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Microbiome |吴忠道团队揭示寄生虫中间宿主-腹足纲动物螺类肠道菌群的传递模式

Microbiome |吴忠道团队揭示寄生虫中间宿主-腹足纲动物螺类肠道菌群的传递模式

公众号新闻

螺传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钉螺、双脐螺、水泡螺、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等腹足纲动物螺类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螺传寄生虫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因此,“灭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等螺传寄生虫病最有效的防治对策。


传统灭螺方法/技术主要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由于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约束和限制,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绿色环保的灭螺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利用微生物研发新型媒介控制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系统地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螺类肠道菌群的“核心”微生物及其与适生性的关联,揭示其传播模式等关键信息,可能为阻断螺传寄生虫病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吴忠道教授团队于2023年11月29日在Microbiome杂志 (中科院一区 TOP)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re gut microbes Cloacibacterium and Aeromon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gastropod species could be persistently transmitted across multiple generatio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以下重要发现:

(a) 野生和饲养的腹足纲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腹足纲动物种类都存在肠道核心微生物Aeromonas、Cloacibacterium和Cetobacterium;

(b) 在腹足纲动物中,尽管水平传递占据了大部分肠道菌群的传播比例,但约43%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在非无菌环境中通过垂直传递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

(c) 在非无菌条件下,野生腹足纲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可以维持长达2代,之后F3和F4代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会逐渐与饲养的腹足纲动物肠道菌群趋同;

(d) 肠道菌群的趋同进化可能有助于腹足纲动物从野生环境到养殖环境的适应性进化,并且这一过程与代谢功能相关;

(e) 垂直传递而不是水平传递推动了肠道菌群的趋同进化,促进宿主健康。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宿主健康水平或当前状态的潜在指标;

(f) 发现核心微生物Aeromonas和Cloacibacterium不仅能够跨多子代垂直传递,还可在宿主不同发育阶段中纵向传播,为肠道定植菌。


图:揭示螺类肠道核心菌群


该研究首次利用实验揭示了腹足纲动物肠道菌群的传播模式,为了解腹足纲动物螺类适应性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动态发展以及在宿主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该研究也为螺传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开展利用微生物研发新型灭螺技术提供了实验基础。


此外,吴忠道教授团队还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杂志(中科院一区 TOP)发表范围综述Gut microbiota in parasite-transmitting gastropods(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李佩佩,通讯作者为林达涛副研究员、孙希副教授、吴忠道教授),该论文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全面总结了螺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影响因素和潜在功能,讨论了腹足纲动物肠道菌群在媒介防控和介导宿主-寄生虫病互作中的作用,揭示了微生物防控螺传寄生虫病的前景和价值。



Microbioime原文链接: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3-01700-0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原文链接:

https://idp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249-023-01159-z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Science Immunology | 董晨院士团队揭示抗肿瘤CD8+ T细胞调控新机制GUT MICROBES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陈宇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症中肠道菌群驱动的外周-中枢代谢调控机制The lessons from Microsoft’s startling comeback | 商论双语网红吃寄生虫煎鱼、蜥蜴炒饭后,上吐下泻差点送走自己《寄生虫》中如何构建人与自我的冲突?​Sci Adv丨周溪团队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双重抑制机制佛州网红故意吃感染寄生虫的鱼险些丧命,却大方表示“下次还敢”??追云瑟瑟发抖!美国游轮感染怪病,游客吐出蓝色不明物质,还有活的寄生虫...Nat Commun | 四川大学赵瀛兰团队揭示抑制LSD1增强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敏感性Cell Metabolism | 沈少明、陈国强、苏冰团队揭示细胞感应氨基酸的新机制Sleep Med Rev:陆林院士团队揭示原发性失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警惕!CDC: 得州或流行一种能够毁容的寄生虫皮肤病Nature Neuroscience | 首次发现!西湖大学贾洁敏团队揭示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感染了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寄生虫,是怎样控制宿主的?Autophagy | 扬州大学刘珏等团队合作揭示了病毒使用多样策略以逃避宿主自噬机制和类型I IFN应答以求生存的新模式Coles鸡腿长“黑色寄生虫”,还会动!澳男求助却遭嘲,“没看过鸡吗?”Nature子刊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揭示剪接体进行分支位点选择、校正的分子机理为何同性恋没有在进化中消失?张建之/宋斯亮团队揭示双性恋基因有助于繁衍后代|让大脑做做白日梦,有助于学习和记忆|本周论文推荐2023露营( 六):OKA裂开!美国游轮上爆发怪病,游客吐出活寄生虫...不止延长寿命,还提升生育能力!熊波团队揭示:补充亚精胺可改善动物卵母细胞质量CDC:得州或流行一种能够毁容的寄生虫皮肤病朱帆团队和关武祥团队合作揭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调控宿主m5C修饰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超越死神辣椒!世界最辣辣椒更新,名为“辣椒X”;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或可通过肠道菌群转移 | 环球科学要闻Blackburn公园越野跑比赛看电影《封神》和《别告诉她》中山六院最新研究:肠道菌群能影响人体防御新冠的能力?1岁男童体内感染多种寄生虫!医生提醒:还这样做饭就是害娃一路走来(三)Immunity|朱正江课题组及合作者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N-乙酰赖氨酸通过“菌群-肠-脑”轴调控多发性硬化症的分子机制Nat Commun丨杨海涛团队与合作者开发基于宿主因子的抗新冠病毒广谱性疗法Nat Microbiol|王琳淇团队发现宿主脑部葡萄糖诱导真菌性脑膜炎病原体表型耐药并研发了针对性治疗策略易胖体质是因为“胖菌”?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SNP与宿主BMI的关系CDC警告:一种皮肤寄生虫感染将在德州流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