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金莎官宣:人到中年,才能真正走进亲密关系

金莎官宣:人到中年,才能真正走进亲密关系

公众号新闻

42岁的金莎,又因为恋情上热搜了。

 

这一次,是她带着小19岁的男友孙丞潇上恋综《爱的修学旅行》,全程甜蜜撒狗粮。

 

但因为男女双方的年龄差,引得不少网友提醒:姐姐千万不要恋爱脑,毕竟年龄差得太多了。

 

实际上,姐姐与小奶狗的组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每当公众人物官宣恋情而男女年龄差距较大时,就会引来很多人围观,其中也不乏一些调侃的声音。

 

如果仅仅因为年龄差距而拒绝一次新的关系,其实多少有些自我限定的意味。

 

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好好聊一聊,中年人追爱的勇气,到底被什么限定。

 
 

这几天,金莎携男友登上综艺,网友第一回见着了这位「迟来」男友的真面目。

 

从官方提供的资料来看,男女双方的年龄差19岁,这也引得不少网友提醒:

 

 

姐姐千万不要恋爱脑,毕竟年龄差得太多了。

 

 

实际上,姐姐与小奶狗的组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每当公众人物官宣恋情而男女年龄差距较大时,就会引来很多人围观,其中也不乏一些调侃的声音。

 

诚然,年龄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我们走进亲密关系时,本来就是带有一定冒险性质的。

 

除了年龄、财力、地位、颜值、性别这些外显的标准,这个人的秉性、学识、阅历、眼界、胸襟等等,难道这些就不会成为进入关系的障碍吗?

 

如果仅仅因为年龄差距而拒绝一次新的关系,其实多少有些自我限定的意味。

 

中年阶段,有一定阅历,也有一定财力与资源,这个阶段恋爱,原本是正好的时间,为何会被这么多人评论?

 
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好好聊一聊,中年人追爱的勇气,到底被什么限定。

 

 

 

很多情感博主或许会告诉我们,爱别人之前,要先自爱。对于有一定感情经历的中年人来说,很容易认为这句话说得无比正确。可是,细品一下,自爱这件事,是我们成年后仅靠自己就能习得的能力吗?

 

倘若一个人在早年的养育环境中很少获得过爱与关注,成年后的他潜意识很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被关注的。那么,即便他看到了上面那句话,也深深认同要自爱这一点,但他无法做到真正的爱自己。

 

一个从未在关系中感受过爱的人,在「消费主义陷阱」的诱惑下,「自爱」的一个歧途大概就是舍得给自己花钱。

 

他们将自己禁锢在「工作—挣钱—消费—工作」的闭环中,靠物质上的满足来填补内心的匮乏。但酒再贵、场所再高档、奢侈品再稀有,它也并非一段关系,带来的抚慰是有限的。

 

无可否认,消费主义陷阱下的「自爱」行为的确高效,但这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爱」。

 

这次抚慰的有效期结束了,很快就会需要下一次强度更大的消费刺激,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抚慰自我的阈值会越来越高,最终,再高的消费也起不到任何抚慰的效果。

 

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下看,一个人倘若没有良好的养育环境,导致「自爱」的能力先天不足,最佳的方式是靠构建新的关系去弥补,也就是通过爱别人、建立新的关系来获取新的经验。

 

但必须要说的是,这条路不仅很慢,而且也难得多,而且过程中还可能会因此「受伤」。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进入新的关系可能产生新的「伤口」,而且见效还很慢,那不走进人际关系,我的人格就停在这里不发展了,不可以吗?

 

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总是一次又一次投入恋情,然后遍体鳞伤地走出这段关系,继而又开启新的恋情,如此往复。

 

 

终于有一天,进入中年的她,决定不再投入到任何亲密关系中。

 

她决定不再爱别人,只「爱」自己: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想工作就不工作。

 

 

最后,她一改之前美丽、高挑的形象,变成了一个邋遢、肥胖的模样,邻居看着她都会绕道而行。

 

这样的「爱」并没有带来多少自洽。她日复一日地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几个字,状态还不如之前遍体鳞伤的时候。

 

当我们因某些理由不敢再爱任何人时,确实不会再遭遇任何风险,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挡在门外的,除了不可预知的风险与伤害,还有能滋养我们人格的必要养分。

 

 

松子日渐邋遢、肥胖,因为她完全从关系中撤出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当她的力比多(即爱的欲望)无法向外投注时,就只能被迫改为了向自我投注。

 

力比多投注方向的改变,也意味着我们在潜意识层面已经主动地切断了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如果长时间如此,我们的人格就如同被禁锢在牢笼里一般,长久地固着在了某一个阶段,再也无法向外踏出一步。久而久之,不仅无法成长,还会严重萎缩。

 

这样的「自爱」,你确定还要坚持吗?

 

 

 

单身期的时候,跟身边的中年朋友聚会,一提到最近有没有谈恋爱,总有人会说:

 

 

恋爱有什么好谈的?是股票不够惨?还是房贷不够高?

 

 

假如这时候有人进入微醺状态,一不小心流露一些对爱的渴望,很可能会被朋友嘲笑:

 

 

一把年纪了,怎么还没活明白,为什么还在追求爱情这种镜花水月的东西?

 

 

但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爱与被爱是每个人精神层面的基本需要。可以假装不在乎地调侃,但如果真的有条件进入关系的情况下,仍然端着一副「我不需要爱」的姿态,那很可能就意味着这是在对深层需求的无视和对自我成长的抑制。

 

一个人的独身主义没有任何问题,但一群人集体无意识地认为中年人就不该恋爱、不能再像少年时一样勇敢去追求爱情,就是一种无形的「抑制」,让集体默认中年人就必须在感情中足够「拎得清」,不该再对爱与性有太多波澜与期待。

 

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一部分中年人感情生活的状态常年如此:

 

 

他们保持单身,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朋友,偶有心动,但很少主动去争取什么,尽管期待与幻想能够拥有爱情,但想想经营关系所需的投入,又只能告慰自己,爱情是少年人才有的专利,人到中年,现实点吧。

 

 

这种「内耗式单身」的状态是,幻想能有爱情,心里明明有期待,却不去面对。即便发生了「双向奔赴」的心动,但因为自己必须端着「我不需要爱」的金字招牌,最终只能放任爱情的萌芽在试探中慢慢枯萎、凋零。

 

除了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圈子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内耗式单身」的因素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内部。

 

例如,不是那么自信,觉得自己人到中年并没有取得与年龄相匹配的成就,而爱情这种消耗品只适合更「优秀」的人。

 

然而,往下推进一层,唐朝以胖为美,现代以瘦为美,美的标准都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推移,「优秀」的标准就是一成不变的吗?再往深一点说,是不是不「优秀」的人,便配不上爱情呢?

 

再比如:

 

 

曾经有过不好的亲密关系体验,感觉不想再浪费一次时间了。

 

可我们往下推进一层,这段不好的亲密关系体验,是不是也让你更加理解自己了一些?

 

更加了解了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己?

 

再退一步讲,在这段关系里,真的就只有苦没有甜吗?

 

 

中年人追爱,会非常习惯性地在还没遇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在内心人为地制造头脑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确可以成为问题,但为什么把这些问题看成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

 

换句简单的话说,还没开始恋呢,怎么就开始为孩子跟谁姓打退堂鼓了?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已经很难再被韩剧和恋爱综艺洗脑,只关注亲密关系里的甜。他们非常明白,亲密关系这件事,从来都是甜与苦混杂在一起的。这也让诸多中年人在走进亲密关系之前顾虑良多,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这个阶段杂事太多,无暇「消化」由亲密关系带来的一系列痛感。

 

可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有到了中年,才会逐渐从向外部世界拓展转为向内心世界探索,只有到了中年,才能对自己有更多理解,也更明白亲密关系意味着什么,也明白构建一段亲密关系需要舍弃什么,可以获得什么。

 

有一个观点是说,中年后,投入感情之后受到伤害的恢复期要比少年时长得多。一个最典型的担心是,说了好多次这是最后一个男朋友/女朋友,如果这次也失败了,我对爱情的最后一点信心也会消失殆尽了。

 

在投入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痛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可是,对待痛的态度,却是因人而异的。这种态度的修炼,没有一定阅历,还真是做不来的。

 

例如,一场恋爱中的男方,时常觉得双方的付出是极度不对等的,认为自己无论在经济上、感情上都是投入更多的那一方,而女方除了长得好看、偶尔提供的情绪价值,并无其他。

 

这种「不对等」的客观存在,在阅历尚浅的时候,很可能被解读为「她可能只爱我的钱」,因此陷入日复一日的试探、摩擦与争吵中,最终走向分开的结局。

 

可随着阅历的增加,进入中年之后,我们对于同样的客观存在,看待的角度会变得更多面。

 

诚如上例,在亲密关系中,确实男方与女方在物质上的付出是不对等的,但亲密关系并不是交易关系。用等价原则来衡量双方的付出,本质上是在物化自己及伴侣,因为人与人是永远无法等价交换的,物才可以。

 

有了这层认识,就相对容易将「不对等」这个客观事实放在一边,不去将其强行解读为「她可能只爱我的钱」,内耗少了,摩擦也就少了,沟通与理解才会变多,真正走进彼此内心的可能性才会提升。

 

如果我们没有上面这样的认知,放任「不对等」这一客观存在衍生出更多负性联想,那么内耗就将持续下去,加深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痛苦程度,最终让我们无法真正走进一段亲密关系。

 

都说「智者不入爱河,愚者甘堕红尘」,但人到中年还想要爱、还敢去爱,是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表现,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更何况,爱与被爱的需求贯穿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年也好,少年也罢,察觉爱、正视爱、表达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其一生不断提升的能力。

 

化用出自弗洛伊德的一句话收尾:

 

 

人生的任何阶段,中年也好,少年也好,最重要的事情基本只有两件:

 

去爱,去工作。

 

 
 
本文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作者:Nemo。近2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精神分析学习,7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二胎妈妈地铁上崩溃大哭:人到中年,别做孩子眼中没用的中年妇女人到中年,能否扛得住生活的“三板斧”?社会的年龄人到中年,指甲盖上的月牙还能长出来吗?夏婳:两情难相知(五)人到中年,为什么都喜欢喝点白酒人到中年,发现一个抗抑郁的好片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人到中年,去留学68岁陈道明“白发照”曝光:人到中年,本事再大,也争不过天道人到中年,突破这3种思维,越过越顺人到中年,为心田除草人到中年的醒悟:人有三不交,事有三不做,忙有三不帮人到中年,有福气的人,都有这13个特征人到中年,吃这几种蔬菜居然这么容易发胖!理工男辞职炒股!千万资产梭哈融创归零,七年投资一场大梦!人到中年,他选择重新找工作!这是令人心痛的投资教训!冯唐:人到中年,不说大话,不要晚起,不能撒谎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学会放弃人到中年,我终于读懂了《西游记》的3个育儿真相人到中年,到哪里去找树洞困境人到中年,突然失业怎么办?牢记这11条人到中年,要过“高配”的生活,富养自己《天道》:人到中年,还沉迷这两件事,这辈子想赚钱难了北京中产家庭远赴北欧:人到中年,半路出国,这个决定值吗?人到中年,远离IT人到中年,谁给推荐一款对头发伤害比较小的染发剂?人到中年,不要和这类人走得太近人到中年,开始变富有的4大迹象人到中年,一定要远离IT?人到中年,一位三甲医院的中层医生遭遇降薪人到中年,我真正抛弃了高跟鞋笼子犹太人的新年人到中年,因为生病,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人到中年,才发现父母一直给我“唱双簧”人到中年,越有目标感,越容易走上坡路金莎官宣小20岁男友,怎么全网都在看她笑话?人到中年,我遇上了尴尬的事...当妈妈学会讨厌孩子后,才能真正开始爱TA人到中年,更高级的活法,就藏在《庄子》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