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还要调整三五年?我有不同看法
买房人现在是强势群体
大家好,我是首席地产观察的贾社长。
最近11月出炉的地产销售数据,还是刺骨的寒冷。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00个纳入统计的重点城市里,二手住宅价格下跌的城市达到了99个,几乎全军覆没。
12月7日,网传深圳龙华区富基云珑府项目推出“0.5成首付”活动,剩余2.5成首付由开发商垫付。当日17点14分,富基云珑府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称,该消息不实。不愧是特区楼市也“遥遥领先”!
当然这还不是最炸裂的,河南周口市针对在校大学生开设个人账户后,每月需预缴1008元,连续缴存半年以上,毕业后五年内可享受贷款额度上限为60万元的优惠政策。忽悠大学生进场有用吗?没什么用,早在2017年武汉、成都、长沙、合肥等城市,针对大学生和农民工公积金相关优惠政策,但并没有对市场起太大的托举作用。
市场有多冷,看看银行办贷的态度就知道了,曾几何时,为早日办下贷款不找找关系塞点红包有点难办。如今完全反过来了,南京银行上海分行近期推出了办理房贷,即可获得千元大礼包。某银行内部培训材料显示,“如何劝阻计划提前还贷的客户”。
这些细微的变化,说明楼市已经完全进入买方市场,无论是政策松绑还是各种引导优惠,都比不过房价真实的下调。房企有多为难,资金链多么紧张,中介多么难做,这些都不是买房人应该考虑的,价格到位才是真的到位。所以就有接下来的情况。
北京11月二手房住宅网签12545套,环比10月份上涨17.76%。虽说“翘尾”是北京楼市的传统艺能了,但今年11月的成交量创下了近7年的第二高,仅次于2020年。一直被嘲讽的广州楼市, 11月全市二手住宅网签10182宗,时隔半年再度突破1万宗。
南京二手房成交8194套,比上个月涨了15.46%;苏州二手房成交5510套,相较10月上涨22%;杭州二手房成交套数突破8000套,环比涨幅40%,继今年3月份后再创新高。
上海新房卖掉了5310套,环比上涨4.0%;南京商品住宅成交3746套,上涨约2%。
有人说二手房成交量高不是代表抛盘压力大吗?大家都在落袋为安吗?这么说没错,但前提是得有人接盘啊。成交高跟中介挂牌量高是两个概念,愿意买单的人多了才会有市场的底部,二手房联动新房的置换链条才能恢复。
目前的成交当然还是以价换量驱动,社长认为说复苏为时尚早,但说冷启动并不过分。没有卖不动的房子,只有不到位的价格,连香港楼市都开始有七折叫卖,不往下降个20%估计中介都不想接。当然市场也不可能一直降,某些二手房房东开始实施了除降价以外的任何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送首付送车位。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房东反而被逼上梁山。
不过也不必太过乐观,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房价调整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买方与卖房是对手盘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比如武汉某开发商开始拿单栋楼试点。一个项目,先拿出一栋楼,超出地方降价的底线,结果降价动静太大,出现大量业主群诉封锁售楼处。地方上当然就会紧急叫停。
根据社长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房企的主要任务是去库存和保交楼。保交楼没什么好讲的,如果房企真的按照规矩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规则对大家来说是一样的。去库存就比较有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卖房回流现金。这个决策在当下当然正确,但是当所有人都这么想反而难办了。
于是房企们,降价,升佣,上渠道,工抵房,赠送车位或精装修,甚至也有给滞销户型增配或新建样板间的打法等等。当大家都这么做就会出现结构性的抛售潮,再加上二手房挂牌高企,存量市场将空前惨烈。
这些都给房企去库存,加码了难度,让问题显得刻不容缓。指望所有城市去库存都非常好显然不现实,于是房企们把重点放在了一线城市,一线不缺购买力只有政策松绑到位价格到位,现金流回暖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们最近两个月才能看到深圳广州迎来一系列重磅调整,无论是“普宅标准”还是贷款比例这些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当时过境迁该调整一定要调整。
不要像某些房企一样,我既要现金流、还要高额利润、又要低库存,考虑那么多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资本市场已经不看你的营收净利润率这些了,数据再好看也很难外部融资了。现在应该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去库存,不惜一切代价的完成,只有这样负债才能降下来而不是被市场拖死。
有朋友问社长环沪还值不值得关注,现阶段环沪的情况更为糟糕。嘉善,长三角一体化官宣的前两年新房卖断货,而现在新开的楼盘疯狂打折也卖不出去;杭州湾,一众楼盘2020年还卖1.3万元/m²,而现在普遍降到了1万元/m²以下,供应还在持续增加;启东,恒大海上威尼斯直接打对折,许多投资客连首付都赔没了,卖不出去只能放骨灰盒;太仓,南站超级文旅大盘复游城已经悄然从2.5万元/m²降到2.3万元/m²以下……
楼市越冷清,环沪作为上海需求的次级选择就会越惨淡,之前环沪的几次大涨基本都卡在了限购和公积金要求的加码上。如今支持上海放松限购性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多,有深圳前车之鉴上海放松也不是不可能,真要这样环沪回暖可就遥遥无期了。
楼市再也回不到过去
11月28日,王石在《财富》全球论坛发言炸锅了地产圈,他表示;房产调整期需要3~5年。三五年对于地产从业者可能太长了,自家房企能不能熬过去都两说。
但在社长看来三五年后,可能也未必回到过去每年12亿平方米的销售额上去。万科的郁亮指出,今年住宅新开工量仅约6.6亿平方米,当前国内城镇人口9.2亿人,折算成人均面积只有0.7平方米。0.7平方米是什么概念?美国196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此后二十年,人均住宅新开工面积平均每年为1.0平方米,好的年份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目前中国城镇化率约为65%,预计2030年达到70%,城镇人口增加至9.8亿人左右,即便是保守估计,未来每年10-12亿平米的住宅新开工量是有保障的。
但是这几年已经开始出现了城市收缩现象,比如区改镇合村并居撤销编制的情况。这背后是人口形势日益严峻,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有2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比上一年增加7个。在我们身边出现的情况就是幼儿园招不满,学校倒闭的多起来。
人口大幅减少的因素不能不重视,这不仅跟楼市相关,也跟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此外,城镇化率高也不意味着就会产生很多买房需求,一二线城市城市化率平均超过80%,低线城市城市化率低但自有住房多,随着少子化老龄化低线城市维持现状就已经是难事。
年轻人都涌向一线过去不可能,未来也不可能。一线的楼市可以松绑但不能无休止的涨下去。所以监管在尝试另类解题,比如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圈互通,注意这可不是搞一个个卫星城,而是美国湾区的概念。如果能够长三角实现社保和医保的互通,那么对于除了服务业必须在大城市的人,在其他城市诸如昆山、嘉善做制造业做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是可以间接享受到上海的一些服务。据社长所知目前医保长三角已经实现了互认报销。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要去一线争抢蛋糕,做大蛋糕才是可持续的思路。
如果未来年均销售增量只有8亿平方米甚至6亿平方米,那么房企迎接的将是一个更内卷的市场,淘汰赛只会继续上演而不是三五年后大家继续狂欢。现如今居民端在想办法降杠杆,房企更是如此,当年脑子进水不顾一切吸金留下来的债务烂账,终究要自己慢慢偿还。
房地产是辆自行车,只要不停蹬车,才能往前走。当房地产被寄托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希望,才会出现一系列悲剧将我们每个人裹挟进去。
- END -
为什么要加入社长的知识星球?
第一,公众号内容主要侧重宏观市场分析,比较少有具体买房实地分析,这样的内容过于个性化读者少反响不会太好。所以适合放在相对封闭知识星球,能够有针对性对买房出一些攻略。
第二,知识星球内容固定日期更新,每周更新一篇长文的当下市场分析。此外针对当下热点快速给予答疑解惑。
第三,对于最近加入星球的朋友,提供一个城市买房具体咨询服务,包含区位、楼盘、户型、配套、点评等等,限时3个月从加入时间算起。
最新话题:彩票是智商税吗?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