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这几种息肉当心会癌变!尤其第一种,早发现能救命
关注十月呵护
“你的胃里有个息肉......”
“你的胆囊里有个肉疙瘩......”
如果在体检时听到医生这么说,会不会心里一颤?
息肉、结节、增生、囊肿.....
我们的身体总会不经意间就长出这么几个“小肉疙瘩”。
前几天有位粉丝就给菌菌留言,检查出息肉,是不是就离癌症不远了?
今天,菌菌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听起来怪吓人的息肉到底是个啥。
这些息肉癌变风险高
别忽视
我们人体除了对外界而言的表面皮肤,在器官内部还有内表面黏膜。
息肉就是我们人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直肠、宫颈甚至鼻腔、声带都可能出现。
息肉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其中一部分息肉也可能发生癌变。
■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过度生长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可单发、可多发,小的1-2毫米,大的能充满整个宫腔。
小于10毫米的内膜息肉,有25%的可能自行消退,而且越小越容易消失,可能在几次月经来潮后随着内膜的剥脱消失。
大多数子宫息肉都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有癌变的风险:
绝经前的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风险较低,绝经后特别是伴有阴道出血的癌变风险较高。
菌菌知道我们的用户年龄较小,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家里长辈的体检报告,看看有无异常。
■ 肠息肉
在所有的息肉中,肠息肉最为常见,是由局部黏膜增生、增厚形成的隆起样病变。
肠道息肉有没有癌变风险,要根据肠息肉与肠壁的连接方式、大小、范围、数量、形态、病理分型,以及家族肠道肿瘤史等来判断。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都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只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不一定要切除。
但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都属于肿瘤性息肉,是有癌变的可能的,而且息肉越大,癌变的风险就越大,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但不管是哪一种息肉,菌菌都建议大家及时到消化内科看看,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 胃息肉
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通俗点说,就是胃上长了肉疙瘩。
小的时候一般没啥症状,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的。
胃息肉会不会变成癌症,要看胃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癌变,直径≥1cm的癌变风险可能会增加。
如果息肉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要手术切除,无癌变风险或癌变风险很小,息肉也很小的可随访观察。
■ 胆囊息肉
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只有约5%的有癌变风险。
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从多方面来看,而且最终要依靠病理活检才能确定。
胆囊息肉的处理,医生需要结合大小、症状、病情变化、单发还是多发等多种因素来判断。
一般对于无症状,且无恶变风险,也比较小的息肉可以定期随访观察,有症状的或息肉较大的就要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其实看到这大家也就明白了,不是每块息肉都会癌变,息肉转变为癌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检查出息肉不要过于害怕,但也不能忽视,一定要正确看待。
三步
预防息肉成癌
■ 尽早检查
虽然大多数肉眼可见的息肉变成癌,需要5-10年的时间。
但是越早发现并配合治疗,就有机会让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所以大家一定要定期体检,有症状的话及时就诊,别怕麻烦,这也是为了咱自己的身体不是!
■ 遵医嘱,该切就切
检查出息肉后,如果需要切除,不要抵触,一定要听医生的话,该切就切。
现在息肉的切除手术已经很成熟了,安全性高痛苦小。
比如有的胃息肉,做胃镜检查时就可以切掉,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 定期复查
息肉手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不要觉得切除之后就万事大吉。
息肉可没那么乖,如果你的生活习惯和体内环境都没有改变,那息肉还可能复发甚至癌变。
因此,即使切掉了息肉,也一定要定期复查!
对于息肉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后天刺激导致的息肉甚至恶化,我们还是有挣扎空间的,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都非常重要。
虽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是检查出息肉后也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转发+在看,帮助更多人了解清楚息肉这个“害人精”!
责编:廿壹
撰文:十月菌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