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复盘解析星舰第二飞,预见何时第三飞?
星舰第二飞赢得高分:成功闯过最难关,星舰持续点火近6分钟,飞行高达148公里
星舰第二飞终于冲破历史的天际线,超乎想象,惊艳世界。但凡历史性时刻,总是值得回看品评、复盘解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回发射现场:以第一现场多角度目睹星舰一飞冲天;对比首飞与二飞有哪些不同;一探究竟B9、S25为何引爆解体;星舰第三飞预判啥时亮相……
▲SpaceX放送的高清慢镜头回放
时隔7个月,星舰再度磅礴起飞,震撼天地。11月18日早间7时许,德州博卡奇卡星舰基地附近的观看点,已经变得热血沸腾。
▲毗邻的美墨边境那一头,同样人头攒动,激情不减。
▲令人窒息的仰角镜头感,恐怕连一境之隔的总指挥马斯克都难得一见。
▲再来品味下,超视距视角的慢镜头回放。
巨龙乍现,威武浩荡,摄人心魄,撼天动地……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似乎都不为过。毕竟这是地球上第一酷的东西。
▲巨龙直冲云霄后,高达146米的集成式发射塔,依旧岿然不动,以钢铁身躯傲视群雄,似乎并没有被巨龙长焰烧蚀过度,捕获臂、QD臂、发射台依然健在……
▲尤其是经过4个半月改造后的新发射台,不仅经受住了最严酷考验,也不像星舰首飞后造成的一地疮痍,反倒印证一个事实:经过发射台基座加固、新增水冷钢板系统、增设火焰偏转器等新功能的加持护佑,经受住星舰第二飞洗礼的发射台,俨然成为坚不可摧的最强堡垒。即便是应对未来的高频发射,看起来也能金身不破。
▲没有对比就没有说服力。这是航拍视角星舰首飞与第二飞之后的发射台对比照,更能凸显升级前后的天差地别。
▲更值得同步对比的,当然是首飞与第二飞。
4月20日首飞、11月18日二飞官方影像同步对比,一目了然:
①点火起飞时长明显有别。
首飞从点火到起飞升空设定时长足足8秒,对发射台及其周边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导致3台猛禽在起飞前就关闭了启动点火程序(由于飞行控制软件判定发动机状态不符合启动要求);第二飞从点火到起飞升空仅仅5秒,从而避免了对发射台、发动机本身的潜在破坏。
②破坏力差异很大。
首飞起飞阶段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令人不堪回首,貌似被地狱火导弹击中,随后还引发一场波及面甚广的布朗斯维尔沙尘暴;尽管第二飞的起飞推力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600吨,却不见首飞那般破坏力。当发射两小时后,SpaceX邀请一些公众人物亲自看看发射现场,这些人感叹道「无法想象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曾发射过最强火箭。就好像明天可以再次发射星舰一样。」
③飞行时长相差一倍。
首飞持续4分钟;第二飞持续8分钟。
④猛禽表现天差地别。
首飞从起飞到爆炸,相继出现多台猛禽熄火甚至爆炸;第二飞从点火起飞一直到热分离后数秒内,一二级共计39台猛禽全部表现优异,按计划点火、持续推进。部分原因得益于B9首次采用新设计的电动推力矢量控制系统(TVC),不仅简化设计及减轻重量,更使得猛禽发动机调整喷口方向变得更精确、更迅速。
⑤一二级分离有无之别。
首飞还没来得及尝试一二级分离,就因姿态严重失控而触发AFTS而爆炸;第二飞却创下首次尝试热分离便一举成功的佳绩。要知道,这可是此次试飞最难一关。热分离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当第一级达到时速566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67公里,迅速关闭30台猛禽的同时,只保留3台中心发动机,并以50%推力持续推进,紧接着第二级全功率启动6台猛禽,这样一连串精准无误的漂亮操作,不仅成功实现首次热分离,而且形成的叠加推力还会加速推进星舰飞船,让飞船减少重力损失,从而提高入轨效能。
⑥自毁响应速度相差很大。
首飞经历了多次箭体翻滚,但未能及时触发自动飞行终止系统(AFTS)爆炸装置,直至延迟40秒后才最终引爆自毁;第二飞一二级双双引爆自毁,却表现出奇得快,以至于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便突然爆炸了。为了避免首飞迟迟未能引爆的危险,星舰团队不仅给B9、S25各新增一组AFTS爆炸装置,而且对触发指令的边界条件做了下调,因此变得很敏感。这才造成很多人的共同感觉「这次引爆自毁太过迅速」。那些趴在reddit论坛里聊这个话题的航天专业粉们,甚至隔空建议星舰开发团队:希望在星舰第三飞到来前能够解决「AFTS过度敏感」问题,别让星舰轻生——轻易就炸了。
▲星舰第二飞SpaceX官方完整视频
美中时间2023年11月18日7:03,北京时间11月18日21:03,第二艘星舰组合系统(B9+S25)成功飞离发射台,超重型火箭B9的33台猛禽发动机全部正常点火,发射升空68秒,抵达最大动压点/也称最大空气阻力点(MAX-Q)。升空163秒后,超重型B9关闭外圈、内圈总数30台猛禽发动机,5秒后星舰S25启动6台猛禽发动机,开始热分离,2秒后S25成功脱离B9。此时此刻,B9、S25都还正常。
升空约173秒,B9进入返航点火阶段,但未能完全按计划启动内圈、中心共计13台猛禽点火程序,内圈其中一台猛禽没有点火,随后中心一台猛禽熄火,紧接着内圈又有多台猛禽接连熄火。
升空约196秒,B9开始出现大量燃料泄漏现象。且明显有碎片从发动机底部喷射出去。直到升空约201秒,B9突然爆炸解体。
有分析人士认为,解体原因疑似热分离后,由于B9过快调整姿态,执行180度空中大翻转,导致剩余燃料过度晃动造成燃料舱压力过大,于是才出现燃料大量泄漏现象。当猛禽再度点火,进而引爆解体。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出于某种未知原因,才导致多台猛禽接连熄火,由此触发对边界条件很敏感的AFTS爆炸装置,最终造成自毁爆炸。截至目前,无论是马斯克、SpaceX,或者FAA都未给出具体原因,只待彻底调查清楚后,再看公布结果。
B9爆炸点位于墨西哥湾上空90公里,按照美国空军定义的80公里即为太空边界,B9已经算是太空葬了。
▲这是由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NOAA)发布的气象雷达卫星监测的超重型火箭碎片云团。
B9太空折戟,S25仍能坚守使命,直奔更高、更远的太空。
从发射升空约161秒成功热分离后,S25凭借6台猛禽(3台真空版+3台海平面版)全功率持续推进长达6分钟,直到升空约486秒,6台猛禽同时闪退,S25信号突然中断,追踪影像显示空中疑似出现爆炸迹象。随后发射总监确认S25自毁解体。
S25爆炸点远在2400公里外的波多黎各岛以东大西洋海域148公里太空。
▲甚至有波多黎各当地目击者,用手机拍下S25快速再入大气层时难得一见的影像。
▲这是由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NOAA)发布的气象雷达卫星监测到的星舰飞船碎片云团。
▲这是由三体引力波制作的星舰飞行及再入路径图。
截至目前,我们仍无法得知星舰S25到底因何原因突然失联、自毁爆炸。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跟隔热片脱落有关系。透过高清影像回放,不难发现星舰S25在起飞阶段就出现了部分隔热片不断脱落的状况,尽管没有证据显示这跟突然失联、触发自毁程序存在直接关系,但隔热片脱落毕竟并不是好迹象。更何况星舰必闯的最难一关,正需要依靠隔热片挑战再入大气层。
据悉,星舰团队已对星舰S28每一块隔热片都做过检测,利用吸盘检查每片附着力。但没有对S25做过类似严格检测。
对于太空船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太空。对于S25来说,此生足矣。而且作为星舰先驱者,S25还突破多个历史的天际线。比如,最长点火时间长达6分钟;最大飞行高度148公里;最高时速超过24000公里/小时。尽管距离轨道速度28000公里还差一些,但已经挺接近这一目标了。毕竟这次发射设定目标就是轨道速度,而不是进入轨道,这次发射属于跨大气层轨道。
我们知道,轨道发射的硬指标:航天器必须达到28000公里/小时、至少达到200公里的轨道高度;亚轨道发射/飞行的硬指标:航天器需要达到6000公里/小时、至少飞到80或100公里高度。而星舰测试飞行属于前者范畴(最大速度7.8公里/秒;远地点高度~250公里),不过星舰前期试飞并不会绕地飞行一圈以上,而是飞越大半个地球后从夏威夷上空再入,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轨道飞行,所以一般称这次为轨道级发射,更专业的叫法:跨大气层轨道(Transatmospheric Orbit,缩写为TAO)发射,因飞行轨道的近地点与大气层高度(美军定义的80公里或者FAI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的100公里)相交而得名。
第二飞尘埃未定,作为看客的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第三飞啥时出现。
首先,取决于SpaceX复盘第二飞需要多长时间,进而迭代下一艘星舰需要更多时间。即使是最乐观估计,少说也要一两个月。
其次,取决于监管部门。根据FAA最新发布的星舰发射许可证附加文件明确指出:「SpaceX需在每次发射后出具监测报告以及年度报告总结,并向FAA和USFWS提交报告调查结果。SpaceX还需协助FAA、USFWS制定、审查和批准最终污染物监测计划,该计划在重新启动发射当天算起,3个月内完成。」
这意味着今后每次发射星舰仍需要每次报批、核准才能发射。只不过不需要每次兴师动众地进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评估」,只需要向FAA和USFWS提交环境监测报告和年度报告即可。针对最终污染物的监测计划,最迟3个月完成审核。从11月18日算起,最迟不会超过明年2月中旬完成审批手续。
所以最保守估计,星舰第三飞将出现在明年2月中下旬。而更乐观的预期:最早亮相于明年1月份。
目前来看,最有机会登场的是B10+S28,因为这一对箭船组合已进行过多次软硬件升级,几乎可以做到今天登场、明天发射的程度。不过,在彻底吃干榨净星舰第二飞拿命换来的第一手经验和教训之前,看起来很美的CP组合还只能台下候场,只有经过快速迭代、最新赋能之后,才有资格登场演绎第三飞。不只有B10+S28这对CP在候场,还有B11+S29、B12+S30、B13+S31……纵贯出阵,跃跃欲试。
远比7个月前的星舰首飞,此次第二飞已经超越了一大步,按照这一快速迭代开发节奏,我们有理由相信星舰第三飞很有可能实现轨道级飞行。
更乐观设想一下,如果明后两年能够进入快速测试期——两月一发的快节奏,SpaceX很有希望赶上原本的星舰开发进度:2024年在轨加油演示;2025年转轨能力演示、载人能力测试,无人绕月测试,无人登月演示……直到赶上最早2025年底的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
这一开发线看似弓弦紧绷,随时都有崩断的可能,但只要不再出现人为阻碍开发、法规条框羁绊星舰项目,SpaceX就有能力兑现这一计划表。毕竟成功总是有惯性的,SpaceX从没让我们失望过。重返月球之旅,我们终会目睹星舰载人登月的那一刻。我们有幸跟马斯克及其「神团队」同处一个时代。因为我们有幸见证一种「神迹」正在显现。火星就在那里闪烁,月球就在那里等候,深空就在那里召唤——召唤科幻级太空飞船——星舰前往探索。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王俊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