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0岁,打个喷嚏就脑梗了!这个症状就是身体在求救,早关注能救命!
关注十月呵护
近年来,猝死、脑梗、心梗……等一些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视线内。
与以往不同的是,发生这些情况的对象,从老年人变成了年轻人。
2019年3月,邵某某因跟赵某某发生口角,最终急火攻心、气绝身亡;
2021年7月,湖南株洲一年轻小伙打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过2个小时的急救,最终无力回天;
2021年1月,25岁的演员孙侨潞(《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的扮演者),因心肌梗塞去世;
2022年6月,安徽合肥一名27岁男青年,因通宵熬夜引发急性脑梗死。
听菌菌心脑血管内科的同事说,他刚开始从医时,看见一个四十岁的人得心梗、脑梗这类老年病都会很惊讶。
而近几年,病房里越来越多三四十岁的患者,甚至20多岁的也不少见。
年轻人得老年病,大家仿佛已经司空见惯。
这届年轻人
到底怎么了?
近20年来,我国20-40岁之间发生心梗或脑梗的病例较前明显增多。
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显示,因脑梗死亡的人数占全国居民死亡人数的22.3%,相当于每五位死者中至少有一位死于脑梗。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在我国,预估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
以前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年来,中青年心源性猝死的比例不断增加。
明明是中老年人才容易得的疾病,却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究其原因,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下,每个人的压力都与日俱增。
房贷、车贷、孩子、工作……一张无形的大手仿佛五指山一样,压在我们的头顶。
而报复性熬夜仿佛成了常态,即使两眼想要进入睡眠模式,但大脑依旧抗拒睡觉:
孩子终于睡了,晚上抓紧玩玩手机;
好不容易放个假还睡什么觉,晚上边吃夜宵边追剧不香吗;
明天又要工作了,今晚玩个通宵玩个痛快;
抖音视频太有意思了,再刷一会儿就睡,结果俩小时过去了……
南医大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徐盛开,曾做过一个大概的统计。
在他的年轻患者中,99%都有熬夜的习惯。
夜晚时,人们本该进入睡眠状态,身体的血液需求量会减弱,心脏也会结束一天工作,进入休息模式。
但熬夜时,为了保证血压,心脏只能更卖力地泵血,工作负荷随之增加。
长时间这样运转,心脏的工作就会乱套。
同时,持续的熬夜,也会让「炎症因子」和「白细胞」聚集,更容易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而且身体供血不足也会使脑部缺血,血液流动速度太慢,时间一久还可能会诱发脑血管的疾病,比如脑梗塞、血栓。
除了熬夜,还有一个显著现象是,大家都变的浮躁了。
或许是疫情之下,经济的低迷让我们压力倍增,又或许是无下限的负面新闻,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我们的情绪极限。
总之,大家都变得易燃易爆炸。
而各种应激反应导致的情绪急剧波动,如吵架、愤怒等,都会让机体的内环境紊乱。
这也会大大增加发生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的概率。
最能引起现代爸妈开启“暴走模式”的,非辅导作业莫属了:
不过,年纪轻轻心脑血管就出问题的原因,远不止熬夜、情绪波动这么简单。
摧毁年轻人心脑血管的
“6个炸弹”
年轻人血管脆弱的原因有很多,这6个埋藏在身体里的隐形炸弹一定不能忽视。
这些原因,恰恰也是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佐证。
正是我们每天抽烟喝酒、机不离手、通宵应酬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让血管不堪重负,忍不住罢工。
如果说上边这些诱因是导火索,那下边这些动作可能就是“催命符”了。
这些动作
让瘫痪来的猝不及防
“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
然而,想你的也许不是人,是阎王爷!
打喷嚏对健康人来说是件小事,但是对血管脆弱(比如有血栓等其他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就宛如体内的一场“小地震”。
它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诱发出血性脑卒中(中风)。
30多岁的小王没想到,只是打个喷嚏,就被送进了ICU,而且诊断竟是脑梗,险些没有抢救过来……
脑血管的意外,不仅仅在打喷嚏时发生,也可能会在上厕所突然用力时出现。
随着现在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吃的精细食物比较多,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再不好,很容易便秘。
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是不信邪,上个厕所将吃奶的劲儿都使了出来。
还以为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最后努力将自己送进了医院。
还有一种情况,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那就是长时间用同一姿势玩手机。
因为一个姿势长时间玩手机,一是处于久坐或久卧状态,会引起血液流动缓慢,供血不足;
二是大脑长时间保持高速运转得不到休息,脑组织营养供应不足,低血糖以及大脑缺氧可引起脑血管痉挛;
三是心情亢奋、激动,处于应激状态中,血压也会随着增高,不停分泌肾上腺激素,加重血管收缩,诱发脑梗死。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我们只要及时预防,避免这些危险情况就可以了。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该戒的坏习惯就戒掉,该减的肥就减掉,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个动作来自行判断、识别脑梗死。
无论你在干嘛,现在放下手机跟着菌菌做:
动作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是否嘴歪眼斜不对称;
动作二:举起双臂,保持10秒以上,看是否有单侧无力;
动作三:聆听讲话是否清晰,有没有口齿不清的情况;
动作四:握紧双拳30秒后展开,观察手掌变白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
如果能马上恢复原来的肤色,就表示血管健康,如果要花10秒以上才能恢复,就要当心是不是有动脉硬化的情形。
当出现其中一个症状的时候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是脑梗,要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病的诱因太多,生活方式好的习惯建立是重中之重。
希望大家都能当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管理好自己,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责编:小楊
撰文:十月菌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