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海首届rama外滩建筑节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刷屏模式。戴卫·奇普菲尔德及其团队历时17年打造的上海洛克·外滩源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呈现在公众眼前。他作为艺术总监也亲临现场,与大众对谈与交流“公共空间”议题,一时间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2023年无疑也是事务所的高光年份,经历了长久、坚实并连贯的作品积累,戴卫·奇普菲尔德更是获得普利兹克奖。在接下来的2024年,事务所又将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作品呢?让我们在临近年末的时候一起盘点一下。
Hertogensit住宅位于鲁汶大学城的边缘,建筑已于今年9月基本封顶,住户在2024年春季即可入住。项目是前医学院重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总体规划要求在城市中世纪城墙的碎片和代勒河支流之间的狭长场地上建造一座14层的塔楼,连接9栋联排别墅和一栋4层的公寓楼。在方案中,联排别墅与城墙平行,北面与塔楼相连,南面与公寓楼相连。整个设计试图通过统一的建筑语言如灰色砖墙与相似大小的生活单元来将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同时依据不同需求与所处环境塑造立面,最终呈现出具有强烈雕塑形式的外观。塔楼部分每层有两间公寓,顶部还有一间顶层公寓。较低的楼层与北部的新公园紧密相连,而较高的楼层则可以欣赏到鲁汶中心的景色。大阳台充分利用了这些景观,同时也尊重了南面联排别墅的隐私。
联排别墅沿城墙开辟了一条新街道,将前方的三层与后方的四层连接起来。每栋联排别墅都有一个花园,面向迪杰勒河支流。四层的公寓楼主要包含较小的出租公寓,还起到将联排别墅与现有邻近建筑连接起来的过渡作用,将项目进一步嵌入社区。整个方案带有浓厚的戴卫·奇普菲尔德色彩,面向复杂的环境与场地,平衡并整合各项关系,最终呈现出的内敛却永恒的状态。斯洛文尼亚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布莱德镇,是最美风景区之一。项目实际设计于2016年,但直到今年还在施工中,预计2024年落成。这座新的艺术馆主要容纳私人收藏,包括斯洛文尼亚和国际艺术家的各种艺术作品,也是当地市政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旨在为地区的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博物馆的设计主要基于两个因素考虑:周围的景观及艺术品的尺寸和规格。建筑嵌入倾斜的场地,屋顶坡度与山坡相呼应。体块形状根据空间要求进行调整,同时保持连贯性,最终生成一系列具有不同氛围、尺度和光线条件的空间。通高的基弗画廊(Kiefer gallery)通过锯齿状的屋顶排列将光线引入室内。上层画廊均通过过滤天窗照明、大观景窗和通往雕塑露台的通道与周围环境相连,可以看到城堡的景色。与之对应,底层的画廊基本采用人工照明,营造地下氛围。博物馆入口位于基地的最高点。它由柱状的门廊组成,面向公共广场,提供了一个在景观中探索装置和雕塑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建筑表面的材料、节点设计事务所均与当地工匠合作开发,由此可见戴卫·奇普菲尔德对“本地特色”或称之为“地方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巧妙地将当地材料、技术与设计结合起来,既遵从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又灵活地适应周围环境。博物馆距离设计已经过了7年时间,终于临近开放,官网也开始预热。一个建筑的落成实属耗时与不易,这也使人有机会窥见更早期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并感受到其设计中超越时间、始终如一的精巧与独特。该项目为建筑改造项目,处在桑坦德银行所在地,计划于2024年向公众开放,使其成为城市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更为活跃的一部分。在它的新角色中,建筑将成为一个收藏馆,并面向市民开展多样的活动。自1923年以来,这座建筑及其纪念性的拱门便形成了城市海滨的独特部分,俯瞰着佩雷达花园和桑坦德湾。尽管它的外观很统一,但其实最早是由两个独立的住宅建筑演变而来,随后由桥接街道的拱门连接。历史上数次地修改导致了其以家庭为主、各种风格及用途折衷的内部布局。设计在保留空间特征及个性的同时,通过局部封闭拱门的上半部分,强化了立面的中心感。玻璃的使用也使得建筑内人的动线及行为是可见的。这标志着街道立面的渗透性,建筑功能由银行转变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场所。尽管采用了玻璃,拱门仍保留了城市特质,是可识别的视觉元素。建筑内部由一系列单层或通高的空间连接组成,多样的类型将适用于各艺术品的范围和规模。现有的窗户将过滤的光线引入画廊空间。顶楼的画廊通过网格天花板来形成柔和的自然采光。除了展陈部分,建筑还将容纳多媒体空间、咖啡馆和书店。屋顶的公共露台结合休闲空间,营造集会的场所,并提供了俯瞰海湾和城市全景的绝佳视角。在整个设计中,戴卫·奇普菲尔德体现出一贯对于文化场所的关注,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容纳与展示艺术的空间,更多的是将项目放置在更大范围思考,将体验动线与城市交织,打破界限与隔阂,邀请公众的参与。其对于旧建筑的利用也微妙而有力,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延展出新的语言与功能,建立起空间的连续性。K project是事务所较为近期的竞赛获胜方案,将于2024年开始动工。项目为韩国一家IT公司的新总部,位于首尔圣水区。设计将建筑定位为一个灵活的基础设施,以适应公司现在和未来的各种活动。这个概念希望建筑不是单一、固定的建筑形象,而是利用公司和社区的生活和能量来为总部定义一个强烈的身份。这在视觉上通过动态的立面实现,也通过建立在周围城市生活基础上的多用途中庭和文化综合体来完成。建筑的基础设施概念围绕“硬件”和“软件”展开。硬件包括五个大型开放式楼层,由八个垂直圆柱形核心筒打通楼层的流通和服务。软件则包括一个灵活的地板系统,该系统内置在硬件板之间作为夹层,每个结构层之间通常有两个夹层。轻巧的结构支持工作空间的灵活配置和重新组织,允许增长和适应未来的工作协作方式。硬件楼层之间的幕墙系统旨在打破上层建筑的规模,并为围护结构增加多样性。凹进式的立面创造了室外露台和花园,形成与外部界面的互动,立面由外部百叶保护,以减少光反射和太阳热量的积累。作为Seongsu地区的一部分,新总部也尝试融入社区并增强社区的多样性。三个城市广场围绕场地的周边扩展出公共领域,作为建筑的入口庭院。周围的有机城市肌理延续并渗透进较低楼层,并向公众开放。建筑一、二层共同形成一个围绕中央广场的零售和文化活动环。顶部照明的中庭为可变的活动空间,也可以作为进入建筑内其他公共空间的枢纽。硬件的坚固及耐久性和软件对未来的适应性是一个强有力的“可持续”概念,这使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与生长,确保其长久的使用。此外,这种灵活性意味着建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改造和利用,为Seongsu社区提供多样的社会基础设施。从设计语言来看,这似乎是事务所较为少见形式,图纸中甚至出现了乍一看神似OMA的分析图,但实际上,这种可持续理念的贯穿与实施也是近年来戴卫·奇普菲尔德逐渐探索的关键词。除却建筑形式,他认为,面对建造和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可持续议题,建筑师肩负着介入社会与环境的职责。在采访中,他曾提到,建筑师体系已经过时,当下的实践需要想得更多,并努力成为各方的桥梁。显然,K project是契机也是实验,它的落成与使用值得期待,也许也会成为未来集合空间的标杆。住宅、改造、公建,戴卫·奇普菲尔德事务所在接下来一年中的重要项目囊括各种建筑类型,呈现了丰富的样貌。设计也保持着一贯的水准,谦逊地面向场地,为社会与城市赋予共存、交流的场所。浏览下来不难发现,事务所对效果图所传达出的氛围也尤为考究。通过环境的还原、细节的塑造、人物的刻画、色调的处理等,将空间的场景感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或许也是事务所控制落地效果的秘诀之一。奇普菲尔德曾提到自己的建筑观:“建筑可以对我们的仪式和日常生活进行强化、支撑和帮助,我最喜欢也是最享受的生活体验是让平常的东西变得特别。”期待未来项目的建成,使人们能够在实体空间里感受优雅与诗意。https://davidchipperfield.com/projects/hertogensite-residenceshttps://davidchipperfield.com/projects/lah-contemporary#modal:project-detailshttps://davidchipperfield.com/projects/paseo-de-pereda-912https://davidchipperfield.com/projects/k-projecthttps://www.archdaily.cn/cn/1006652/luo-ke-star-wai-tan-yuan-geng-xin-xiu-shan-dai-wei-qi-pu-fei-er-de-jian-zhu-shi-wu-suo、https://www.archdaily.cn/cn/997525/2023-nian-pu-li-zi-ke-jiang-de-zhu-sir-david-alan-chipperfield-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