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中如何构建人与自我的冲突?
电影主题命题建置的种类
故事的终极命题是价值观的冲突,从冲突的建置来看,可以把人物面对的冲突分为:人与自我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和人与自然的冲突。
从个人的欲望维度来研究,人会有三种欲望:物质欲望、情感欲望和价值观欲望。
因此,在人与自我的冲突层面,可以围绕人的欲望,建置价值观体系为: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的冲突;两种情感欲望的冲突;物质欲望和自身价值观的冲突;情感欲望和自身价值观的冲突;两种自身价值观的冲突。
从个人欲望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来看,人与社会的冲突层面可以建置如下价值观体系:个人物质欲望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个人情感欲望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从个人欲望和自然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来看,人与自然的冲突层面可以建置的价值观体系有:个人物质欲望与自然价值观的冲突;个人情感欲望与自然价值观的冲突;个人价值观与自然价值观的冲突。
(一)主题命题建置:人与自我的冲突
1.个人物质欲望和情感欲望的抉择
《倾城佳话》中的查理是个善良、温和、喜欢孩子的好警察,却有一个虚荣自私的妻子穆瑞尔,他们像所有不搭调的夫妻一样吵闹不断,但是查理总是忍让。一天查理的妻子说梦见父亲并认定有特殊含义,叮嘱查理买彩票。善良的查理在早餐中没有钱付给伊娃小费,就约定如果彩票中了奖就一人分一半,如果没中奖则第二天来把小费补上。没有当真的伊娃没料到奇迹的事情发生了,查理的彩票一下子中了四百万美元巨奖。信守承诺的查理把一半的奖金分给了伊娃,让伊娃从此摆脱了破产穷困的生活,尽管惹来妻子穆瑞尔的牢骚不满。晋身富豪的穆瑞尔在上流社会谈笑风生,而查理与同样善良热情的伊娃越走越近产生了爱情。穆瑞尔发现遭遇查理的背叛后把二人告上法庭,查理在金钱的物质欲望和与伊娃的爱情欲望之间选择了爱情。整个故事围绕利益至上和真爱至上建置了主题命题的价值观体系,故事通过人物的抉择和命运的走向,传达了真爱至上的普世价值观。
《克莱默夫妇》中的克莱默现实整日忙于工作和赚钱,而疏于经营家庭关系。克莱默夫人忍受不了决定离开,留下了父子两人。克莱默先生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又要照顾儿子比利,生活一时陷入麻烦中。克莱默先生不善家务,在照料比利时洋相百出:第一次为比利煎西多士,但过程十分恐怖;比利不吃饭要吃雪糕,克莱默先生想阻止却不懂沟通。幸好在女邻居的帮助下,克莱默先生逐渐适应了单身父亲的生活。父子两人越来越亲密,互相依赖。这时,克莱默夫人回来了,她已经是纽约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并要求拿回比利的抚养权。克莱默先生面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利益和儿子的亲情,最终选择了儿子的亲情,即使面临失业的风险,也要把儿子留下来。《克莱默夫妇》中的主题命题探讨的是人性深处关于职业利益和亲情之间的抉择。
《百万美元宝贝》中法兰基曾经是一个有名的拳击教练,他的徒弟在拳击场上战绩辉煌。但因为太过于投身于拳击事业,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法兰基与女儿的关系长期冰封,他亦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压抑。一天,一个对拳击有强烈兴趣的女子麦琪走进训练馆,请求法兰基收为门徒。麦琪坚毅的决心软化了法兰基,他终于决定把麦琪培养成出色的女拳击手。但是在一次拳击比赛中,麦琪却被打成重伤瘫痪,此时的法兰基终于明白赢得名利和荣耀不是最重要的,亲情才是最重要的。麦琪唤起了法兰基心中的亲情,看着被病痛折磨的麦琪,法兰基不再想要什么荣誉了,只希望麦琪好好地活下来。在这部影片中,剧作者建置了荣誉与亲情之间的抉择情境,主人公法兰基对亲情的最终抉择,也表达了情感至上的普世价值。
《午夜牛郎》里牛郎巴克结识了拉皮条的瘸子拉奇奥·里索,里索说能给巴克找到顾客,但开价十块钱。巴克掏出了自己仅剩的十块钱,却发现里索介绍来的是个同性恋男人。巴克气冲冲地去找里索算账,他在弯腰拿回钱时发现里索的身体状况极其糟糕,了解真相后,巴克非常同情里索,并把里索扶进了他破烂的家。从此,巴克和里索两个人相依为命,建立了超乎友情又近乎爱情的情感。里索病重,巴克面对利益与情感,冒着风险从纠缠自己的同性恋者那里敲诈出一笔钱,想用这笔钱带着里索要去温暖的南方,但里索却因病重而亡。《午夜牛郎》里的巴克与里索因为利益而结识,却止于情感。巴克在利益和情感之间的抉择,便是这部影片所建置的主题命题。
以上这些故事的主题命题都是在探讨个人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的两难抉择,当人类对名利、地位、财富、求生等的欲望碰上情感,主人公不得不做出选择之时,人性最深处的艰难取舍便是此类型故事要探讨的终极命题。为了传达情感至上的普世价值,故事里的主人公往往会选择情感欲望,放弃物质欲望,从而宣扬了情感欲望胜于物质欲望的价值观。
2.个人两种情感欲望的抉择
《BJ单身日记》中的布莱姬·琼斯是一个32岁的单身女子。在一次与沉闷木讷的马克相亲之后,布莱姬决定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追寻到一份真爱。没过多久,布莱姬用一条小短裙吸引了风流倜傥的上司丹尼尔的注意,迅速与丹尼尔坠入情网。但是好景不长,布莱姬发现丹尼尔早有女友,伤心分手。此时,高傲却真实的马克表示对布莱姬的爱慕之情,而布莱姬面对两个男人的爱情,却不知如何选择。同样是爱情,丹尼尔代表的爱情炙热有趣却缺乏安全感,而马克代表的爱情踏实真实却没有什么情趣,表面看来,布莱姬是面对两个男人的抉择,其实是对两种不同爱情观念的抉择。这个故事的主题命题是在探讨女性的爱情观念与困境。
《严肃的月光》中丈夫伊恩想要与小三私奔,却遭遇了路易斯设局的“绑架”,路易斯雇佣来的绑架者要当着伊恩的面侵犯路易斯,这唤起了伊恩对妻子路易斯过往的爱情和保护欲。当小三也被绑架者捆进来的时候,伊恩面对妻子和小三的争执不得不做出选择,尹恩选择了自己的妻子,想要回归过去的生活。这个故事的主题命题是在探讨一个男人在新欢和旧爱之间的抉择。两种感情,主人公都想要,但是却只能选择一个。
生活之中,我们也不乏会有这样的困扰或者困惑,当面对两种很重要的情感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此类型影片的主题命题往往是在探讨人性深处两种不同情感的两难抉择,例如:亲情与爱情、友情与爱情、两种爱情、两种友情等。当然不能武断地去判断选择哪种情感就一定是对的或者是错的,毕竟情感没有对错之分。此类型的故事提出的这一情感困境的两难,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3.个人物质欲望和自身价值观的抉择
韩国电影《寄生虫》中的无业游民父亲基泽带着一家四口生活在半地下室中,基泽全家人平时以给披萨店折叠外卖盒为生。基宇的同学出国留学前,让基宇接班去给一个富家千金辅导英语,从此,基泽一家与IT公司老总朴先生一家联系在了一起。基泽一家开始了“举家入侵”朴家的计划,儿子成为英语老师,女儿是艺术老师,爸爸给男主人开车,妈妈顶替了原来管家的位置。
朴先生小儿子的生日宴上发生了暴力事件,基泽的女儿受伤倒地,朴先生的小儿子被吓晕。在生死一线,基泽看到朴先生不顾他人生死,甚至嫌弃“粉丝”身上有怪味时,基泽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备受歧视的生活,举刀捅向了朴先生。一直以利益为目的的基泽,在生死之间明白了比利益更重要的是人的尊严,他最终捅出的一刀,不是捅向刺伤女儿的持刀人,而是捅向了雇主。基泽不是为了给女儿报仇,而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基泽在利益至上和尊严至上之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尊严对人的重要意义。
电影《一次别离》中女佣诬陷纳德推了她导致流产了,并把纳德告上了法庭,索要巨额赔偿金。但是纳德自知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于是他表示可以给女佣赔偿金,但是她必须把手放在古兰经上发誓:自己的流产确实是纳德导致的。听到这话时,女佣犹豫了,犹豫的背后是因为她撒谎了,她是因为撞车才流产的,这跟纳德没有关系,她仅仅只是想要得到钱而诬陷纳德。如果女佣心中没有信仰的话,她完全可以马上发誓拿到钱,根本不会犹豫。但是因为信仰和利益她都想要,所以这便成为她的两难抉择。这个故事的主题命题是探讨人类心灵深处关于物质欲望与价值观之间的两难抉择。
这世上有很多物质的所得是有违个人的道德底线的,那么当这个时候,主人公该何去何从,这往往是很多此类型故事所建置的主题命题和探讨的人性问题。当物质欲望和个人价值观产生碰撞时,为了表达价值观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故事的主人公往往会放弃物质欲望而选择价值观欲望,要么就是徘徊在这二者之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4.个人情感欲望和自身价值观的抉择
电影《八音盒》中的安是一名刑事诉讼的女律师,当她的父亲迈克被指控曾是纳粹党卫队的行刑队长时,迈克告诉安,他从未做过什么伤害他人的暴行,于是安决定为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亲辩护。但是当安一步步寻找辩护的有利证据,却离真相越来越近的时候,安通过八音盒里的证据,得知了父亲曾犯下过令人发指的暴行。安最初想为受害人寻求正义的心和面对父亲的亲情发生了冲突,如果把父亲送上军事法庭,虽然能够维护正义,但是却失去了父亲。如果包庇父亲,又有违最初的正义之心。安的两难抉择便是个人情感欲望和价值观欲望之间的抉择。
电影《暗杀》中的主人公安玉允为了亲情复仇而参加抗日,结果暗杀行动展开时,却发现自己要杀的是亲日派军官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父亲代表的亲情,一边是自己追求的民族大义,安玉允陷入了两难。最终安玉允的朋友帮她做了这个决定,一枪打死了安玉允的父亲。
电影《诺丁山》中的主人公塞克爱上了女明星安娜,伴随着塞克与安娜爱情关系的进展,塞克发现如果有一天自己被安娜抛弃,他将面对无法负重的世俗流言蜚语,而在爱情和世俗观念之间犹豫不决。最终塞克放弃了自己心中的世俗顾虑,选择了爱情。
该类型的故事,主题命题在探讨人性中关于情感和自身价值观的两难抉择。要么是为了情感放弃自身的价值观,要么是为了自身的价值观放弃情感。该类型的故事提出了一种困境,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很难两全的,正所谓“忠孝两难全”,为父母尽孝是情感欲望,为国家尽忠是价值观,这是人类的一种普世困境,这种困境跨越国家、种族和民族。
5.个人两种价值观的抉择
《美丽心灵》里的纳什是一个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数学家,他在大学时短短26页的关于“博弈论”的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纳什逐渐发现,他要放纵自己的精神想象十分有助于学术上的研究,但是却会远离现实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与此同时,如果纳什不停地服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他虽然能够回归现实的生活,却再也很难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于是纳什面对两种价值观的抉择,一面是自己对专业的信仰,一面是对正常生活的向往,纳什的一生都在这两种价值观之间徘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对待事物的多种价值观,当其中的两种价值观二元对立,只能二选一时,便是心灵深处最大的困境。
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托尼想要营救六个人离开伊朗,但是上级建议托尼放弃营救,因为担心一旦六个人被抓,会有损国家荣誉。一面是国家荣誉,一面是六个人的生命,托尼面对国家荣誉至上和生命至上,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境地。
电影《黑天鹅》中的妮娜当最终面对是否参加演出时,一面是放弃成长,退回到童年世界的童真,一面是选择,面对成人世界的黑暗。这个故事的主题命题探讨的是人在成长路上面对的两种价值观的两难抉择,要么选择保护童真放弃成长,要么面对成人世界的黑暗,才能得到成长。
此类型故事的主题命题往往建置在人物自身两种不同价值观之间的两难抉择,坚守一种价值观,就必须放下另外一种价值观。人类身上对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些自身的价值观形成于社会的教化和文明的熏陶,但是它们之间未必是和谐的,会因为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产生冲突,而这类型的故事就是在探讨人类对于这种冲突产生的困境。
(二)主题命题建置:人与社会的冲突
1.个人物质欲望与社会价值观的抉择
比利·怀尔德导演的经典影片《日落大道》中的乔是好莱坞的一个不知名的小编剧,三十几岁的他迫于逃离追债,无意间闯进了过气演员诺玛的生活。此时的诺玛已经将近50岁,曾经的风华绝代正在她居住的荒废豪宅里慢慢凋谢,但是她仍对拍电影充满了向往。诺玛收留了乔住下,并给他提供舒适的环境写作,两人在合作与相处之中,诺玛慢慢地倾心于乔。当乔发现诺玛对他的感情时,乔的内心很苦闷,他左右权衡,一面是诺玛给他提供的物质生活,一面是被包养触及了社会的道德评判。此时物质欲望和社会价值观中的道德评判的冲突在乔的内心爆发,他觉得向年轻的女同事承认自己被包养的事实如此不堪,最终乔还是选择了拒绝诺玛,当然这也导致了他的死亡结局。
电影《永不妥协》中的埃琳•布罗克维奇在调查一单污水申诉案时,偶然发现了污水中含剧毒物质,而供水公司却对此敷衍了事。于是,埃琳面对供水公司想用钱来解决问题的反应,决定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为受污染的数百名居民讨回公道的重担。对于埃琳来说,她面对金钱和社会价值观中的公民权益,宁肯放弃巨额赔偿,也要为公民讨个说法。
此类型故事所建置的主题命题往往在探讨人类的物质欲望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抉择。有些物质的获得如果需要以牺牲公众利益,或者触犯了社会价值观底线时,人类该何去何从?这便是该类型故事要探讨的两难抉择的困境。
2.个人情感欲望与社会价值观的抉择
《捆着我绑着我》中的玛丽亚是一个女演员,一日在家洗澡后的她听到门铃,打开门后,却发现是一个陌生男人的脸,惊恐中玛丽亚意识到这个男人是要入室抢劫。搏斗之中,玛丽亚晕了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入室的里奇并没有走,他非但不要任何金钱物品,也不打算强行与玛丽亚发生性关系,唯一的要求是希望玛丽亚爱上他,这让玛丽亚觉得匪夷所思。
在玛丽亚与里奇的几番斗智斗勇之后,玛丽亚发现里奇与她曾经认识的男人不同,竟然愿意把命给她,玛丽亚逐渐与里奇产生了感情。当营救玛丽亚的姐姐和警察到来的时候,玛丽亚面对自己对里奇的情欲和应该将绑架者绳之以法的道德,玛丽亚陷入了两难,一面是个人的情感欲望,一面是社会价值观,玛丽亚必须做出二选一的判断。最终,玛丽亚在情欲和道德之间选择了情欲,跟里奇重逢,并打算成立家庭。
《捆着我绑着我》是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一部电影作品,在阿尔莫多瓦的很多影片中,都会有一个共性的抉择困境:情欲与道德之间的抉择,如《对她说》里的贝尼诺,虽然他与已经成为植物人的阿里西亚发生了关系触犯了道德,但是他的爱却唤醒了已经成为植物人的阿里西亚,那么对贝尼诺是该认同还是该惩治,这背后也是关于情欲和道德的抉择,最终主人公马克选择了认同贝尼诺,也是阿尔莫多瓦想向世界传达的一种价值观念的导向。
再如《活色生香》里的维多克虽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却爱上了一名外交官的独生女艾莲娜,后来艾莲娜的父亲反对,并请了警察戴维·桑戴维来制服维多克,争执中维多克不小心因手枪走火打瘫了戴维,随即入狱。四年后,出狱后的维多克与艾莲娜重逢,艾莲娜此时已经与戴维结婚,艾莲娜面对维多克,一面是情欲,一面是心中的道德,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走向维多克,与他再度发生关系,情欲胜于了道德。
除了阿尔莫多瓦的影片,很多影片的主题命题在探讨个人欲望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两难抉择,如《月色撩人》里的洛丽塔,到底是选择产生爱情的龙尼,还是选择已经有婚约承诺的强尼。
再如新海诚的动画《言叶之庭》,女老师雪野面对高中生秋月对自己的爱,到底是接受选择爱情,还是出于对师生身份的考量,选择伦理拒绝爱情,这都是个人情感欲望与社会价值观的两难抉择。伴随着人物的不同选择,故事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导向也就不同,要么是情感胜于社会价值观,要么是社会价值观胜于情感。
3.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抉择
《绿皮书》中的托尼急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招聘司机的面试。但是当具有种族歧视观念的托尼看到音乐博士唐是一个黑人时,托尼拒绝了唐的聘用。之后,迫于生计,托尼还是为唐工作了。在两人一路的同行之下,托尼心中的种族歧视与唐所希望得到的种族平等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在唐的改变下,托尼在种族歧视与种族平等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个转变来源于一路同行之下建立的感情和托尼看到了唐身上排除他的种族之外而具有的人性闪光点。
《绿皮书》这部影片围绕种族问题建置了价值观的两面:种族歧视与种族平等。种族歧视是托尼的个人价值观,种族平等是唐的价值观,托尼感受到了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最终选择了认同唐,认同唐所追求的种族平等的价值观。
《国王的演讲》中的艾伯特王子最初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他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代表国家代表父亲向世界发言,所以他一想到这些他不能承担的责任,便会紧张得口吃。尽管医生罗格想尽一切办法去给艾伯特治疗,都无济于事。后来,罗格发现了艾伯特的心结,原来他的口吃并非生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罗格鼓励艾伯特面对自己的继承人身份,鼓励他承担起这个国家的责任。于是,艾伯特不得不在自我认同的生活方式和众望所归生活方式之间做出选择。艾伯特选了面对国家的责任,终于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稻草狗》中的大卫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为了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大卫携爱妻艾米回到了风景宜人的南方老家。老家清新的空气和闲散的生活让两个疲惫的城市人感到十分的新奇,而在这靓丽的风景之下,原住民们对这对初来乍到的夫妻却并不能算得上友好。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卫对来自外界的种种歧视选择了默默忍受,甚至在妻子被一群当地的建筑工人设计强暴之后,他也只是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大卫的一味忍让换来的却是这群人的变本加厉。当一群“野蛮人”试图闯入大卫家时,大卫面对自己旧有的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和社会中所存在的以暴制暴的价值观之间左右权衡,最终选择了以暴制暴。曾经懦弱的大卫选择了拿起武器,为了保卫自己最后的家园而战。
这部影片中所搭建的价值观体系的两面是与人为善和以暴制暴,当大卫发现自身的价值观与人为善与小镇居民的以暴制暴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冲突愈演愈烈,大卫选择了以暴制暴来换取和平。当然,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剧作者并没有给大卫一个真正的结局走向,大卫杀人后的最终命运是未知的,这也代表了剧作者想带给观众的思考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
此类型故事的主题命题往往建置在主人公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两难抉择,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当下都会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但是这些处世态度未必是与外界社会的价值观相融合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抉择,这便是此类型故事要通过主题命题探讨的话题。
(三)主题命题建置:人与自然的冲突
1.个人物质欲望与自然价值观的抉择
自然价值观涵盖了人类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认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少年在漂流的日子里,一边面对自己求生的欲望,一边要面对与老虎的共生。其实,故事里的老虎隐喻着自然和宇宙,少年要想活下去就必须与老虎共生,必须与自然和宇宙共生。如果少年杀死了老虎,他更加会孤独无依,因此这个故事其实提出了人类的一种生存困境,我们渴望从自然法则中获得生存,又无法完全掌控自然法则。
2.个人情感欲望与自然价值观的抉择
电影《Her》里的作家西奥多在结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爱情长跑之后,他爱上了电脑操作系统里的“萨曼莎”,这个叫“萨曼莎”的姑娘不仅有着一把略微沙哑的性感嗓音,并且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让孤独的西奥多泥足深陷。但是当西奥多得知“萨曼莎”要从这个世界消失的时候,西奥多面对爱情和这个未来科技陷入了困境,他或许是质疑,或许是不甘,但是他必须放下爱情,相信“萨曼莎”只是科技的产物而已。
人类生活在自然和宇宙之中,但是又并不能完全了解它。在自然和宇宙之下,人类太过于渺小,当我们的情感与自然、宇宙、生命、时间和空间发生冲突时,我们是否能够坚守?因而情感与生命、情感与未来、情感与哲学之间的两难抉择,往往是很多电影故事特别热衷于去探讨的人类困境。
3.个人价值观与自然价值观的抉择
《钢琴课》中的美国少妇爱达在丧夫之后带着九岁的女儿弗洛拉和一架大钢琴嫁给了美国殖民者斯图尔特。由于回家的路途十分艰难,丈夫决定舍弃钢琴,将钢琴留在沙滩上,爱达内心痛苦万分。爱达从小就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唯一能让她排遣寂寞的就是钢琴那优美动人的音乐,而斯图尔特只是个一心想要发财的商人,他根本不理会妻子的诉求。爱达在海边发狂地弹琴,宣泄着她内心的寂寞和痛苦。镇上有个男人叫贝因从爱达的琴声中了解了爱达的苦闷,于是,贝因用一块土地与斯图尔特换走了钢琴,并费尽千辛万苦将它运回家中。
事后,爱达想找贝因要回钢琴,贝因提出了一个交易。如果爱达愿意教他弹琴的话,他将允许贝因来他家里触摸钢琴。为了弹琴,爱达每天都会去给贝因上钢琴课,两人在相处中产生了爱情。后来,专横的斯图尔特发现这一切后将爱达与孩子都囚禁在屋中,狂怒之下,斯图尔特用斧头砍下了爱达的一根手指。这也导致了一场两个男人之间的斗争,贝因和斯图尔特之间达成了协议,贝因带着爱达和孩子以及钢琴离开这里。
在离开殖民地的船上,爱达在强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抛弃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记忆的钢琴。可是在钢琴坠落的一刻,爱达也随即坠入了海底,在生命和钢琴之间,爱达选择了生命,又重获新生。表面看来,爱达是在钢琴和生命之间抉择,其实钢琴代表着爱达的个人价值观,而生命代表了自然价值观,也许爱达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抉择,钢琴代表了过去,生命代表了现在。当然,如果加以思辨,钢琴代表了执念,生命代表了重生;又或是钢琴代表了信仰,生命代表了现实。
电影《钢琴家》中的犹太钢琴家阿德里安·布洛迪是一个天才音乐家,二战期间,他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阿德里安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一日,快要饿晕的阿德里安想开启一个废弃罐头,却撞上了一名纳粹的德国军官,询问之下,纳粹军官得知他是钢琴家,但略有怀疑。为了验证真相,德国军官让阿德里安弹奏一曲。阿德里安在钢琴前展露才华,最终德国军官被琴声和阿德里安的才华所打动,在崇尚文明的价值观和野蛮统治的价值观之间选择了保护文明。军官冒死护住了阿德里安,这才让阿德里安迎来了自由。
《钢琴家》建置了个人价值观与生命价值之间的抉择,在战争之下,纳粹党对犹太人的摧残是一种生命的霸权主义统治,而在生命霸权统治之外,还有一种人性的价值叫维护文明。阿德里安对于这位德国军官来说,便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所以,这部影片是在通过讲述一名钢琴家在战争中的逃亡,来探讨文明与生存权利之间的关系。
此类型故事的主题命题往往建置在个人价值观和自然法则之间的抉择,用来引导观众去体味个人与自然法则的冲突对抗的无限深意。人类固有的价值观当与无限的宇宙、奥妙的生命产生冲突时,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便是该类型的故事想探讨的主题命题。
扫描上图即可购买课程
下单成功后
请联系小助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