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万青 责编 / 莹莹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638篇原创文章
临近晚餐的时间,离下班就剩15分钟了,一天的工作已经完美落地。
果不其然,过了几分钟后,老板和颜悦色的从办公室走出来,对着你说道:
和往常一样,老板滔滔不绝,经理七嘴八舌,员工们一脸茫然。
短会开着开着,就变成了半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二个半小时,四个小时....
一场20人,4个小时的会,假设每个员工时间成本是100元每小时。
现在,随便召集一个小会,8000元就花出去了,都没人心疼。
然后指派了一名参会员工,负责整理一下会议纪要,记住:
Who do What by When。(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什么事。)
因为,这份会议纪要,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自己认为的精髓和重点都没有突出。
老板忍住万箭穿心的痛苦,坐下来扶住额头,开始反求诸己:
为什么会议结束,自己脑海中留下的高度总结,会议结论,和员工脑海中的完全不一样?
一周“5+2”,每天“白加黑”,夜里还要总开会,简称“夜总会”。
员工管理自己,通过体内沟通机制,大脑下发指令给双手,信息传递没有损耗。
上级管理员工,通过体外沟通机制,大脑影响别人的大脑,信息传递耗损严重。
“这是没有双方沟通就强加的指令,不是共识,没有受到尊重,拒绝接受”。
所以,你带兵的副总裁、总监、经理,和你有没有共识?
你下面的员工,是不是真的理解你的战略?发自内心接受了你的执行命令?感受到了你的善意?
你有没有耐心的理一理,和员工讲一讲背后的战略意图,利益关系?传达你的善意?
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以员工所具备的信息量,所经历的事情,现有的认知体系和格局等级,
大概率无法通过一个表情,一次会议沟通,就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
讨论结束,很多人并不完全认同计划,于是干活打折扣,甚至阳奉阴违。
开会,本质上是一个商业模式,和一切商业活动一样,是一个有投入、有产出的经济学游戏。
开会的产出,是一组结论,比如说所有人的共识,或者与会者的共创。
晨会开始了,紧接着就是午餐会、招聘会、头脑风暴会、培训会、项目会、分享会、转型会........
打开电脑,屏幕上闪烁着的还是早上9:00钟的开机动画。
第一个建议,是看到过一条来自三星的会议组织经验,分享给你:
开完会了,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才等于落实。
没有基于业务数据报表复盘,没有形成对结论、原因,做出正确的归因分析。
开会如同盲人摸象,为了开会而开会,为了形式而形式。
公司要懂得把本来是要在一天、一段时间里要完成的目标,开始拆解为每一天要完成的任务。
因为很多事情,工作周期可能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为了避免在远程办公时失去目标,我们需要把目标拆解到一个个任务上,把objective拆解为task。
目标要达成,每天的task也就是任务先要执行到位。
举个例子,公司要向客户交付一套非常大的代码,中间可能涉及到300多个功能。
作为组织会议的项目管理者,就需要再把这个目标聚焦到这周干什么、今天干什么。
比如,今天的任务,第一,我要给客户打个电话,谈项目计划,疫情期间在家里完成设计。
第二,我要跟我的团队开会,这个会是要确定我们节后三个主要提案的方向是什么,并且由我的团队交付出来这三个方向的基本设计框架。
你看,把目标拆解为以天为单位的任务,这其实也在训练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每个人,每个小组都可以有六顶不同颜色的,代表不同思维方式的帽子。
最后的话
低效会议,形式主义,会让组织协同遭遇挑战,人心疲惫。
其实开会本身并没错,只是方式不对导致了效率的低下。
团队在一起的时候,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坦诚沟通,彼此信任。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刘润,和我们一起
洞察商业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