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亿国际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突然被传将申请破产!截至11月3日,总市值仅剩0.4亿美元,相比上市初期的90亿美元已蒸发99.5%。 昔日共享经济巨头,如今股价仅剩0.836美元/股,年初以来股价下跌近99%。包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目前均已将利率升至高位,借贷成本上升正在损害商业房地产行业。WeWork遭遇滑铁卢,最惨的应该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据新华社援引外媒报道,美国“联合办公空间”公司(WeWork)计划最早在下周申请破产。WeWork中国市场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备受业界关注。路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WeWork背负净长期债务29亿美元,长期租赁负债超过130亿美元。据公开文件显示,从2028年开始,还将有150亿美元租赁债务到期。此前的10月2日,WeWork在未能向其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后,获得30天的宽限期。而如果在此期间后仍未能支付利息,则将被视为违约。
今年8月,WeWork曾对监管部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担忧其无法继续进行运营。由于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利,共享办公空间需求下滑,公司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今年,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多位高管均已离职。值得一提的是,软银投资后,WeWork估值一度达到470亿美元(约3400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继Uber之后的美股第二大IPO,成为全球瞩目的独角兽企业。WeWork创办于2010年,在纽约曼哈顿起家。WeWork长期承租并改造房屋,然后分割为不同的办公空间,再短期转租给其他企业。2020年底,WeWork在全球超150个城市拥有850多家门店,工位数超100万个,会员数量超45万,营收超过32亿美元。
有业内评论称WeWork本质上是地产企业,却“伪装成”科技初创公司融资
图源/每经视频
疫后美国居家办公风气盛行,写字楼空置率极高,商业地产迅速贬值,已成为美国金融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巨雷。本已连年亏损的WeWork更是难以支撑。软银集团是WeWork最大的投资者。资料显示,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自WeWork融资开始,就疯狂地进行下注,投资总额超过了106.5亿美元。
图/孙正义与WeWorkl创始人Adam Neumann
2021年,WeWork上市时,软银就已成为其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约为29%。据华尔街见闻,WeWork如此不堪的表现,令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损失惨重。WeWork已从软银、Insight Partners、贝莱德和高盛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超过220亿美元的资金(包括债务)。其中,孙正义曾向WeWork投资超百亿美元,如今亏得连零头都不剩了。据证券时报,2019年,WeWork曾试图以47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IPO,但未能成功,随后于2021年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SPAC)公司合并上市。上市时,公司市值仅有90亿美元。但即使上市,也未能挽救公司的命运。公司的运营状况没有任何好转,亏损依然。
WeWork公司在2020年-2022年分别亏损39.49亿美元、40.96亿美元和20.4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再亏损6.13亿美元。公司账面上仅有2亿美元。WeWork成立至今,从未有过任何盈利,从披露数据来看,2016年至2022年,WeWork累计亏损了1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0亿元)。
图源/钛媒体
裸露的招股书让公众发现,光环背后,WeWork本质也不过是简单乏味的租赁,更直接点,就是“二房东”。WeWork之所以能撑如此之久,主要依赖风险投资的不断输血。统计显示,自其成立以来,WeWork累计融资金额高达120亿美元。WeWork的落幕无疑是共享办公企业的缩影。从2015年因创业浪潮兴起及之后爆发式增长,再到经历多轮洗牌、知名品牌经营难言乐观,共享办公赛道的衰落令人唏嘘。据中新经纬,11月3日上午,WeWork中国相关人士回应称,破产消息对WeWork中国的运营没有影响,WeWork中国早在2020年末就与WeWork分离,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2016年7月WeWork在上海开启第一处办公空间。到了2017年,WeWork联合弘毅投资和软银集团宣布设立“中国WeWork”,由弘毅投资、软银集团领投5亿美元用于加速拓展中国市场。
2020年,WeWork中国宣布获得挚信资本2亿美元追加投资,至此挚信资本成为了WeWork中国的控股股东,开始全面本土化经营。据华夏时报,随着竞争的加剧、“双创”政策红利的消退,近年共享办公行业迎来了多轮洗牌,空置率过高,无法摆脱亏损、迟迟难以盈利“上岸”等,也成为行业的普遍状况。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国内共享办公企业达到2500家,到2018年9月,国内共享办公平台超过300家。
2019年前,共享办公的市场规模呈现翻倍式增长,SOHO3Q、优客工场、WE+和裸心社等知名品牌都争相入场,有些甚至可以和行业巨头WeWork相竞争。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相继而来的是大批公司裁员、倒闭,加上居家办公兴起,共享办公需求不断被稀释,“玩家”们愈发窘迫。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完整显示头条封面,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更新,甚至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还希望能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凤凰网财经添加一个“星标”哦。
“双十一” 大促即将到来,各网购平台的战火已经燃起。各商家在“双十一”你追我赶、瓜分市场之时,屏幕前的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计算器参与了呢?10月26日到11月15日,@凤凰网财经 推出#凤凰守护消费权益# 特别策划,线索征集正式开始!与您一起保护消费权益,破解双十一商家套路。我们的线索征集涉及虚假宣传、隐私安全、商品投诉、先提价再降价等领域。如果您遇到了类似问题,可以联系我们:
简单直接地叙述投诉内容,并将相关材料(文字、音视频均可)和联系方式,一起通过私信发送至凤凰网财经微博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