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更真实、更精彩的《长安三万里》诗人群像画卷
……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一部深入诗学肌理的文学史,
重新认识早已熟悉的唐诗名篇
与以往所阅读的着重于诗篇解析或者诗人故事的唐代文学解读不同,张一南老师从她擅长的文体学入手,以“诗”这一体裁的发展为主要脉络,我们得以从诗学内部的视角读出唐诗的独特之处。
例如,唐诗的崛起并非遽然的奇迹,而是在充分吸收六朝诗学养分的基础上而崛起的一座巅峰。
唐诗诞生于两个诗学传统的融合:一个是山东士族自魏晋以来沿袭的古体诗,在体例上没有格律的规范,而在审美上则遵循《昭明文选》式的士族审美,崇尚清雅、高标;另一个是南朝的江南士族所代表的宫体诗,遵循沈约等人发明出的严格而协调的格律,审美上推崇靡丽冶艳。唐诗既接受了宫体诗传统中的格律与鲜明形象,又继承了《选》体诗的士人情怀,并融入唐代大一统的盛世局面而造就的开放、大方的时代风格,成就了煌煌唐诗几万篇。
再比如李白的天才。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天才,但这份天才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张一南老师点破迷津:李白的天才是善用规则的天才。他从六朝诗学中汲取了非常多的养分,很多句子都是从齐梁的句子中化出来的,只是他点铁成金了。
书写唐代诗人群像,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期,唐代涌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群星灿烂,永远映照世人。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在他们各自的时代环境中生活、奔走、绽放、寂灭,《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就细细描绘了诗人们所处的具体情境和在诗学图谱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让读者们读懂,诗人们的生命是如何与诗相连的。
如初唐四杰,四杰诞生于唐王朝的初期,他们以惊人的悟性融汇了宫体诗和《选》体诗的两大传统,他们的诞生是诗国盛世的预演。
再比如温润却清冷的诗佛王维,仿佛一直都与朝廷显得疏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出身于山东士族,与统治集团关陇贵族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隔阂。所以后期他一经朝廷的敲打后就心态冷淡下来,去经营辋川去了。
杜甫的童年是“洛阳城里小宝贝”,因为是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但不像《长安三万里》里的小包子那样可爱顽皮,而应是从小就带着几分沉稳的老人气。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在后半生的艰难生活中变得随和、平等,将儒家的精神认真地践行在生活里,在诗篇里。
金句叠出,胜义纷呈,
熟悉张一南老师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张老师的文章句句精辟、篇篇爆梗。在这本《唐代文学篇》里,张老师也继续着同样的创作风格,轻松幽默、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展示那个群星闪耀的大唐文坛,那个灿烂与晦暗交织的真实唐王朝。
对盛唐,她发出一声叹咏:
盛唐真是太短了,没有人能在盛唐里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对于如何理解李白的浪漫,她这样写道:
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实李白的浪漫,是根植于整个六朝的浪漫,整个贵族社会的浪漫。浪漫的意思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而是向往远方,向往高贵。
杜甫的诗才其实在他年轻时就初露峥嵘,张老师写道:
杜甫早年在艺术上已经成熟,追求力量,这包含着少年人对力量的崇拜。
处于中唐之际的韦应物,张老师这样比喻:
韦应物的诗,古朴含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韦应物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服饰华贵、阅尽沧桑但是容颜还没有老去的盛年女子。
在这本为诗人们重新擦净面目的书中,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能作诗的人,永远是人间可遇不可求的瑰宝,诗人所在的群体,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某种美与正义。”
张一南老师的“北大国文课系列”正式收官,这套有趣有料、专为年轻人打造的国文课系列,在传递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要传递古人们曾经抱持的观念与人格,读古典文学,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
作者:张一南
出版社:浦睿文化·岳麓书社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