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公布日军侵华照片的博主遭死亡威胁,但不后悔!有些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

公布日军侵华照片的博主遭死亡威胁,但不后悔!有些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

社会



近日,美国一名典当店老板在TikTok发布视频称:

自己收到一本寄卖的二战时期相册,里面竟有许多张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相片
这名典当店老板名叫埃文·凯尔(Evan Kail),他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
9月5日,埃文·凯尔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时发声表示:视频发布后自己的压力很大,甚至在网上还收到了一些“死亡威胁”,但他从支持者那里获得了很多力量和支持。
埃文作为一名美国合法持枪者,埃文本来只有携带枪支的习惯。
现在他经常穿着防弹衣出门,他不后悔发布了视频公布此事,但为自己一开始在视频中可能出现了表述错误道歉,“我可能不应该在描述这本相册时使用‘南京大屠杀’的说法,给大家造成了虚假的希望,那些照片可能是关于上海的。”

目前,他准备把这本相册交给中国的博物馆,也希望美国有博物馆能帮忙创建一个电子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凯尔说,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会派一位摄影专家来鉴定这些照片的真伪。
发布视频后,埃文·凯尔说自己也感动流泪了好几次,与网友交流,还收到了网友送的鲜花,这些都给了他力量。

这本相册最初面世时,埃文·凯尔曾发视频表示,他收到的那本要求寄售的二战时期相册里面,有许多记录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彩色照片


埃文·凯尔公布的部分相册内容

01

由于一些照片过于血腥和TikTok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定,埃文·凯尔不能公布彩色照片。

但他郑重地表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恶劣的暴行之一,二战最恶劣的暴行之一。


他在视频中表示,希望有正规渠道联系他,将这些照片保存下来。

这一视频短短几个小时已经让几百万人认知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引发全球网民巨大关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9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馆方正在积极回应视频中外国人士提供的线索,已通过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多个渠道联系对方,但截至目前尚未与对方取得联系。


9月2日,埃文 · 凯尔再次发布视频,称他在TikTok上收到了很多评论,有些网友甚至不知道这段可怕的历史。

也有网友留言:“日本人和纳粹一样可恶!”。

埃文根据相册内容猜测,这本相册里的照片全部由一位驻扎在东南亚的士兵拍摄,内容是二战时期东南亚和中国的照片。


这名士兵曾经身处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所以才能拍摄出这些照片。

埃文 · 凯尔称,原本准备寄卖的相册主人绝不会将此相册交给日本政府,“博物馆是这本相册的唯一归宿"。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那些日军暴行照片)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比网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还要残忍的照片”,表示“所有人都应该看”。


他不会在视频中添加背景音乐,也不会喊他平时喊的口号,因为非常不合适。

这位典当行店主自称大学主修日本研究,曾学习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当时他的大学老师告诉他们,(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大部分照片证据都被日军毁灭,只存留少许照片。而这本相册当中的摄影师拍下了那些他只在文字中读过的罪行。


“要知道还有人否定发生过南京大屠杀,而那些人的理由是‘没有什么证据’。”埃文·凯尔说,“我找到了证据。历史注定会重演,而唯一能阻止重演的方法就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埃文还说,希望越多人能看到这些照片越好,已有包括新闻周刊和滚石杂志在内的美国媒体联系了他并进行了采访。

埃文强调,即使相册不是真的,但它已经让很多人了解到二战的那段历史。目前,埃文正在寻找当地的专家进行鉴定。


02


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凯文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的一些照片为早就公开发行过的照片,可以在网上找到。

另外,枭首示众的照片上有明确的“上海”字样;


火车站有明确的“上海北站”字样,但照片的注明为日寇轰炸,照片可能拍摄于淞沪会战时期;

照片中可能还混杂着晚清处死王维琴的组照之一;

一张注明“Nanking Road”的照片,可能是拍摄于上海南京路,照片中的人是淞沪会战中惨遭日寇轰炸罹难的老百姓……


凯文·埃尔表示,所谓的彩色照片,实际上和现在的彩色照片完全不一样。

只是不同于1930年代的普通黑白照片,属于“有色照片”,照片全都非常清晰。

无论这些照片真实与否,我国的博物馆机构都会仔细核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环球时报》表示,馆方对文物收藏有很严格的程序,专业鉴定是其中很重要的步骤。馆方每年都会开展相关文物征集、文物捐赠工作,目前最重要的是联系到视频中的外国人士核实信息。

后续工作如何展开,将基于核实过的具体内容研究决定。

但凯文·埃尔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要知道还有人否定发生过南京大屠杀,而那些人的理由是‘没有什么证据’。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这句话,不是口头随便说说就完了的。

曾参与东京审判的梅汝璈法官去世前写下的话仍发人深省:“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03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石壁墙上,用中英日等多国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

它向世人昭示着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也让国人铭记曾经遭受的屈辱与伤痛。

多年来,却不断有人以各种“理由”质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是否达到30万之多。

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企图通过歪曲事实来证明人数的“不精确”和“不客观”从而否定大屠杀的罪行。

日本电视台播放战后70年系列报道之一——《南京事件》,节目最后承认当时日军确实发生了对中国人的虐杀。
可是后来在谈论南京大屠杀这件事时,他们却开始质疑当年的数字。
一位日本在华留学的女大学生说:我只记得我们的教科书上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日本军队杀害了中国人。可是究竟有多少被害者,书上并没有记录。
被篡改的日本教科书
因为没有姓名,这些人全都要被历史遗忘。
2001年日本《诸君》杂志2月号对大屠杀派、中间派和虚构派的问卷调查介绍,在接受调查的23人中,大部分人认为死亡人数无限接近于0
小部分人认为死亡人数在4~5万左右,他们只是承认日本军队在攻占南京期间,曾发生过对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俘虏的小规模屠杀。

于是,这场30万受害者的暴行就慢慢演变成了一场死亡人数只有4~5万人的小规模屠杀。
而这些数据,竟然会被一群人逐渐相信。
可三十万人是事实,而不是一个“政治数字”。

我们今天讲“南京大屠杀”,采取的已经是保守数字,即严格限定了时间、空间范围。
实际上日军在“南京市政府所辖12个行政区以及近郊之江宁、句容、江浦、六合等县”以外,在上海金山、上海宝山、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安吉、扬州、盱眙还屠杀了1000-11000余人不等。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0余位美国证人,100余份书面证词和证据全都指证了这个事实。


作为历史的流动传承者——
一代又一代的人,
最可怕的,莫过于遗忘。

不被记住的人,等于被抹去了活着的痕迹,尸骨无存。

看看之前香港的“毒教材”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青年会走上街头迎合分裂国家?

看看日本的历史教材就知道,为什么这个国家的青年完全不了解“南京大屠杀”?

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为谁培养人?


04

还记得之前那个引全网震怒,公然质疑南京大屠杀的女教师吗?

她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言论,
直接否认了南京大屠杀死难30万人的事实: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很多话里,她还否认中国有5000年历史……


最后她还说,不要去记恨日本,要学会自我反思……

这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枉死的视频,引起轩然大波。

视频中,该教师不仅告诉学生南京大屠杀并没有30万登记在册的死亡名单,可能实际上只有3万,或者是三千而已。

她还告诉学生,不应该永远去恨,应该反思战争是怎么来的?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欺骗吗?
陈列在南京大屠杀博物馆的纪念碑是虚假的?

所有人的感情就这么被利用了吗?
一场令人发指的战争,却沦为可耻的“骗局”?

如果没人阻止她的言论,她的言传身教,就这么在学生们心里悄然埋下种子。


05

2000年日本留学生长谷川弘一的一封“辱华贴”,当年疯狂转载于各大报纸,有人反对,但也获得了一大批支持者。

文章节选

在这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谷川弘一竭尽所能的鼓吹日本“铭记历史”的态度和精神,反而是中国人被日本人视为“遗忘历史”的民族。

支撑他观点的证据是——

日本人将打败北洋水师的战利品一直放在东京的一个公园里。

并且谷川弘一在文章中一直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战争狂热国成了谷川弘一眼中“铭记历史”的表率,随着这篇文章内容的不断传播,逐渐演化为更多人对日本文明的吹捧。


同年,大象公会黄晋章写了一篇《难道我们不是劣等民族》的文章,不仅将留学生谷川弘一的文章一顿猛夸,还点名批名中国人的劣根性。

他在文章中说:

“一个轻易就原谅叛徒的民族的确没有太多的资格指责日本人美化战犯。而且,十三亿中国人真的有多少人能讲清楚‘南京大屠杀’?

“我今年三十岁了,十二岁之前是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瞧我国的教育)但我倒是从《儿童文学》中知道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知道有个姓‘飞鸟’的日本小主人公有放射后遗症......”


最后他说:

“电影教育我们日本鬼死是怕死、愚蠢的,从不知道他们是多么的凶残和顽固。难道该深刻反省的只是日本人?

当然这些言论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历史框架的否定。

2007年,一部“推卸罪责”的历史著作在中国出版——《军国的幕僚》,这本书几乎是把整个中国官方对侵华战争的框架性描述否定了。


书中这样写道:“1937年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并非一场有预谋的要灭亡或全面吞并中国的侵略战争。即使到1945年,日本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本书把所有的罪责都归于“日本的幕僚”,是他们耽误了日本的前途,却没有说,到底是什么让日本社会产生如此多的“战争狂人”。

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好在,尽管此类歪曲事实者众多,

这份历史的真相,关乎中国民族尊严的事实,

依然有大批国内外正义之士在守护。


06

张纯如,一位华裔美国人。

她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写《南京大屠杀》时,她也不过二十几岁。

她的书中,留下了大量真实的泣血记录。

为了还原真相,她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

尽管“气得发抖”,经常失眠、做噩梦,经历体重骤降和头发掉落,张纯如还是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酷刑,一字一句地写了出来。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纪录片海报

成书后,她遭遇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因为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使她只能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她患上忧郁症。

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年仅36岁。


93岁的常志强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1937年,他目睹了父亲、姐姐、弟弟被日军残杀,胸口被刺伤的母亲在挣扎着给2岁的弟弟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死去。

如今常志强不断教育后代要铭记那段历史。他说,我有义务来传承这段历史。
 
来源:视频截图

段月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任副馆长,她在51岁时接下制作一部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任务。


通过查找整理资料、开展实地走访、寻找重要历史见证人…最终历时半年完成这部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20多分钟的影片。
 

夏淑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她在1994年踏上日本国土,成为战后第一个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那时的她65岁。

2006年8月2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新闻发布会上激动万分。

从2000年到2007年,夏淑琴先后在中国法院和日本法院,与日本右翼斗争,两次告赢了日本右翼。

不仅给少数人企图否认史实的行径以有力回击,也开辟了从法律层面上维护史实的路径。

2006年6月3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前排右四)在日本东京与支持者手持“不许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横幅走向东京地方法院。


07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没有任何错,也不需要为战争的后果反思,更不应该沉浸在他人精心编织的谎言中。

尽管大屠杀已经过去85年,我们仍旧没有资格替任何一位不幸罹难的同胞,去原谅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

罪行永远是罪行。

自始至终,日本政府仍然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幸存者及其家属,还有那座曾被中国人鲜血侵染的城南京,

一个正式道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44岁京东副总裁患绝症直播带货:中年人的“黑天鹅”,永远不知道从哪个方向飞来戈尔巴乔夫逝世:被遗忘的最后三十年亲家之间,永远不要说这四种话,别给各自儿女留下隐患越南只是小威胁,墨西哥才是大威胁?《隐入尘烟》票房逆袭,看哭所有人:他们“卑微”的生命,不应该被遗忘!突发!今天!全悉尼人都怒了!甚至发出死亡威胁,州长也放出狠话!交通已瘫痪,华人注意安排出行!政府决定砸110亿做这事了!【时事】父亲暴打性侵六岁女儿的嫌疑人,面临坐牢:不后悔!“下一个轮到你”:因声援鲁西迪,J.K.罗琳再遭死亡威胁陕西女记者拍3000张“遗照”上热搜,真相触目惊心:这2.6亿中国人正在被遗忘……七月的紫色浪漫---薰衣草后居家时代,老年人不该被遗忘澳洲店主遭遇送花圈威胁,行业内卷过分操作!父亲暴打性侵六岁女儿的嫌疑人,面临坐牢:不后悔!小镇做题家活该被嘲讽?努力的人本就不该被看不起纽约小记:寻味江南珍视与克制的欲望审视,《被遗忘的时光》高格局下的都市奇幻剧新解(老友记第二) 一面埋汰老公 一面不离不弃 只有她是特例男人练腿,才能不后悔!常德细菌战受害者:日军罪行不会被遗忘这个医疗大V创业了:不后悔,但有点后怕刘润:稻盛先生,永远不会被遗忘学区房=永远的神?我来告诉你,永远有多远海外趣事 火车上的华裔众生相(三)偕太太度假火车上邂逅一群艺术家大妈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打捞历史的真相”你可曾知道上海这个被遗忘的角落江岸沿江线的日子,永远不无聊牛牛的小学一年级就分科,语数英里选了这个科目,全家不后悔!著名作家遇刺被连捅10刀,罗琳发声也被死亡威胁!疯狂追杀33年致百人死亡【提示】百年“天后宫”“慎余里”修缮后亮相,苏州河静安段有这些历史老建筑脾气爆,又败家!转身嫁给男神影帝被独宠30年:女人懂得这点,永远不愁没人爱!太赞了!这一天,让所有人难忘……对付小人,只需五招,永远不再吃小人的亏侵华日军的儿子,借钱28亿日元为长江拍了部豆瓣9.6分的纪录片饶毅这位校长正在严重误导学生口碑已炸 !她美得如此撩人,却被遗忘太久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