很生气,他也很委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是一名有经验、没能力的下属。
他的经验,确实很丰富,这是要靠大量的时间堆砌出来的。只不过,还没能,甚至没想过从中提炼出能力来。
这就很容易给你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那,怎么办?
你应该带着他,尽可能多地参加项目的启动会议、复盘会议,要让他尽可能地走完那段从“why”到“how”的路。尽量给出明确的归因,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那样做。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我们打算怎么做。
一句话:多思考,多归因。
既然有有经验、没能力的下属,自然也有没经验、有能力的下属。
这种下属,总能给你一个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帮你打开思路。只不过,还没能,甚至没机会得到一些实战检验的机会。
预算该去找谁要?不知道。审核该去找谁批?不清楚。
这就很容易给你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那,怎么办?
你应该带着他,尽可能多地参加例行会议、工作汇报,要让他尽可能多地知道,他的这些思考,最终都是怎么落地的。尽量给出明确的方案,告诉他产品部门负责了这一块行动,研发部门负责了那一块行动。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很受重视。
一句话:多实践,多历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有没有既有经验、又有能力的下属呢?
当然也有。
如果你能遇上这样的下属,我建议你下班之后好好庆祝一下。
因为这样的下属,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领导者。
你要给他自主权,足够的信任,和由衷的感谢。
一句话:重用,重用,重用。



最后的话

古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可是,我不想等到那么晚。早一点行不行?我能不能“三十就不惑”?
可能还真不行。
少掉的那十年里,有十个寒暑变化,有几千个日夜更替,有无数个事物的演化规律。都是省不得的。
你一定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摸。
这就是经验的价值,是你任凭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但是,只有经验且盲目依赖经验的人,叫:倚老卖老。
能从经验里抽象出能力的人,才叫:智者。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点启发。
祝你,成为智者。


推荐阅读:
刘润年度演讲2023:进化的力量(思维导图版)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公益直播|职场大咖带你了解关于Networking的“大实话”和职场中正确的Networking方式!各国“黄金签证”闲聊职场中,不要成为那个重复挖铲的人。千亿睡眠健康市场中,达拉斯睡眠健康集团如何将欧美诊疗经验本土化?《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要相信人生本该如此,你会好起来!身价124亿富豪马克·安德森,为啥是个有效加速主义者?相信查理芒格炒股方法能致富,不如相信我是秦始皇......悲情的俄国领袖:最后的大俄罗斯理想主义者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到底有多快乐?相信科技,做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千万别相信人,千万要相信人性不要相信澳洲人的话!华裔小哥用血泪教训提醒其他游客,澳洲人却笑翻了!孙红雷移民澳洲,网友:你可以不相信他的人品,但要相信他的嗅觉第二章第三节 文明社会的意识形态炸锅, 魁省竟邀请极端右翼民族主义者参加移民政策咨询! 省长发声…梁永安:为什么我们还要相信爱情?初秋捶丸有感在东北打雪仗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包括身边的)第二章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第二章第二节 政府公权力和社会秩序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不好”——从民调看社会主义在美国(1)“未来主义者”李彦宏和他的AI少林寺我们为何总试图分辨谁是真正的女性主义者?从Lisa疯马秀争议谈起历史丨蒋介石是投机主义者?忠诚的莽夫罢了!科技乐观主义者宣言|Z Talk即使你是悲观主义者,也要谨慎泼冷水2024大选川普领先拜登10个百分点!左媒表示:不要相信我们的民调…对于所有合格的贝叶斯主义者来说,一切事物都只能是某种虚构王石:长期主义者,没有对手 | 双节读书精选在 DNA 鉴定所,一条默认的规则是,不要相信任何人|故事转播不叫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从民调看社会主义在美国(3)不要相信女生在丝芙兰门口说过的话职场中,你是否有过“变笨”的感觉?大反转?权志龙被曝吸毒后首次露面!主动现身警局配合药检!一身时髦西装态度轻松:别担心,只要相信并等待就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