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深圳国资委感兴趣的是万科的优质资产,以及能真正参与万科的管理
很久没有写房地产了,最近准备写几篇,就从万科开始吧。
为什么从万科开始?因为万科有名啊,而且最近遇到了大麻烦。
导火索是万科的美元债在10月底在美国出现了大幅下跌,导致收益率一度高达50%以上。
在万科的多只美元债中,面值为1美元、2025年到期、利率为3.15%的债券,最低价是0.592美元,已经跌了40%。也就是当初1美元发的债,现在0.6美元就可以买回来,即使考虑利息,收益率也超过了50%。
众所周知,高收益率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了。那万科美元债超过50%的收益率意味着什么?
当然意味着投资者非常不看好万科能到期还债。到时候别说偿还利息了,本金可能都成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润置地的美元债收益率仍然在5%左右,非常稳定,可见在美国投资者眼中,华润比万科安全得多。
而且万科居然不回购美元债,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
按说这么高的收益率,万科如果低价回购,等于低价还债,甚至借多还少,肯定赚了。但是万科却没有回购。
万科的理由是美元债还没有到期,不需要回购,而且公司财务健康,blabla……总之一大堆理由。
但是万科的未偿还美元债总规模也就350亿人民币左右,以目前万科1037亿元的现金,全部回购这些美元债应该毫无问题吧。
所以这事儿总透着蹊跷。
更蹊跷的事儿来了。11月6日万科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这次会议的特殊之处在于,深圳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健、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叶新明,以及深圳地铁集团(万科第一大股东)董事长辛杰,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力挺万科的重要讲话。
万科遇到危机,大股东以及深圳国资委都出面为万科站台,看起来这支持力度杠杠的。
但是我们要看国资委是怎么说的。
深圳国资委的原话是:
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看起来好像挺正常啊?
但把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的讲话结合起来,就更有意思了。辛杰说:
深铁已经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包括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帮助万科盘活大宗资产,为万科注入新的流动性,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同时积极准备,择机购买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提振市场信心。
把这两段话合起来,深圳国资委及其下属企业深圳地铁的真正意思是:
深铁对万科在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的优质资产很有兴趣。如果万科的资金出现困难,深铁愿意拿出超过100亿元,以已经明显低于几年前巅峰时期的当前市场价,“公事公办”(法治化),买入万科在深圳的优质资产。
有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当然,要说深铁希望万科倒闭,那不可能,因为深铁是万科占股27.2%的第一大股东。万科如果像“恒融碧”那样,对深铁和深圳国资委,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深铁还表示:将坚定与万科站在一起,已准备好丰富的“工具箱”给予支持。
“国资国企有实力、也有能力支持万科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
但是这种支持,是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收购万科的优质资产来实行的,呵呵。
所以,好像深铁和万科的关系,也不是那么“铁”吧?
那是。万科在2015到2017年的股权大战,早期是万科管理层想控股的。但是以王石、郁亮为首的这帮人太贪,万科那么低的股价他们就是不买,相等更低。结果被卖菜起家的姚振华抄了后路。王石大怒,说姚振华“信用不够”。好吧,老姚信用不够,华润也走了,深圳地铁的信用够了吧?深铁吃掉了华润和许家印的万科股票,已经是绝对的第一大股东,王石们还能说什么?
股权争夺战告一段落。但是,万科具体的经营管理,一直都在郁亮手里,在王石培养的一帮万科嫡系手里。这都七八年了,深铁只能在董事会稍占优势,但具体经营基本上说不上话,你说深铁气不气?
郁亮如果有点眼色,好歹安排几个深铁的人参与公司高层的具体经营也行啊。可是看看万科的高管,根据2023年三季报,除了郁亮,其他如祝九胜、韩慧华、刘肖、王蕴、解冻,哪个不是资深的万科人?唯一的例外就是董秘朱旭,但她是空降高管,也不是深圳国资委的人。
深铁好歹是第一大股东,这次又露出想以市场价买入万科优质资产的想法,说明深铁早就想参与万科的具体经营了。但是这七八年万科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深铁能不气?
但万科是“混合所有制”和地产的一面旗帜,之前在王石和郁亮运作下确实不错,所以只要不出大错,深铁完全没有插足的借口。但如果以后万科不得不把优质资产卖给深铁,恐怕就不一样了吧?
深铁和深圳国资委的意图,郁亮和王石肯定能看懂。他们是想继续“顽抗”,还是到时候不得不“让步”甚至“缴枪”呢?
也就是说,到了2024或者2025年,万科到底会不会遭遇今天“恒融碧”的困境?
这就要看房地产未来几年的销售情况了。
请看万科2023年三季报的总体财务情况:
现金:1037亿元;应付账款:2489亿;存货:8147亿;总资产:1.6467万亿;总负债:1.2396亿。
我们重点关注现金、存货和总负债,因为归根结底,负债要靠现金和存货的销售来偿还。如果拿其他资产抵账,恐怕都要大打折扣。
万科的现金+存货是9184亿,但总负债是1.2396亿。
即使考虑到万科还有“其他应收款”2692亿,还差520亿。
万科的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所以万科一直在不断发债,或者处于发债的过程中。当然,其他房地产企业也是这样。
关键看什么?
就看未来的房地产销售情况。
如果能基本保持稳定,甚至连年增长,这些债务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过去几年房地产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2023年1-10月,房企销售总额为52977.0亿元,在去年大降的基础上,同比再次下降13.1%。
这种数据,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相当惨淡。销售情况不好,现金流就不好,就很难还债,资金压力暴增。
今年房地产销售估计就这样了,那么明年能起来吗?
如果,我是说如果,明年仍然起不来,房企的普遍资金压力仍然很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哪怕稳健和强大如万科,其房地产存货中也必然有很多滞销货。
因为这几年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不仅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很难卖掉,就算在一二线城市,如果处于边缘地区,房子也可能很难卖掉。
卖不掉房子就换不回现金,也就还不起债。
当然,万科的存货主要在一二线城市,比起大多数房企还算好的。
但是,过去多年的情况表明:郁亮只是一个很“规矩”的地产职业经理人,“忠心,规矩”,这是王石选择他作为接班人的原因。但是这种人往往缺乏魄力和想象力,难以带动企业做出革命性变革,走向下一个辉煌。
举个例子,2013年万科曾经对全国一百多个城市深入调研,认为房地产“没戏”了,于是大幅降低拿地的力度。这让万科在2015-16年的房价和地价飙涨中吃亏不少,一度退出了房企三强。
郁亮在经营中过于保守。等深铁入主万科后,郁亮们就更保守了,基本上就是磨工躺平。当然这几年的房地产形势,客观上让保守的万科反而有点“因祸得福”。但是,郁亮们的态度恐怕并不能令股东们满意。
相反,就算保守躺平,万科也未必能躲过外来的打击。
这种打击就是:未来两年如果万科的销售继续明显下跌,那么它偿债的压力将暴增。
这不是不可能的。请看万科历年的前三季报收入,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直到2022年的营收基本上都是上升的,但2023年有明显降低。
再看历年前三季的利润,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2020年达到巅峰之后就震荡下降了。
有人说这已经不错了,至少比“恒融碧”强多了。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么多年,尤其是2016年以后,万科在房地产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领导地位先被“恒融碧”抢去,现在又被保利抢走,中海、华润紧跟其后,离它已经不远了。
2023年1到10月,虽然万科的总销售额仍然排名第二,仅落后于保利,但这里面注水比较严重。因为从“权益销售额”上看,万科不仅大幅低于保利、中海、华润,也低于碧桂园。
另外,万科已经无力拿地了。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22年华润权益拿地金额是873亿,中海751亿,保利734亿,稳居前三甲。而万科的拿地金额仅241亿,排第13位。
要知道,拿地非常重要。没有与时俱进的土地储备,以后怎么与时俱进地销售?
无力拿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钱。
有数据为证。2017年碧桂园净负债率达57%,万科只有9%。在随后两年中,万科净负债率连续高于30%。2020年疫情来袭,万科受到“惊吓”,净负债率跌至18%。2022年,全行业开始进入至暗时刻,万科净借贷飙升到1765亿元、比碧桂园多530亿元,净负债率破天荒地达到44%。
2023年9月底,万科的净负债率为53.9%,又高了10个点。
这么下去是不是很危险呢?
显然,万科的土地储备不仅增长慢,而且很多都是“过时”的。
具体原因可能是万科管理层对未来过于悲观,找不到发展方向。也可能郁亮们早就躺平了:守着万科这个聚宝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也能吃很久?
无论有没有这种想法,但是万科这几年的表现,大股东能忍吗?王石能满意吗?
最近两年虽然房地产市场整体不好,但一个重要趋势是向大户型方向发展。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的销售占比越来越大,利润贡献更高。但是万科在这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
要想快速扭转局面,对万科这帮已经日益老迈的高管来说(郁亮都58岁了,其他高管大多在50左右),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能在三年内扭转局面就很好了。但只要郁亮还在,万科那帮保守、老迈的高管还在,他们不仅无论在野心还是创造性方面,恐怕都比不上其他雄心勃勃的房企的高管。
所以,万科这次遭遇危机绝不是偶然的。深圳国资委和深圳地铁,一方面要“力挺”万科,但他们显然更感兴趣的是万科的优质资产,以及能借此机会真正参与万科的管理。
我已经对万科管理层不抱希望。万科要想重振雄风,或许只能等王石的强势回归。但这也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已经73岁的王石仍然老当益壮,二是他在思想上也能与时俱进,把握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当然还有另外两种可能,就是郁亮“退休”后,或者万科内部出现一个中年的优秀管理者,或者深圳地铁能空降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
但是,目前这两种可能性更遥远和渺茫。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