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地上文明看山西——“夜游大同古城墙、寻找历史的回音”Day3
CHH ID:磊子Mini
[照片] 地上文明看山西——“寻找山西大同的古韵与千年奇迹”Day1
[照片] 地上文明看山西——“暴走大同古城,感受厚重三晋文化”Day2
游记接上集,登城墙都是第二天的内容,受篇幅影响写到了第三天。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Day 2.9:登上西城墙
城墙为传统的棋盘式里坊格局,是大同古城显著的城市风格和特色。大同古城四门所对四条大街:东为和阳门对和阳街;西是清远门对清远街;南名永泰门对永泰街;北称武定门对武定街。
大同古城墙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成“十”字形,将城区划分为四片,每片又由次十字街将其分为四块,每块再由两层十字街分为若干小块。因此,以四条大街为主干的规整十字路,是大同城街道格局的主要特色。俗云:“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就是指这种格局而言。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楼,诸如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等等。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点,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称作“四牌楼”,是木结构建筑,颇为精美。
准备从清远门登城墙,这个门离华严寺最近,走几步就到。
据说西城门清远门所在位置是繁华的市中心枢纽,随着大同古城墙全面合拢,巍峨雄峻的清远门,成为古都大同一道壮美的景观,不但取代了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更让历史风华再现。
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
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从城门看古城
登上城楼遥望古城,正对着的是钟楼。
右侧的是华严宝塔
正好赶上落日,这景色美极了~
从城墙上俯视大同城,一派繁荣景象。
多美的落日啊
大同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的“乾楼”最杰出,呈八角形。
古城墙上也可以租车骑行,或徒步,看城墙内的大同古城,看城墙外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色。
之所以在西边登城墙就是为了这个乾楼。
乾楼位于大同城墙西北角,是古城墙四角楼之一,建于明初,清末毁于兵燹。乾楼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而得名。四座角楼以“乾楼”最为高大瑰丽,作为“镇城之物”,又被称为“镇楼”,还由于它呈八角形,也被称为“八角楼”。因为平时游人常常于此登高览胜,所以又有“镇楼秋爽”的盛誉。明清两代许多文人雅士登临此楼后,曾写下了不少咏怀之作。
乾楼因其位于八卦十二方位之首——“乾”位上,所以称为“乾楼”。五十四座望楼伫立在城墙的四面,并建有九十六座窝铺,十分壮观。其中,“乾楼”之东的洪字楼,结构和造型颇为精美,为望楼之最。望楼的建造,这是我国其他一些著名古城的城墙建设中所少有的,是研究城垣建筑宝贵材料。
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清爽的空气浮。这是清朝大同县令吴麟的镇楼秋眺中的诗句。高楼就是指城垣西北角上的乾楼,它无上,最壮**,外形呈八角茴香,又名八谯楼。每一当玄月初九,许多人都喜欢登镇楼了望以赏识大同秋日的美景,抒发感情。西北角楼称“乾楼”,高大瑰丽;又有“镇楼秋爽”之盛誉,西北角楼最为雄杰,高大瑰丽,呈八角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上的楼阁有一种梦幻之美,城墙的轮廓更具魅力。
现代和古代的融合。
站西城门上看古城夜色
第二天到此结束了,这一天我打了无数个喷嚏,以为鼻炎犯了,结果是我想简单了...
Day 3.1:大同博物馆
昨天打了无数个喷嚏,今天早上一起床就头疼,原计划去悬空寺和应县木塔,改变计划去了大同博物馆和美术馆就匆匆回家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游记和笔记,被展馆里的布局和展品震撼。但是再好的照片也比不过身临其境的一场体验。
置身大同博物馆,让自己完完全全沉浸在馆方设计的布局中,抛开纷繁杂乱的干扰,眼中只有展品,脑海中只有平城的前世今生。
关于大同这片地方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文献,此地被称为“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这里我们不再过多说明大同的历史,博物馆中的介绍已十分详尽、逻辑清晰。只把我看到的展品做个简单整理。
庞大和震撼的兵马俑阵,临行之前我就是被网上这壮观的巨阵照片吸引的。看到现场的时候,还是禁不住“哇塞~”
大同博物馆的陈列和灯光弄的很有氛围,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展品都是真迹。这组司马金龙墓兵马俑群是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民打井时发现的。
当年墓葬被发现时已经被盗掘过,但仍然出士了450多件器物。司马金龙是西晋皇室后裔,因战功显赫被皇帝封为琅琊王,当时皇室或贵族墓葬都采用俑人代替活人殉葬,238尊石俑分八列组成,北魏时期出土规模最大的俑阵。
甲骑具装俑、骑兵俑、武士俑、仪仗俑、步行戎装俑等列队整齐,时时刻刻保卫和守护着司马金龙大将军。也时时刻刻整装待发,似乎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立刻冲锋陷阵。
他们是北魏军阵的缩影,士兵头戴兜鍪【móu】或鸡冠风帽,左手勒缰,右手平举兵器(应该已残损风化)。
俑群由210名不同分工的人物组成,占司马金龙墓陶俑总数的56%,陶马也占有相当比例。从陶俑的服饰中可以看到汉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结合的影子。
关于“兜鍪”:
查了一下,北魏时期的兜鍪属于兵器中的防护装具,用于保护头部,先秦时期多称之为胄。北魏时期的陶俑兜鍪主要分为四大类:盔式兜鍪、半盔式穿甲短兜鍪、顿项兜鍪及护额式兜鍪。
北魏陶俑所着兜鍪中,盔式兜鍪与半盔式穿甲兜鍪盛行,但到东魏北齐时已经不见。顿项兜鍪从北魏平城后期出现,一直流行至东魏北齐。护额式兜鍪出现于北魏洛阳后期,一直流行至东魏北齐。
随着开凿造像的盛行,北魏雕刻艺术迅速发展,既有宏大的建筑群,也有小到生活用品等石刻类型。馆内很多展品都是民间征集而来的,散落民间的文物很多。
彩绘陶镇墓兽——2014年大同云波里华宇工地出土(左)
彩绘陶人面镇墓兽——2014年大同云波里华宇工地出土(右)
镇墓武士俑——2000年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出土。
宋绍祖夫妇墓俑群——2000年大同雁北师院宋绍祖夫妇墓出土。
公元494年,李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改称恒州,不少贵族 怀念鲜卑/旧俗抵制汉化留在/日都,平城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缓慢,逐渐丧失原先的重要地位。公元526年,一代帝都乎城在战火中论为废墟,仅仅八年后北魏王朝宣告终结。
当天有个“梵语清音”的主题展。“梵语清音”展用一尊尊佛道造像,向我们再现了大同地区佛道两教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的此消彼长、互相较量。
《海会遗珍》单元中的18尊造像,每一尊都被细心安置在红色展台上,配合展厅的灯光明暗,似乎有话要对我们讲。
海会殿原为华严寺配殿,位于大同城西南隅,为辽代建筑。上世纪五十年代拆毁,原殿内的18尊佛造像保存在大同市博内。佛像由玄武岩雕刻而成,结跏趺坐,手印各异。
还有个“非洲印象”的主题展
展品从分“灵魂的幻化——人像雕塑”“心灵的影像——面具雕塑”“生命的记忆——用品雕塑”三部分
家庭饮食起居,到部落典礼祭祀,再到神灵象征、精神崇拜,展示非洲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解读非洲雕塑背后包含的社会文化信息
大同博物馆到这里就结束了,很喜欢馆方介绍中的一段话:
“云冈石窟将雄健与辉煌凿于岩,曲回寺将虔诚与喜悦雕于石;华严寺、善化寺将庄严与感动塑于形;永安寺、云林寺将谦恭与信心绘于壁。”
Day 3.2:大同美术馆
大同美术馆就在博物馆边上,步行五分钟就能到。
大同美术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感受建筑的美妙~
建筑本身是凝固的艺术,而其所承载的,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
美术馆主体为全地下结构,顶部采用钢结构空间桁架体系,建筑主体由八个从2米到26米高度不等的三角锥形相连而成,形成雄伟的金字塔建筑布局。
到卢浮宫,可以读懂法兰西文化;到梵高美术馆,可以了解荷兰文化。美术馆是展示文化自信重要、直观的窗口和载体。
绕着大同美术馆走一圈,你会发现每个角度拍的都很美,都很好构图,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顶部结构和外部一样都是各种各样的线条。
忘记当天举办的什么展览~
大同真是一低调的宝藏城市,不只有古城墙古建筑和石窟,也有超现代非常有设计感的网红建筑~
大同,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旅游城市,融合了古老文化与现代发展,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吃住行
关于吃:紫泥369,龙聚祥,凤临阁,北魏家宴,都是很推荐的不踩雷。刀削面:新升削面、任记七中刀削面、南关小梁削面,这三家都属于当地的小店铺,本地朋友推荐我的。
关于住:酒店位置选离古城近的位置或者古城里的民宿,这样玩着比较方便。
关于行:开车来的话无论古城里还是外 停车位置还是挺多的,而且停车费不贵,比如我停代王府边上那停车场5块钱一次不限时。
The end;
感谢您耐心看到这里;
这虽然是一篇迟到很久的游记;
照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