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能源的下个机会在哪?

新能源的下个机会在哪?

财经

新能源产业依然是2023年表现最亮眼的行业。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28万辆,全年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在去年高基数上实现32%的高增长。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被称为“新能源之都”的常州。2020年常州新能源的产值超过了5千亿元,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完整度达到97%,产销量位居全国城市的第一,相当于全国产量的1/5,江苏省的1/2。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要跳动,就离不开常州。
2023年10月,“43岁的工程师拿下宝马500亿订单”的消息从常州传向全中国,而这位搅动新能源行业风云的工程师,正是蜂巢能源的董事长、CEO杨红新。
2018年,时任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的杨红新,带着团队投入到了新成立的蜂巢能源科技的发展中。他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的新能源市场的体量小、增速低,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汽车公司自己投资建电池厂没有先例可循,蜂巢能源的独立于车企而言是需要巨大的决心和魄力的。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决心和魄力,杨红新带着蜂巢能源不断在技术上投入,在产品上耕耘,在质量上精进
2022年,蜂巢能源的研发专利申请和公开专利数达到动力电池行业第一,2023年成为宝马电动车最大的电池合作方,拿下了500亿大订单,迈出了中国新能源电池出海的关键一步。
2023年11月,泽平宏观实战研学走进常州蜂巢能源,任泽平博士与杨红新先生进行了一场产业深度沟通,就电动化路线趋势、电池技术发展、锂矿价格周期、新能源企业出海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2023年混动车是潮流:这是用户的选择,也是新能源全球化的武器
“两年之前,市场上很多人其实不看好混动。为什么现在重新谈混动,还是一些车企改变了用户认知。”在和任博士交流到混动技术是否是一种过渡性技术路线时,杨董事长这样说。“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非技术属性的,消费者觉得好就是好,不管你是纯电还是插混,其实,一方面,消费者用脚投票作出了更倾向于成熟的选择,另一方面,市场是被很多车企教育出来了,我们站在技术进步的角度和消费者认知的角度讲,客观上插混和增程会长期存在。”

今年新能源混动类车型的销量增速很快。从数据看,2023年1-10月,国内纯电动零售同比增长为21.4%,而插电混动(含增程式)零售同比增长83.8%,销量达到208.6万辆。插电混动零售的月度增速从2月至10月一直维持在70%~100%的高增速区间。销量占比也一直在抬升,插混从2022年的20%提升到2023年10月的33%。虽然在体量上插混并没有主导新能源市场,但持续的高增速、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已经客观反映了PHEV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发力点。

蜂巢能源提供的PHEV出行大数据显示:80%以上的混动使用场景其实是依靠电池供能,并不消耗汽油;10%的场景是在高速路段、油电系统同时启用。综合看,混动车型是非常节能的,具备成本优势。因为装载的电池容量较低,就电池包的价格而言有优势,同时驾乘体验上几乎就是使用电车的感受,还消除了开长途的历程焦虑。
其实,经过了过去数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中国的充电网络和补能体系、高速服务区已经非常完善,所以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充电并非主要问题。但从广大的全球市场去看:如新能源车需求旺盛,但充电基础设施欠发达的欧洲、南美的部分地区,插混汽车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显然优于纯电动。甚至于强混车型也能十分节油,强混车型采用的电系统提供动力超过了内燃机提供的动力,是混动中用电量高的一类。这样一来,新能源混动车型其实可以在补能、充电系统欠发达地区能做到长生命周期使用,也能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渗透。
2、“未来电池”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商业化能力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在新能源行业备受关注,也是影响动力电池企业战略的一大变量。2022年蜂巢能源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在和多位实战研学学员的交流中,杨红新董事长也对这项新技术给出了最详细的解答。
“固态电池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成本,而不是技术。”丰田、日产曾先后宣布在2027、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汽车量产上路。技术实现已不是最大挑战,生产成本、工作环境、高效运行温度,各种重要的附加条件才是商业化的最大挑战。“我们聚焦于从商业的可实现性的角度,而不仅仅是实验室数据如何、样车如何。”杨董事长补充道。
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技术路线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种。中国和日本关注的硫化物路线相对成熟。硫化物的理论导电率最佳,但生产车间的水分控制须做到极低,在-50到-60度,并且不能结露。如果水分超标,电池中的硫就会发生反应并失效,产生硫化氢等剧毒物质,对于量产的安全和成本都是极大的挑战。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好、强硬度大,缺点是机械加工易脆裂。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固态电池制备工艺简单也不易脆裂,但理论导电率低,能量密度较低。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三条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路线都还在同步推进探索之中。就如同2001-2012年的锂电池技术一样,彼时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优劣、量产成本、工艺难度和迭代方向都尚不清晰,在没有量产验证和路线定论的情况下,很难确定技术的演变路径和推广时间并且,在当前锂电池技术和产能都已经成熟的行业背景下,固态电池商业化成本会非常高。
另一方面,技术已经成熟的钠离子电池挑战在于原料成本。在碳酸锂价格低于20万元/吨的情景下,钠离子电池的单位成本能量密度不如锂离子电池,因此完全失去了其成本优势。但如果钠电池技术继续迭代,单位能量密度提升,扭转这种劣势也不是不可能。
2023年12月12日,蜂巢能源将在湖州市举办第四届电池日活动,届时将发布企业最新技术成果及前瞻布局,力求为行业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动储电池解决方案。

3、电池价格恢复合理,内卷之中的四点思考
不要内卷,中国新能源亟需回归到经营和产业发展本质”,这是杨红新先生在分享会上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内卷是肉眼可见的,2023年伊始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就打响了。市场上几乎所有车企——从外资到合资和自主,从主流到新势力,都纷纷跟进降价,抢占市场。甚至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在卷,燃油车也开始降价狙击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企的内卷也和上游动力电池的周期波动息息相关
“我们看2020-2021年动力电池行业是产能短缺,2022年我们跑去供应商时,从碳酸锂到负极都需要抢货。”但同质化的产能也在这段时间开始布局,到2023年同质化产能大规模扩张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直接的反应就是内卷和价格战,“但是也有缺的东西,有一些功能性原材料是缺的,因为原来大量靠进口,国产化的速度不达预期。”在企业家眼中,其实产业的周期性波动也存在许多机会。
碳酸锂价格是电池和新能源车的成本之锚。2021年新能汽车进入高速增长期,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初的5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初的50万元/吨,2022年11月达到56.8万元/吨,涨幅约11倍。2023年初,上游的扩产效果开始显现。截止11月28日,电池级碳酸锂跌至13.3万元/吨,已较最高点跌去77%。

当前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逼近10万元/吨,何时止跌?锂矿波动的合理区间在哪儿?从成本端角度,杨红新分析了一种可能性,今年底到明年初碳酸锂价格还会随着末端产能的释放而下降,但随着市场的理性和产能利用率调整,预计2024年初开始价格会修复至合理水平
新能源是我国最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未来要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大任。杨红新先生分享了几种面对行业内卷的解决方案。

一是不炒作、不跟风。企业不盲目扩产,碳酸锂等新能源产品不要当做金融产品炒作,定价要回归经营本质。
二是技术创新降本,精益制造降本,内部挖掘潜力。新能源企业在内卷时代下的生存方法,就是想办法通过创新把成本降下来。
三是重视持续的产品创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幅增长这几年,更多的是同质化产品的爆发,而一些功能性原材料仍大量依赖于进口,国产化速度和程度均不及预期。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转红海为蓝海,尤其是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的崛起,更考验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是现金为王。重视现金流的健康很重要,未来两年新能源行业的竞争不会减缓,这是一个淘汰非常惨烈的时期。这段时期内,企业不能盲目投资,项目应以盈利为首要目标。
产业波动有周期性规律,拒绝内卷、实现共赢是应有之义,中国新能源行业亟需回归经营和产业发展的本质。
4、中国新能源出海:有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正当时。锂电产业链中国占了全球70%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但中国本土产能已经过剩,而欧洲新能源增长和储能增长却十分迅速,这正是中国新能源电池企业出海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同时,欧洲本土电池公司短期内并不具备竞争力,杨红新先生在谈及欧洲本土电池公司时说道:“现在号称要造电池的欧洲企业有上百家,但现实极有可能是他们短时间内都造不出来,既没有工程能力,也没有人才和原材料,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产品和产能优势要把握住出海机会。”

全球对新能源的变革会催生一大批世界级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很多都将出自于中国,材料企业、电池公司、电机电控公司都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供应商,要抓住这个机会,快速竞争布局。世界级的供应商不可避免要走向海外和全球,过程面临的挑战很艰巨,比如文化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标准的差异等等。合规和政治因素是相对容易克服的,而难点在于产品竞争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创新引领力,能不能引导这些国家制订新的标准。
新能源行业要减少内卷,回归到经营和发展本质。产品是根本,质量是生命,不能让别人觉得中国做的产品是粗制滥造的,既然选择出海,就要证明中国的的产品要比当地企业的好,比日韩企业的好,我们的产品是最具创新力的,要想办法提出中国的标准引领当地,并实现供应链本地化,这才是长期主义”,杨红新董事长说道。
蜂巢能源的策略是从一开始就布局全球,在德国的两个工厂初步建设进行电池包组装,而泰国方面正在和车企们合作建厂,将来有可能为更多海内外车企服务,储能则更多考虑以销售和贸易形式为主。中国的新能源出口长期看北欧是理想选择,因为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建材料厂,但是要分布实施。
新能源车和锂电行业在2024年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加严峻,但时代大变局的浪花中也潜藏着更多的机遇。对于蜂巢能源来说,打开欧洲市场只是走出去第一步,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蔚蓝的深海正静待更多中国企业开拓启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什么程度?2024的机会在哪里?丨直播预告医院的太平间到底在哪?里面都有啥秘密?专访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陈弋弋:娱乐内容战的下一个局点在哪里?红色日记 天要下雨 11.16-30新能源车险新规!不得对特定新能源车型"一刀切"限制承保新能源汽车下乡,难在哪?实业的新机会,到底在哪?2024年,创业机会在哪里?一夜暴富的机会来了!连续4周无人中头奖,强力球奖金飙至1亿澳元!下个亿万富翁会是你吗?1250亿的AI商机在应用层?红杉合伙人:GPU在哪里,AI的机会就在哪里在境外办理的中国护照,如何才能走自助通道?各个机场在哪儿补录指纹?新基发行冰火两重天!近百只新基金"埋伏"四季度,机会在哪?见证历史!旧能源干翻了新能源全球债务总额再创新高!这一次危机会在哪里酝酿过五关斬六将与 走麦城周末半马,向乔哥致敬,爸爸妈妈结婚纪念MSCI最新报告!中美气候合作升温,机构关注新能源行业机会年底了,美国大厂又开始裁员!史上最难求职季,2024留学生的机会在哪里?华晟新能源完成超20亿元C轮融资;航天锂电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丨2023年11月「能源电力」行业投融资报告四个趋势下,TMT律师未来机会在哪里?玻璃缸里的孙凤 (33)-----上部《求学记》完2024儿童玩具市场增长机会在哪里?半导体开年不利,这只股3天跌近30%!后续机会在哪?机构乐观预测与其禁止娃玩“萝卜刀”,还不如借这个机会跟他聊聊经济和人性汽车芯片,机会在哪里?急寻!黑AF32203车主你在哪?如果孩子简历上“获奖经历”一穷二白,别错过这个机会……氢能源的赛道要火了?比尔盖茨等大佬纷纷投资?自媒体的世界再谈为什么同时重仓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投资首选地在哪?优质企业都在哪?园区招商人员人手一册的报告告诉你AI创业的真机会在哪里?一群年轻人用48小时给了答案共享经济的下一个出口在哪里朱云来:新能源作为新型能源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温铁军对在哪?错在哪?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