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该如何看待美国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不要动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理性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与竞争。
中美关系缓和了,但是很多国人对美国的看法还很偏激,虽然他们做到了“开眼看世界”,但没有“正眼看世界”,仍然用自己的逻辑去套用美国,并用阴谋论的方式解释中美关系。
今天我就四个问题论述下我们该怎样看待美国,如何理性的理解中美之间的分歧与竞争。
1、客观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
第二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实际上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非全球化的失意者。中国的立国之本是制造业,制造业就需要外部的原料和市场,中国的经济腾飞离不开2001年加入世贸。当下的国际秩序对我们是利大于弊。
正因如此,当特朗普开启逆全球化时,中方才会激烈的反对,鲜明的反对”小院高墙“,并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这实际上代表了中方对自身利益的认知,这个认知是相当准确的。
我们还要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中国仍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尤其是在涉及”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落后于美国。美国的政治、金融、军事影响力仍很强大,当下的国际秩序仍是一超多强。中国目前没有取代美国的实力。
纵观历史,霸主的更迭很少是“老二通过武力击败了老大”,而更多是“老大因为内部问题自然衰败”。一鲸落,万物生,只有曾经的霸主因为内部问题衰败了,其他国家才有争夺霸权的机会。
但现在,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走向崩溃。
2、不要动辄鼓吹“美国崩溃论
对于美国崩溃,网上已经发展出十几种美国崩溃论,包括“移民摧毁美国;白左摧毁美国;华尔街摧毁美国;政治极化摧毁美国等。
其中不少理论,还是美国人自己提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支持特朗普的匿名者q、美国的极左人士,都为国内自媒体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与国人不同,美国人一贯喜欢唱衰自己的国家,自2010年统计开始,大部分美国人就一直认为国家走在错误的道路上,2021年国会山事件后,华盛顿邮报更是将封面改为“民主在黑暗中死亡”。
美国人惯于夸大自己国家的问题,往往误导竞争对手。
1970年代,勃列日涅夫看到美军撤出越南的狼狈相和美国知识分子唱衰国家的文章,误以为美国已经彻底衰落,从而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这直接透支了苏联的国力并导致其在1990年代的崩溃。
80年代,以傅高义为首的美国学者竭力唱衰美国,鼓吹日本,傅高义还写出了畅销书《日本第一》,认为日本人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均优于美国。这让日本人深信自己的优越,从而忘记了自身的问题。
100多年来,唱衰美国的声音太多了,但美国仍然存在,且实力不断增长,这充分反映出美国的韧性和纠错能力。
很多国人不了解美国,认为游行多就代表要亡国,其实美国今天的游行规模远比民权运动时期要小,只是媒体的发达让今天的分歧更加可见。
而且一个国家是否崩溃,不取决于冲突的规模,而是冲突的性质。美国如今虽然有大量社会运动,但是这些运动都是高度体制化的,它们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即使是最激进的群体,也仍然通过法律和选举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崩溃,首先是他的人民不承认既存的法律和规则,美国并没有这种情况。
也许唯一的例外是2020年大选,特朗普公然否认选举结果,并煽动支持者用暴力手段篡改选举结果,但去年中期选举,其他共和党政客并未效仿特朗普,而是坦然接受败选的现实。这表明美国内部的社会共识仍然非常强大,宪法仍然具备很强的公信力。
只要宪法和选举这两个共识在,美国很难崩溃。对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3、不应妖魔化美国,要理性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
既然美国短时间内不会崩溃,我们就还要和美国共处,既然有共处,就不能动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必须客观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
中美之间确实有竞争,但远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中美双方,仍是谁也离不开谁。
即使到今天,美国反华声音甚嚣尘上,主流也仍是竞争不对抗,决策基准仍是理性的、具体的国家利益,政策目标也是遏制中国而不是摧毁中国,一个崩溃的中国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在美国,也是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
拜登虽然多次打“擦边球”,但仍然坚持一中原则,并努力恢复两军高层对话,还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其传达的含义非常清晰。
中国方面,我们更是明确提出“无意同美国进行制度竞争和意识形态对抗,也无意挑战、取代美国。”中美双方的冲突,其实都带有防御的性质,因为对彼此不了解,产生了误会,做出了应激反应。但这种误会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消除。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几乎没有经济联系,意识形态高度对立,但仍然没有发生热战,相反,美苏两个大国还多次在关键时刻达成共识,避免世界陷入毁灭的危机。美苏之间都能达成共识,遑论中美。
至于两国内部的极端声音,更多是内政需要,对此要客观看待,不宜高估。
4、认识到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内部不是铁板一块
国人还要摒弃另一个误区,就是将中国的思维套用在美国身上,不能认为美国内部是铁板一块,忽视了其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建构逻辑是自下而上,美国各州乃至最基层的社区都拥有广泛的自治权,联邦层面,美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能管白宫,管不到国会议员和大法官。
国家这么大,民众又有自治权,这样一个社会,必然存在多元的声音,政府很难禁止和打压。在对华问题上,也必然存在亲华派和反华派。
我们往往只看到美国的反华派,但很少注意到亲华的声音。其实美国的亲华派是不少的,比如美国商会,就一直为取消贸易关税和出口禁令奔走呼号。
还有美国的青年群体,其价值观相对老一代美国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更中立,对美国的霸权表示怀疑,对外界的态度也更友善,在共和党主张封禁TikTok时,也是年轻人站出来坚决反对。随着美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逐步进入政治舞台,中美关系势必产生重大变化。
在政客中,也有不少亲近中国的力量,比如加州州长纽森,新生代议员乔恩·奥索夫以及民主党进步派。即使是与中国有过冲突的政客,也不赞成无原则的反华,比如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虽然主张和中国竞争但不支持封禁TikTok,茶党成员兰德·保罗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反对中国,但也不同意封禁TikTok,认为这会动摇美国的立国之本,不能为了国家安全而牺牲言论自由的原则。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看到美国内部的分化,意识到美国内部存在大量可以团结的力量,绝不能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和意识形态陷阱。越是到关键节点,越是需要理性务实的精神和持久的定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