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好跟孩子聊个天?其实不难
说起来也蛮有意思的,小时候开家长会,我们班主任每每在聊到关于家庭沟通的这件事,就会拿我和我爸妈举例子——“xxx家的交流就做得非常好”。
怎么说呢,老师的夸赞更像是肯定了我的某种心态,仿佛在说:“我和我父母的关系还不错喔,我们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和交流”。
不过,这件事是我最近在看《跟孩子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时才意识到的。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好”的要素说多也多,说简单也特别简单,无非就是聊天的内容、方式、反馈和一段对话的可持续性。然后你翻开这本书,就会发现书里除了作者的引言之外,几乎没有超过30个字的段落。因为整本书其实是由444个问题+197个话引子组成。除此之外,书中没有任何概念、理论或者故事事例,但它可以神奇地支持你开启一段内容有趣、方式恰当、反馈真实且可持续的交流。
1
用好的主题,为聊天开一个好头
不知道你是否也常常用“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作为和孩子聊天的惯用开头,然后再不出意外地等来对方的一句“还不错”/“挺好的”。
反正一向自诩沟通融洽的我和我妈是这样的,至于接下来的交流常常还能继续,现在想来大多是依靠一种“母女情”。
但事实是,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在和孩子聊到这里时,沟通很可能也就画上了句号,并最终以一场单向的提问潦草结束。
所以我更愿意称这本小书是送给爸爸妈妈的聊天指南,它直给式地提供了444个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更好的问题。它们简单、直白却饶有趣味,涵盖了生活学习、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性格成长、身份认同等问题的方方面面。
以及这些问题的设计实际上都饱含着作者的巧思,比如:
有哪些老师会让你觉得他们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里看似是在问一个关于“老师和工作”的问题,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孩子在平时对什么课程感兴趣、更喜欢哪个老师、对师生关系的认同、对校园氛围的感受等等……
这里再罗列几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看看,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大人们应该重返校园去学一遍他们遗忘的东西吗?
你有没有和别人聊过天之后,脑海里依然有话想继续跟他们沟通?
你觉得有些人是不是在某些学科上有天赋呢?
有没有哪个时候让你觉得如果当时有人支持你就好了?
你有假装知道过一些你其实并不了解的东西吗?
你可以发现,以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日常的交谈中难以立刻浮于脑海的,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孩子的情绪、认知、感受和需求紧密相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避免了那些单向式提问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予以孩子多方位的关注。
当然,这种“关注”或许可以是更敏感的一种探索,也可以是更温地一次尝试。再或许有些时候,孩子也有自己的心事想要说与大人们听,只是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起,顺利地为他们铺开一扇窗口,在这个时候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就是这样直白地为你提供了444个选择,随手翻一页就能打开话题,比聊什么更重要的,是先聊起来。这样看看,这本书真的还蛮适合那些“不知道说什么”的爸爸们的。
2
用平视的目光,像朋友一样沟通
如果说444个问题是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去表达,那197个“以己为例”的话引子的出现则让人眼前一亮:原来,除了不停地追问孩子,我们也可以先尝试着打开自己。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在沟通中表现得更积极,并不是想“获取”关于他们生活学习的各种信息,而是期待着能够有机会“认识”他们,与他们更亲密一些。书中197个“以己为例”用“我去过/听过/看过/想过”作为话引子,引导爸爸妈妈们用平视的目光,去成为孩子的朋友,用更温和的方式去叩开孩子的心门。
到现在为止,我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是……
如果我不开心的话,我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小时候,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
回头想想,青春期的时候,也曾下意识对父母向自己投来的问题保持过“机警”。倒不是说有什么秘密,只是担心自己的回答会不会变成爸爸妈妈说教的素材,毕竟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预期有时可能并不相同。但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也能向我分享些什么,而不是只在意我的回答本身,其实反而会更容易让我丢掉心理包袱,也更愿意敞开心扉。
沟通是让父母和孩子彼此关注的最直接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心思敏感的青春期小孩和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更多具有安全感的出口,给予更全面的支持来帮助他们展示自我。
不为获取想了解的信息对孩子刨根问底,也不过分纠结于某一个答案,而是用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再用“以己为例”的方式给予回应。
以上是作者在创作这本书时的初衷,也恰恰是儿时的我最喜欢、也最愿意体验的和父母的沟通方式。
3
创造可以一直聊下去的天
一场“好”的聊天,一定是有来有往、彼此有回应的。“以己为例”的设定不仅把爸爸妈妈放到跟孩子一样平齐的位置,更是为双方制造了更多可讨论的空间。当然,除了有效利用444个问题以外,问题的发起者也可以在提问时做一些灵活的调整和拓宽。
比如翻开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今天吃午餐时,坐在你旁边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方面:
为什么是ta?
你们今天一起做了什么?
和他一起吃饭的心情如何?
你们明天还会一起吃饭吗?
……
书中看似简单的问题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回答完的。相反,爸爸妈妈恰恰可以将孩子的回答作为一个全新的开始,在此基础上的讨论、分享,甚至是对更多问题的延伸才是可持续沟通的关键。
除此之外,这本小小的口袋书虽然没有任何理论和概念,但当我们选择开启一场沟通时,孩子们的反馈或许会变成我们最关注的部分。同一个问题的提出和对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将会是千人千面的,其实相比于想听到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我们或许更希望明白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需求。
沟通的过程其实可以帮助孩子的内心得到更多的外放。交流时,他们的情绪、表情、肢体动作,甚至是每一次停顿,都是值得父母去捕捉和感受的,相信我们总能在其中获取到一些信息。
无论你是急需和孩子建立一个聊天窗口,还是迷茫于不知道怎么开口;又或者你和孩子的交流还不错,想继续一起探索更多的话题,都希望这本小小的口袋书可以帮到你。它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随时随地,随手翻阅,让和孩子聊天这件事,不再困难。
就像这本书的第444个问题,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问题,它说:我爱你,你知道吗?
我想,这七个字应该是所有爸爸妈妈的心声,它是藏在每一个问题背后真正的用意,也是这本书的总结。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