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孤独的不幸者,生活中多关怀比网上声援更重要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无论在大学里还是社会上,都有一些很孤独的人,更严重的情况是孤僻,家庭残破、缺少亲情抚慰的人,以及经济条件比周围人差得比较多的人,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在生活中对身边孤独、孤僻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当他们与周围环境发生口角之类的摩擦时,要多体恤点他们。一句话,要让他们尽量多地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友善和温暖。陷入孤独的人有不少还会很敏感,对他们的敏感我们也应多予关照。
有的人与周围同学、同事或者邻里发生冲突,同时与最基层的管理者产生了持续对立,并将自己的冤屈发布到互联网上。我建议公众的反应需要谨慎。如果一个人遭遇了司法不公,被公权力打压,是一回事;但如果就是与周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产生激烈矛盾,则是另一回事。
我们大家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基层不会“那么黑”,因为基层就是我们大家这些普通人组成的。人们有自私等各种市井的毛病,但也都会有同情心,狠狠地整一个可怜孤独的人,众人一起踩他,在一个成年人组成的社会里,这种情形发生的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中小学校里会有多人霸凌一个孩子,但是成年社会里鲜有此闻。基层矛盾往往是灰色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方完全占理,另一方绝对、长期是错的,这样的情形同样不常见,尤其是如果另一方是“众人”的话。
所以,当互联网上出现基层摩擦的时候,我主张大家要以劝为主。到网上寻求声援的孤独者很可能是在身边没有可以沟通的人,或者他们主动放弃了沟通的努力,而是转到互联网上,向陌生人吐诉衷肠。他们肯定有非常不幸、值得同情的地方,特别是如果他们的不幸拨动了舆论场的某根集体心弦,很容易引起共鸣。
然而,互联网的支持实际上解决不了他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更需要建立起向周围环境敞开心扉的勇气和能力,在身边找到朋友,建立发小、闺蜜那样的友谊,争取到周围的更多善意,这是他们摆脱孤独和痛苦的根本途径。我们的社会要引导、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实现困境的打破,而不是推动他们与生活环境加剧对立,从此把互联网作为倾诉、释放的心灵家园。那样的话,有可能毁了我们在网上给予同情的人,因为我们安慰得了他们一时,却在进一步毁掉他们与周围环境相处沟通的长期能力。
老胡说这些,一些人可能会问:你说的究竟是哪件事?其实,类似的事情隔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就会出现一起,引发很大的舆情。我知道,很多冤屈都有真实的一面,但舆论场上围绕事件形成的场景重现又大多是片面的,对当事人的长期生活很难产生积极影响。老胡今天写出此文,完全是出于一片善意。希望不被误读。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