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技术,绿色导管室房颤消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但传统导管消融需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透视清晰度有限,且患者需承受射线的伤害。绿色电生理技术能够实现“低害,安全,精准,高效”的治疗效果,喻荣辉教授原创的T3D无射线穿刺房间隔技术,实现了无X射线的绿色导管室房颤消融。在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 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喻荣辉教授带来了题为“绿色导管室中房颤消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的精彩报告。本文整理要点内容,以飨读者!
1.T3D技术的起源
➤ 2015年,喻荣辉教授在波士顿国际房颤会上首次演示T3D技术,全程无射线的手术过程体现了绿色导管室的可能性;
➤ 2017年,成立首家无射线导管室(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由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压力导管+经胸超声组成。
2.安全精准的绿色导管室房颤消融流程
绿色导管室中房颤消融可实现无需X射线的消融操作,具体流程如图1。
图1 绿色导管室中房颤消融的流程
3.T3D的重要性——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的深度拓展
T3D中的“T”包括两层含义:
(1)Total 3D
➤ Total Process:全程无射线;
➤ Total Types:除适用于房颤消融手术,还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
(2)Touch 3D
➤ Touch Reconstruction:应用触感重建模型;
➤ SmartTouch Catheter:应用压力消融导管消融。
4.T3D技术核心理念——心内导引系统可视
通过将导丝或穿刺针连接到CARTO,使其实时位置在三维视窗中显示(图2)。
图2 将导丝或隔穿刺针连接到CARTO的新设置
5.T3D2.0——IT3D技术
➤ ICE技术视界为二维图像,狭角视野;
➤ T3D技术视界为三维图像,广角视野;
➤ 2018年,成功实现了ICE技术和T3D技术的结合,即IT3D技术,迎来了绿电双引擎时代。
6.术前T3D接入
将起搏测试线作为二级尾线,一端接在导丝尾端,另一端接入刺激线转入pinbox中将信号转入Carto。需要:起搏测试线、pinbox、刺激线。
7.术前影像的重要性——CT3D(T3D融合CT)
右位心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移至右侧的总称,发生率较低,传统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采用T3D技术结合CT,即CT3D技术,可构建左心房模型,进而降低手术难度。
8.IT3D房间隔穿刺流程
相较于传统手术,IT3D技术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整体手术时间不超过10分钟(表1)。
表1 IT3D房间隔穿刺流程
9.卵圆窝电位分析技术使T3D穿刺更加准确
喻荣辉教授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窦性心律还是房颤心律,卵圆窝中心点电位和卵圆窝周边电位均具有显著差异(图3)。卵圆窝中心电位最小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达91%。
图3 窦性心律和房颤心律时卵圆窝的电位特征
1.房颤消融的目标
X射线指导下的穿刺、T3D以及IT3D技术均为房颤消融的手段,最终目标是房颤消融成功。房颤消融成功包括两个理念:
➤ 量化消融:房颤消融核心要素,电位标记贯彻始终;
➤ 固化消融(定式操作):减少意外的重要保证。
2.绿色导管室操作陷阱及解决方法
➤ 血管迂曲以及解剖变异:术前影像学以及年龄限制;
➤ 锁死组织:导管选择,简化操作,减少打弯以及旋转;
➤ 导管打结:固化消融,合理用鞘,弯进直出;
➤ 心包填塞:全程超声监测;
➤ 心包穿刺:无射线心包穿刺技术以及转运机制。
3.绿色导管室操作与常规导管室操作的区别
2021年,安贞医院对绿色导管室助手(进修医师)进行了调查,探索绿色导管室操作与常规导管室操作的区别以及极低射线下操作的注意事项。研究结果显示:
➤ 只有3/18的助手认为绿色导管室操作与常规导管室操作没有区别;
➤ 绿色导管室操作更依赖超声和T3D技术;
➤ 绿色导管室操作需熟知原理、熟练流程、熟悉注意事项;
➤ 尽量减少放射线,但不能人为避免使用射线,该使用时应果断使用。
➤ 绿色导管室在在三维导航、压力指引、电学标记以及超声监测下,实现T3D技术;
➤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完善绿色导管室的危机处理机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