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消息不断,长期竞争力有望提升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叶诗婕
今年以来,针对港股市场的系列制度改革陆续推出,港股市场改革再度迎来“加速期”,港股市场竞争力有望提升。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近日在出席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时也强调,将全力以赴支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多项制度改革的陆续出台叠加美联储连续两次暂缓加息等的提振下,港股市场持续回暖,更有机构直呼港股“天亮了!”。但也有机构认为,更大且持续的空间仍需更多政策配合。
根据港交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97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跌了12%。
在此背景下,部分港股中小市值公司承压。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已取消37家公司的上市地位,其中仅10月26日一天就勒令除牌了6家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港股改革早已迫在眉睫。今年以来,针对港股市场的政策接连不断,涵盖上市规则、交易机制、互联互通、数字化等多个方面,改革正在加速进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已在施政报告里针对香港股票市场流动性发布了一系列刺激股票市场的举措,包括下调股票印花税,也会检讨实时数据的服务收费框架。
11月6日,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就维持在恶劣天气下交易、优化交易机制等,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现正积极研究具体方案,期望在6个月内落实或征询市场意见。
上市规则方面,李家超提到,会简化从创业板到主板转板的过程,并降低发行人合规方面的要求。更早些时候,港交所就已推出GEM上市改革咨询,拟简化转板机制,改善小型股流动性。
互联互通方面,“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已于今年正式推出。10月25日,李家超表示,将全力推动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香港股票人民币计价交易,推动落实离岸国债期货的措施,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港股市场的数字化改革也在提速中。港交所将于11月22日正式启用IPO结算平台FINI,沪深港通交易结算加速平台HKEX Synapse也已在10月9日正式启用。11月2日,港交所宣布正在筹备开发一个综合基金平台。10月31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就实施无纸化证券市场展开进一步咨询。
对于近期针对港股市场的系列改革,华夏基金(香港)总监、首席股票分析师张钧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提升港交所这个历史悠久的交易所的交易机制,能够更加贴近现代国际主流市场通行的规则;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港股通的机制更加深化,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受到天气等突发情况的影响比较小。
张钧称,总体上,我们认为这是港股市场自身制度改革的继续推进,有助于提升长期竞争力。
流动性有望改善
海外低利率环境将利好港股
港股流动性多取决于全球流动性。港交所数据显示,港股的投资者结构中,“交易所+本地个人+美国”的比例为68.4%,欧洲地区占比10%,亚洲和其他地区合计占比为21.6%。而近年来,随着资金被分流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港股流动性愈发趋紧。
中航信托策略总监吴照银对本报记者表示,港股近两年走势较弱,主要受美国加息以及美元升值影响所致。香港是联系汇率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其货币政策被动跟随美联储政策,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美国连续大幅加息,香港也同步同频地加息,但事实上香港经济却没有加息的逻辑,这就导致香港股市出现连续下行。
此外,尽管美联储11月FOMC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依旧预留了未来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信达证券表示,全球流动性方面,美债收益率的下降有望提振全球股市,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表现。东北证券也分析称,海外低利率环境对港股牛市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至于港股后期走势,中金公司基于政策渐进推进和美债利率缓慢回落的基本假设,判断港股处于逐步筑底过程,基准情形上行空间15%。当前处于政策底,但因今年反复多次,过渡到情绪底和市场底仍需时间。更大且持续的空间仍需更多“对症”政策配合,逐步迎来资金流向底和盈利底。
国信证券则在研报中表示,港股抄底时刻已至。大盘层面,港股与10年美债收益率在趋势上强相关,而10年美债收益率的顶部得到确认无疑是港股大盘反转的重大信号。另一方面,根据该行的回购数据抄底策略,9月港股市场参与回购的公司达到88家,10月为86家,确认了9月高点。这个现象说明企业已经普遍相信自身价值被低估,在9-10月已经完成了“买入并等待”的状态,这指示该行在11月对港股进行抄底。
当下时点机构建议
“哑铃型”结构配置港股
在当下时点,投资者应如何对港股进行配置?
中金公司预计,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政策预期密集、美债利率趋缓、地缘局势缓和可能促成一波修复式反弹,此时港股弹性大于A股,高弹性和利率敏感型行业或更受益,如生物科技、科技硬件、互联网与新能源等。与此同时,美债利率回落对于相关利率敏感的板块提振同样值得关注。
但是该公司也提到,当更大政策力度兑现之前,对上行空间看的依然保守。因此整体可以采用“捡便宜”的策略,重视结构依然是一个基本思路。依然采用攻守兼备的“哑铃型”结构,其中一端为追求稳定回报的高分红(如电信、公用事业和能源);另一端则为有望享受更多增长动能的优质成长,包括高端科技(如半导体产业链、软件与服务、消费电子及创新药相关板块)及出海逻辑(如通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华泰证券也在近期的报告内提到了哑铃型配置或继续为“最优解”。未来六个月,国内经济持续修复,美元中枢仍偏强,市场或仍处于分子/分母端趋势角力期,趋势行情仍待酝酿,哑铃型配置或继续为“最优解”,于两端分别配置具备防御属性的高股息、景气周期向上的部分成长板块(如创新药);明年2季度起,分母端的压制力缓和,行情趋势能见度提升,操作可更进取,彼时可超配恒生科技等高beta品种。
广发证券表示,海外政策底已现,港股当前处于战略机遇期极佳配置时点,应围绕“美债底受益”和“行业出清后期”两条线索配置。具体为,中美利差收缩敏感,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消费(医药、汽车)、港股互联网;资本开支和库存低位,收入改善的出清后期品种:消费电子链、半导体复苏链条、地产销售链(白电/家居/消费建材)。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