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4,以终局思考现在

2024,以终局思考现在

公众号新闻



作者:夏惊鸣,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副总裁,首席战略与组织变革专家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各位朋友,晚上好!

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想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分享我对三个问题本质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就是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危机的产生,本质是什么?我不是研究经济学的,我只是从常识来思考,说不定常识更容易把事情想明白。第二个问题,国家要继续往前发展,我们从未来产业的终局来思考现在,现在应该怎么办?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发展,未来的产业终局一般会有什么本质规律,然后从这个角度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第三个问题,从企业的发展角度,从增长的规律来看,我们的增长机会在哪里?前面两个的课题比较宏大,我只能讲讲自己的一些思考。

01
时代变了,逻辑变了,基本规律不会变

我们经常讲“变了”,逻辑变了,时代变了,所以,第一点我要强调的到底是什么“变了”?到底是怎么“变”的?实际上是环境与状态发生了改变,中国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改变,供应链在转移,这叫环境;状态也在发生改变,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的经济体,劳动力价格在上升,这叫状态。但规律变了没有?我相信规律是没变的。我们谈时代变了要转型,本质上是环境和状态变了,但还是要遵循规律,并不是规律转型,甚至恰恰是从规律当中再去思考,在环境与状态发生变化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通过“不变”看“变化”,通过规律来看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所以,第一个对宏观经济的思考,我总结为一个词叫“透支与时间赛跑”。如果透支和新的技术突破、新的增长结构没有形成的话,有可能就是一场经济危机。如果说新的重大结构形成了,会平衡透支,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软着陆”,这是对宏观经济的一个总结。那么,我还是想从底层的机理来思考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能说这是我个人的思考,不是学术探讨,因为经济学毕竟不是我的领域。我们经常看到经济危机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中学学“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总结的一句话——马克思说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我最近一直琢磨这个问题,我不能说他不对,但反正我听得不太懂,我也不能确信马克思说的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或者我没有理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自己也在琢磨。

第一个,理论饱和经济容量-生产力水平-技术;不饱和增长—原维增长结构。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下,有一个理论的饱和经济容量,但这个生产力水平背后最核心的是技术,因为生产力主要包含三个——一个是劳动者,一个是生产资料,一个是劳动对象——但看背后核心是技术,比如劳动者(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资料(工具)背后是技术,劳动对象只是被作用了,是要改造的。核心是前面两个,所以背后的核心还是技术。但这技术不是指某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是一个时期、一个社会的总技术水平。那么这个假设确定之后,理论上应该有一个最大的经济容量,比如说我们放一公斤水,当加盐到一定量的时候,盐再也不融化了,经济也是一样,这叫饱和经济容量。假设我们现在这种经济水平目前达到120万亿GDP,理论上即使技术不进步,如果是一个最优化的安排,有可能是200万亿,也有可能是80万亿,为什么?因为有些东西透支,比如说房地产大量透支未来。这是理论饱和经济容量。但这不是经济术语,这都是我自己琢磨、思考的结果,我把这个事情想明白,自己下的一个定义。

那么,在经济高速成长的时候,当我们在一个技术水平之下,一定有一个时间段,有一个周期会高速的成长。就像我们放了一公斤水,盐还没加满,可以不断地加盐,不饱和状态下就会持续增长。但这有一个增长的结构,不是单一的,是一个系统的增长,只要技术水平不变,就是一个增长结构。随着技术水平在发生质变就会升维,到一个更高维的增长结构。比如在农业社会,是一个增长结构,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之后,带来新的增长结构。

第二个,不平衡增长-信息不对称-增长冲动/生存压力;不充分发展与过度透支并存。

增长是不均衡的,就是所谓不平衡增长。这个结构不是说每个部分都同步的增长,一定是先有个引擎。比如说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三大引擎:高速公路的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信产业的投资,这三个引擎一下就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农村电网改造、电力带动一系列,通信产业也带动了一系列企业发展,子行业也会起来了。所以一定是不均衡增长。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大家也不会得到完全的信息,再加上有增长的冲动,以及生存的压力,进行恶性竞争,总而言之,这种增长容易透支。比如说98年的引擎是这样的,再往后发展进入WTO,全球的产业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个是城镇化发展,这两大引擎带动了中国10年的黄金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但我们会有惯性,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总是以过去的经验看,过去一直这么增长,再加上做企业的都有雄心,要做全球第一,有做得更大的冲动,所以就会产生过度投资。当你发现过度投资要去调整的时候,但是系统是有刚性的,不是说调就可以调的,调不动了,如果要急调,就会调死。所以,中央讲“先立后破”,原来的“先破后立”,“破”就是调结构,但是一“破”,而整个结构是有刚性的,当一个增长引擎被熄灭的时候,它有乘数效应。比如说房地产没了,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的人少了,装修的人少,去旅游的人又少了,这一连串的反应就出来了。所以,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方面有可能是不充分发展,就是我刚才讲的,是一个理论上的饱和经济容量,由于是不均衡的增长,是由引擎带动的,并不是整个经济系统里面所有的部分都会得到充分发展。这是第一。

第二,过度透支一定会并存。我们的房地产很显然是一个过度透支,甚至我们的基建也在过度透支,包括地方债也是过度透支,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充分发展和过度透支会并存。

有了这个之后,因为我们有过度透支存在,这始终是一个黑天鹅,击鼓传花,一旦出现问题,它就会急速停下来。所有经济危机都是这样发生的。大家以为在高歌猛进的东西突然停下来了,一停下来,就完蛋了。比如说,2023年中国的经济比我们想象的要差,22年底疫情放开,满怀希望进入2023年,但是大家的感觉2023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什么原因?当然,可以讲一个原因是很多产业都在透支,确确实实,搞不动了。但是一个导火索的原因,也多少与疫情管控有关(这也是个人的分析),因为我们的经济是流通的,疫情管控老是按暂停键,打破了整个经济的流通周转。为什么今年那么多房地产商暴雷,为什么那么多公司暴雷?经济活动像黄河流域一样,大家看着水要来了,要种庄稼了浇水了,结果突然停了,等再放水的时候庄稼已经死了。所以,从生产资料到商品到交付,资金回流的过程大大加长,成本大大增加。这是突然失速,这个又有乘数效应,马上进入负循环。当经济在持续增长的时候,闭环流通没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切都没问题,资金也是正常运转。核心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都有活干,都在创造价值,一定没什么问题;一个是资金周转,整个社会流通比较顺畅,就像血液似的,也没问题。但是一旦失速,这两个都会出现问题,资金流通就会出现问题,过量的失业就会产生,这个时候从增长的结构进入了衰退的结构,那么我们的危机就产生了。

经济危机一定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问题。由于技术水平决定它的容量,背后还和生产关系以及政策是相关的,但是核心是技术水平,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理论容量,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政策、不同的领导人,在现实当中会影响速度,但理论上技术水平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由于这种规律是不均衡的发展,首先有引擎的拉动,不平衡增长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过度的透支。一旦产生过度透支,没有及时转向一个新的、更高维增长结构的时候,那么它就有增长的结构进入衰退的结构,经济危机就会产生。

第三个,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回归原维增长结构/非过度透支状态。

现在开始用政策了,完全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我的理解也是不行的。有的时候整个河都干了,庄稼全死了,还让市场无形之手自动去调节,整个人类就灭绝了,这是打个比方。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引水进来,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怎么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没用,财政政策也没用,我个人认为是有用的,当这个系统处于一种不健康状态的时候,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它回归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比如说流动性枯竭,如果不注入流动性,整个经济就完蛋了。如果我们需求不足,不去刺激一定的需求,乘数效应、衰退结构就会越来越严重,经济大危机就会发生。所以,如果已经到了顶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一个透支的手段,去把整个经济系统拉回到一个在原维的技术水平上增长结构的状态当中,让经济继续往前发展。这是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理解。

怎么理解区域之间?比如说我们2002年进入WTO,全球的产业链转移,中国崛起,应该说是受益于全球化的分工。但为什么其他的没有发生?那么现在我们的供应链也在往外转移,这和2022年的时候,发达国家的产业链向我们转移有没有什么不同?所带来的机会又有什么不同?2002年我们进入WTO之后,全球产业链转移,我认为大体上是一种溢出效应。以美国为例,制造业很多OEM,就是组装外包,就是我们讲的低端往外迁。如果说它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不往外迁走,很多人会失业,这就不叫溢出。所谓“溢出”是最低端的产业往外迁之后,内部的产业结构还是能够达到比较充分的就业,迁出没有什么影响。相反,他们的产业结构不断往高位势走,这是一个互补。所以,当年的产业链转移先转移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然后我们大陆转移,不能说百分之百,大概率是一个互补结构。而现在我们的供应链往转移是不是这种结构?假设我们的供应链大量转移之后,结果我们其他的新的增长,新的高位势的产业位置没有形成,我们还需要这些低端的产业链环节,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叫“溢出”,是叫“被人替代”。所以我们在低端制造领域,也在被越南、印尼、墨西哥替代。那就不叫互补了。

所以,如果溢出、转移,形成一种互补,就会带动整个全球经济往上走;如果转移不是互补,而是一种替代,那是一种内卷。这个五六十年代以来就开始发生,全球的产业链在高维公司的主导之下,不断在全球进行转移、分布布局。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比如说内燃机,二次工业革命,紧接着电机化就上来了,紧接着是电子,进入互联网,新技术一茬接一茬,时间隔的还不久,所以总有新的增长结构出现,那么,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业链的转移是一种溢出,被转移国达到更高的位势,也发展的更好,转移国也得到了新的增长机会。这种状态下就推动了全球经济在往上增长。所以,在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最好是一种溢出的状态。供应链转移不可怕,高位势的、新技术的产业,或者是产业的布局形没形成,形成溢出转移。我们讲技术水平决定理论的饱和金融,现在范围扩张了,原来定义一个国,现在定义全球了,可以说是新范围了,这个时候也会带来增长。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我自己也想弄明白,在这种新时代、新环境、新状态之下,到底是什么底层规律支撑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刚才讲的,我们进入WTO之后,全球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时候,和我们这次供应链向外转移的时候,是不是一个状态?所带来的影响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把这个想明白了,我认为它可能不一样。因为过去是个什么状态?会带来什么效果?现在又是什么状态?一定会带来另外一个效果。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之后,我认为危机的警报一直被解除,我们一直处在过度透支当中,就是透支在和时间赛跑。新能源、5G、VR、智能化这些起来之后,这种速度在赛跑。如果新技术赛过了透支,皆大欢喜,但如果新技术没有赛过透支,一定会带来问题。

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无非在一个极端的、已经开始滑向一个恶劣的经济结构往回拉,拉到相对健康,还能维持活下去,能够维持正常经济活动,延长时间,就是为了和新技术赛跑。这是我的理解。这是第一个话题当中对底层逻辑的理解。

02
企业发展,“进化”是唯一的出路

理解以上的底层逻辑之后,我们怎么判断宏观经济?

第一个,房地产的失速和供应链的转移,带来巨大缺口。我们的供应链的转移和当年美、欧、日本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他们是溢出,我们和他们形成互补,现在我们的供应链转移不是溢出,我们自己也没吃饱,还吃得不够,是被人替代。另外一个,今年(2023年)之所以整体状况不好,就是因为疫情管控对经济流转不断的按暂停键,带来了流动性破坏,对原有的增长速度产生破坏,这也是今年为什么比预期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当然,我们还看到希望,因为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我们谈这些东西不是对未来没有希望,是要理解背景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决策,走向未来。

第二个,新能源、新能源汽车、5G、智能化,高维增长结构已然看得见。

我们看到新能源、新能源汽车、5G、智能化等等,新一代技术水平所定义的高维增长结构,这会决定更高级别的经济总量。这个已经看得见了。所以,这个赛跑有可能会赢,比如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行业是二十万亿美金的市场,经过智能化之后,汽车又有新的定义——汽车又是机器人,还是储能电池,也是一个行驶工具,汽车还是一个第三空间——有可能会带来新的大量的增长,而中国处于领先位置。如果增长到10万亿美金,我们占1/3,按照现在这种势头,40%可以占到的,假如说4万亿美金,就是三四十万亿(人民币),关键是带动整个产业链。包括新能源,光伏已经平价上网,现在比煤电还便宜。资源稀缺背后的本质是能源,假如说资源最后是免费的,以后就不需要钱了,我们人类就不存在资源稀缺了,有人说矿物质是稀缺的,这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化学反应背后又是能源,所以,核心是能源稀缺,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

第三个,政策刺激:回归原维增长结构,避免经济危机。

从今年国家的会议已经非常明确了,明年一定要抓经济,我想一定会刺激,因为再不刺激,再不抓经济有可能真的是经济危机。所以,明年的政策我们可以保持乐观。另外,中国还有没有增长空间?假设我们不考虑技术水平的进步,还是维持现在的技术水平不变,我们有没有增长空间?当然有。假如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努力的拼搏、奋斗,就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再加上能源越来越便宜,不存在限制,是可以支撑经济的增长的。

所以,我们在原维的增长结构上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只不过是不能让过度透支破坏经济系统正常的运转。我明年感觉这个不容置疑,但是不是把好事做成坏事?这也是有可能的。我发觉今年也出现这种情况,“猪”也不少。

第四个,对于企业来讲,“进化”是唯一的出路。

我在2015年通过增长模型定义中国企业进化路径,我今天还会谈这个问题,15年谈到现在还是对的,进化是唯一的出路,新技术也是进化,存量也必须要进化。比如说,处在一片红海的市场当中,大家在打价格战,太卷了,活得太难受了,怎么办?没有让你躺赢的神招,就是要差异化。以客户加以为前提的差异化,必须往这条路走,不往这条路走就会活得很纠结,就会活得很憋屈,就会今天活着还担心明天存不存在,就要在成功要素上不断形成壁垒。

所以,从这个规律来看,我一个感觉,2023年没有想象的好,2024年可能没有想象的坏。我想基于几点,第一新增长及新技术是存在的;第二只要经济系统保持正常,就可以往前走。我们原维增长结构的容量还没达到,只不过是房地产透支了,它一定会下降,但是我们只要经济增长,可以往前走,同时全球化也是一个因素。

03

产业发展,以终局思考现在

现在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个产业当中,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思考终局。

一、一个“强国”的产业发展终局

中国一定要发展成为一个强国,也一定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强国。当我们成为一个强国的时候,我们的产业发展的终局会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我们把这个想明白了,就会知道未来10年之后,我们成为强国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个情况由谁组成的?就是在座的所有的企业,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第一、如果我们是一个强国,我们一定要形成引擎产业,具有全球技术竞争力。所谓引擎产业,卖豆腐不是引擎,卖汽车是引擎,因为汽车可以带动一大块;房地产是引擎,房地产带动的班子是二三十的GDP;基建是引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引擎,有带动效应。所以,我们的引擎产业具有全球技术性能力。如果只是窝里横不行,还不是强国。

本来华为已经在ICT领域成为全球领先了,所以为什么美国要打压?因为它要阻止我们领先,这是昭然若揭的。我们基建也有全球竞争力的,比如我们的盾构机,但我们怎么把它发挥好?别看中国基建的大潮是降下来了,但全球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全球还需要基建。为什么我们的供应链转移不是溢出?因为本身上我们引擎产业的“引擎”不多。我拿传统汽车举个例子,假如说我们的零部件转移到海外去,汽车产业的引擎不是我们,是日本的丰田、本田,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德国的大众,他们是引擎,所以,我们的转移是被人替代,不是溢出。比如说比亚迪的供应链转移,这是溢出,组装往外去,但是核心零部件都在国内。

所以,未来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强国,那么,一定会有很多的引擎型产业当中的领军企业具有全球技术竞争力。

二,产业领军企业一定会产生产业生态,一定会带领整个产业生态的进步。丰田企业带了一大块,子子孙孙;苹果也是带了一大块,子子孙孙;华为也带了一大块,子子孙孙。

第三,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引擎产业,我们一定还有千千万万的各类小行业形成行业冠军群。我们经常讲“隐形冠军”,中国很多隐形冠军是做到了“隐形”,但不够大,没做成“冠军”。

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一:制高点、高壁垒。

做成冠军不仅是要规模第一,关键还要有高壁垒,没有高壁垒就不是行业冠军,不是隐形冠军。壁垒背后是复杂度,比如说要搞光刻机,为什么这么多年搞不起来,因为光刻机几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的材料、设计、工艺,这里面肯定是万亿上的工序,非常复杂,一定是需要时间一个一个积累。所以,高壁垒的背后是系统的复杂性。如果你认为不太复杂,对不起,壁垒不高,只要你赚钱,就很容易被人抄。如果说很复杂,有壁垒,知识产权就是一个壁垒,知识产权是用法律规定形成的壁垒,最终形成复杂系统。

所以,我们要有制高点,每一个做企业的,如果做到一定程度,未来一定往制高点上转移,要形成高壁垒;如果这个东西不够复杂,毛利挺高,那就要小心了,现在就要开始思考未来的高壁垒在哪里?

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二:品牌、技术、系统。

(一)品牌。品牌是整个企业系统所形成的凝聚在消费者心智当中的地位。品牌不是广告,今天把广告吹得很牛,结果产品人家一用被骗了,割韭菜,怎么可能会是品牌?一个方面打广告,一个方面是促销员的体验,或者是交易的体验,再加上产品的体验,产品体检背后又是整个研发系统、制造系统。

(二)技术。技术,尤其在产品性、工业品,一定要有技术。

(三)系统。在服务型企业当中,尤其是连锁企业,一定要讲系统。我今天看了一下沃尔玛的零售连锁毛利居然有二十多个点,简直不可想象,我们多少技术型企业毛利才十来个点,少得可怜。

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三:全球化分工与自主产业链并存。

未来完全封闭式,每个国家全自主,我觉得绝对不可能,全球化分工还是会存在。只不过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国,由于中美的斗争,进入到一定程度的“脱钩”。中国的成功经验是在享受全球化分工的时候不断学习成长,然后进行产业链的扩展的。比如原来的组装,也是是零部件、材料之后,还要进行拓展。现在很多出口企业国际要求本地化升级,但未来全球化分工与自主全产业链一定是并存的。

为什么讲这三个方向?这就是未来成为一个强国的时候可能呈现的景象。未来我们可能有很多牛的行业、牛的领军企业,还有很多细分领域在全球都是顶呱呱的,这些企业必须是占据了产业的制高点,而且具备高壁垒,如果没有这个高壁垒,不用说,没过多久就被人干掉了。我们重视品牌、重视技术、重视系统,正因为这几个形成了制高点和高壁垒。有些概念忽悠的,说企业的竞争是标准竞争,我觉得这些都没用,标准其实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就是技术。所以,说一千到一万——品牌、技术、系统。

二、如何思考企业“进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终局之后,就要思考中国企业的进化方向了。

首先,领军企业一定要做产业领袖。这不是给他们荣誉,而是给他们责任。

如果中国的领袖企业像过去那么玩,永远成不了产业领袖。过去的领袖企业,压榨上游供应商,这在过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去没有竞争力,技术上投资不多,所以只有压榨上游供应商,才能获得价格优势,去抢夺市场。但我们未来成为一个强国,要成为引擎产业的隐形领军是我们中国企业,那在思维上就要改变。怎么改变?还是那句话,要有制高点,要有高壁垒,要在品牌、技术、系统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剩下的也只有靠压榨供应商,压榨工人,低价竞争。

所以,产业领袖不是一种荣耀,不是给企业家贴金,而是一种责任。如果不能承担这种责任,如果自己不去打造占据产业的制高点,形成高壁垒的核心竞争力,调动整个产业生态进行进步,形成整个产业生态的竞争力,那丰田企业就可以占领品牌制高点,可以随便组装,控股的也可以是全资的,因为这些都是在它的产业生态当中。

比如手机厂商,为什么供应链愿意和苹果合作?因为赚钱。为什么不太愿意跟中国的某些企业合作?不赚钱,压榨你。但是这种状态可以理解,也是对的,因为在那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存活。那么未来呢?早就应该做了,就是要在技术上投入,在制高点上投入,形成高壁垒,然后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形成隐形产业的、具有全球化的技术竞争能力。我相信未来会有变化的。比如说华为,但据我了解,以前也基本是压榨,但现在有变化了,这是对的。

如果不带动整个产业生态赚钱,我认为还是不行。为什么?第一个,我刚才讲的要在制高点上投入,形成竞争力;第二个,产品生态本身是把市场经济变成计划经济,比如卖发动机,不融入到丰田的生态的话,那仅是配套;还靠推销去,而这种销售的不确定性,就会带来库存产品、研发等等很多风险。但当我们形成产业生态之后,不是市场行为,就变成计划行为了,就配套了,产品定义就开始同步研发,都形成了一个内部体系,研、销、产的产业链协同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所以,你凭什么还搞毛利那么低,让大家活得不愉快?关键这是种负循环。就像在企业管理上,也一定是高目标、高绩效、高回报,因为只有高目标、高绩效、高回报,才能产生高人才,才会正循环;如果是低目标、低绩效、低回报,优秀的人才怎么可能留得住?他一定会走。优秀的人才一走,那就是负循环了。高目标、高绩效、低回报行不行?不行,低目标、低回报行不行?也不行。企业也是一样的。我们一定是高毛利,只有高毛利才能带动高投入,但高毛利不是我们想要的,是我们要占据制高点,有技术竞争力,才能带来高毛利,这是鸡和蛋的关系,但先是一定有高投入。所以赚钱一定要有这种格局和布局思维。那么,现在除了关注现金流,短期的风险也是要关注,更需要的是长期思维。

第二,创新模式,痛点永远是机会。

而我们很多行业都有痛点,这都是机会。比如说装修行业,这个行业痛点多明显,没有一方是满意的,装修公司不满意,业主不满意,装修工人也不满意,大家都在骗。这也是个机会,怎么不是机会呢?所以,我们要新商业文明,就是把这些不符合客户价值逻辑的事改过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增长机会,同时也实现商业文明。

现在99.99%的企业还是在存量市场的赛道里,也没有多大创新,没有多大技术能力,怎么办?那就一定要追求做到数一数二。数一数二的背后,一是差异化,一是核心竞争力。一旦是一个红海的市场,大家都在卷的时候,就是告诉你要差异化,只不过是看谁先想到了差异化,哪怕极致低成本,也是差异化。所以,企业长期化经营的本质就是差异化。波特总结的“低成本战略、总成本最低战略、差异化战略”本质上其实就是差异化,成本比你低也是一种差异化。

第三,发扬创业精神、开拓精神、拼命的精神、“向善海盗”。

现在很多人批评“狼性”,“狼性”不是说对消费者不好,对员工不好,“狼性”哪是对用户不好,对客户不好?华为讲“狼性”对客户不好吗?它是要有一种激情、斗志,要把以客户为中心做透,这叫“狼性”。美国多可怕,去硅谷看,也是灯火通明的,人家也是“狼性”的。

这个时代的重大技术变迁已经开始了,新能源格局已经差不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也开始了,这都是机会。你要抱着比亚迪的大腿,未来比亚迪有可能万亿美金,或者五千亿美金也有可能的,这是多少机会?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更不用多说了。比如说VR,VR的技术一旦突变,手机得变,电视得变,电影院得变,游戏厅得变,会议室得变,教室也会变,这是多少的机会?比如说智能化进一步发展,现在助听器是人工耳朵,将来人工鼻子、人工舌头、人工手都有可能,这都是新的机会。这一定要技术突破,技术不突破的话,一切免谈,但是这个已经看得见了,所以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是跟随重大社会变迁。现在社会变迁最大的变迁是什么?是中国供应链在转移。对我们来讲,和当年美国、日本向我们转移的性质不一样,他们是溢出、互补,我们是被迫、被替代,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被转移国有可能会出现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尽管不一定像中国发展的这么好。比如说我们的供应链都向印尼、越南转移,一定会带来印尼、越南的经济发展,他们的经济发展之后,其实就是一个全球市场容量在扩张,这也是机会。这些年我一直呼吁中国企业要全球化,赶紧出去。因为供应链一旦转移,这个国家就会就会发展起来,一旦发展之后就会有机会。我去过一趟印尼,我问过去的中国人的感受,他们说就像中国的2002年。那我就忽悠旁边很多人,我是怎么忽悠的?现在的印尼要是像中国的2002年,我们假设2002年中国的企业或者是商业形态有10种,100个企业,那么到了2022年,中国的商业形态是1万种,百万家企业。这10种形态和1万种形态,中间差了9990种。这中间9990种怎么来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长出来的,创新出来的。这种创新出来的,长出来的是什么?是机会。所以,只要中国经济发展了,就会出现很多新的业态。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是全球领先的,但我们还不是一个全球领先的产业,基本都是窝里横。现在有变化,tiktok全球化了,也被美国打压,为什么打压?你全球化了,全球竞争力领先了。中国传统产业走过来了,互联网企业也走过来了,我们在这种能力上是可以外溢的,是可以复用的,是可以创造机会的。

但我讲的是“向善”,所以,我建议出去之后,尤其是大企业,不要让人家无路可走,一定是帮助他们有总量上的成长,同时也让他们有获得感,不然的话,一定会被排斥。所以,一定要融入当地,为当地经济总量创造贡献,为就业和税收创造贡献,为他们的民众幸福创造贡献。这才是所谓的“向善海盗”。

三、以增长规律寻找增长机会

既然谈增长,一定是机会,机会当中是有增量机会和存量机会的。比如说过去中国30年,整个经济发展像坐电梯一样,跟着整个宏观经济往上的,就发财了,这是增量机会。现在感觉什么事很难做了,存量经济——一片红海。

我们要抓住机会,一个词是创新,但是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战略创新,带有颠覆性;一个是战术性创新,就是小改善,没有什么颠覆性。这就区分出四种增长形态,每一种增长形态背后有不同的增长规律。

第一个增长形态叫“风口鹰战略”,相当于当年IBM、索尼,不是找风口,是自己进行技术的突破——造风,他们创造一个新的行业出来。一种重要技术一旦突破之后,就会带动一个产业起来,很多人跟着喝汤就可以了,这叫“风口猪”。当然,“风口猪”不仅和技术突破有关系,和社会变迁也有关系,和重大政策也有关系。风口总有一天会停,这也是规律,一定会进入一种平衡状态——存量。存量企业能不能活的好?也可以的好,99%的企业都是这样,但是活得好一定不对称,要么在细分市场数一数二,要么在相同的市场理某一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这叫相对优势——市场是相同的,但是某一方面比别人有突出的优势。存量机会也有领军企业,叫“重构战略”,向整个产业链延伸,甚至是向复合产业链或者叫产业生态进行延伸。比如说做汽车的零部件,慢慢延伸,然后金融搞起来,现在复合产业链,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产业生态。也有这样情况,存量当中存在很多不被满足需求,或者大家很吐槽的,叫“变道重构”。所以重整有两种,一个是“延伸重构”,一个是“变道重构”,但无论是什么战略形态,最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把自己的业务在这几个形态去归一归,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规律。“风口猪”——判断趋势,跟上趋势;“不对称战略”就是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高壁垒;重构包含两种,一个“延伸重构”,就是经营整个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链;一个“变道重构”,解决客户痛点,对整个商业逻辑进行变化;“风口鹰”主要是人才,甚至是天才,这在全球都不多。

那么,我们按照规律判断有哪些增长机会?

第一个,全球化。

在“风口猪”当中,全球化对中国企业是有机会的,只要中国的供应链在转移,既然转移了,国家的经济一定会发展,只要经济在发展,一定会带来市场容量的增长。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最早得益的是谁?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人,就是靠我们比较近的。我2018年去缅甸的时候,缅甸有一个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仰光很好的一个地段搞了一块地,建了住宅,但是一套都没卖出去,他很奇怪,难道缅甸的发展规律和中国不一样吗?中国房地产发展这么好,这么好卖。我一琢磨,极有可能是一样,为什么?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是怎么来的?首先改革开放之后,沿海一带开始发展,先是轻工业,冰箱、电视机慢慢发展起来,这是第一个阶段;紧接着是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发电,这个过程一直到98年。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也是靠基础设施,电网改造、通信产业的投入和高速公路。一直到第三阶段——2002年我们进入WTO之后,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国城镇化开始发展,房子好卖是2002年之后,开始高歌猛进的十年。缅甸那个时候处在哪个阶段?还是在第一个阶段,所以我跟他讲,你要做基础设施,如果一定做房子,我们再回顾我们的规律,李嘉诚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怎么做的?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思考对外投资。

第二个,替代。

比如消费品,我们一定要用互联网的手段。因为消费品最大的瓶颈是品牌和渠道,在互联网时代把品牌和渠道的瓶颈突破了。以前一个新的消费品成功,得打广告,不然谁知道你,谁相信呢?第二个要去各地设办事处,要去找经销商、要铺货,又需要队伍,就很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大把这个瓶颈解决了,这是传统消费品替代国际头牌的一个机会。工业品呢?国际巨头是大而全、职业经理人,我们就选细分赛道,发扬企业家精神,以聚焦对他全面,以点突破替代。这仍然是机会。

第三个,新技术风口。

如果你将来融到华为的生态里,融到比亚迪的生态里,或者还有一些巨头的生态里,给他们做配套,那么,你的幸福日子来了。未来可能还有新的生态出现,比如说光伏,也在处于一个技术迭代的周期,第一代——无锡尚德、第二代——协鑫、第三代——隆基,是不是还会有第四代?这也有可能。要傍大款,抱大腿,融到大产业生态当中做配套。

第四个,老龄化是风险,也是机会。

认为人生多了好,那是过去的观点和经历,未来是智能化机器人,人多有什么意义呢?人多只是一个“末”的问题,不是“本”的问题,技术进步才是核心问题,我们有高毛利,给大家工资高一点。未来老龄化之后,劳动力会减少,会倒逼企业要提升毛利率,不然工资都付不出去。所以,我认为老龄化既带来了一个老年市场,同时让人口减少,必须付高工资,倒逼大家往高位势走,不然没法玩。

第五个,存量市场的机会:差异化。

那么,如果我们的存量现在活得很难受,那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就是一句话:差异化,别无二途。差异化是增加新的增量。比如说,原来大家在一个市场玩,大家拼价格,有的人细分出来为高端人群服务,有的细分出来再为收入低人服务,实际上是在增加市场容量,不是在减少市场容量,不完全是替代的问题。

第六个,把做强放在第一位,制造制高点、高壁垒。

第七个,敢做产业领袖。这是一种责任。

第八个,痛点即是机会。各行各业痛点都是机会。

第九个,对于“风口鹰”,要开发英雄,一定要支持冷板凳,只要我们在关键的方向上、技术上是在真研究、真投入,就不怕慢。支持冷板凳,不要急功近利,要大量投入基础的研究。

第十个,鼓励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永不过分、永不过时。

总而言之,对企业来讲就是进化。所有企业都要有“领先战略”,到了现在的关头,不要想其他的,无论你是找机会,还是拼刺刀,就是“领先”。只有以“领先”的要求自己,才能真正有活路,有机会。

所谓“领先”,一方面是产业生态的引擎,这是领军企业;一方面是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就是差异化定位,往制高点去转移,建立壁垒。而新机会、全球化,那就要发挥大家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复用。

尽管是回顾2023,展望2024,但一切都是时间和格局的函数,不要用短期的应对去思考自身的问题。如果以短期的应对,我们现在的问题很难找到答案,甚至会给出一个错误的方向,一定要以长期的视角思考现在的定位、现在的方向、现在的行动。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该文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格上私募圈已获授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马航MH370没有终局2024,首个港股IPO来了,冲刺200亿2023⇋2024,一封来自北大人的年度明信片!希拉里姚洋:2024,对经济发展谨慎乐观|前瞻2024105 虎妞Llama 2打败GPT-4!Meta让大模型自我奖励自迭代,再证合成数据是LLM终局凯迪拉克 2024 XT4,开启精彩冒险之旅!有心动的感觉...2014-2024,晚期肺癌,已过十年!“坏的刚刚好”的完美数据:股神爆亏,终局已近巴塞尔III“终局”提案:FRTB实施进入最后阶段展望2024,资本市场律师接下来往哪走?谷歌DeepMind力证:GPT-4终局是人类智慧总和!Transformer模型无法超越训练数据进行泛化【美坛综艺秀假日篇】Best wishes for 2024!吴谢宇死刑:那个高智商杀母的北大学霸,迎来终局《2024中国留学生英国就业白皮书》正式发布——以终为始,开启留学2.0时代2024 rav4 油车 le四驱“庆渝年”终局!李国庆离开当当后混得咋样?秦制帝国的终局——晚清改革五十年杨颖的终局浩华:2023予利以用·以终为始-酒店业品牌发展趋势解读报告死刑执行!那个弑母的北大学神吴谢宇,今天迎来终局!行刑前未申请会见亲属......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一点理想主义New Year's fireworks 2024 LIVE: NYC's Times Square ball drop​你好2024,再见2023。感恩遇见!长篇小说连载《此世,此生》第五十六章二2024,以奋斗起笔!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居和平相处的前提是人家愿意靴子落地,楼市的终局来了RAG+GPT-4 Turbo让模型性能飙升!更长上下文不是终局,「大海捞针」实验成本仅4%从 2023 看 2024,8 位大模型先锋收获的感悟、机遇与预言巴以终于停火,哈马斯发文感谢两国却没提中国,中方回应很大气谷歌DeepMind力证:Transformer模型无法超越训练数据进行泛化!GPT-4终局是人类智慧总和!致敬2024,盘点2023十大公关事件2024,寻找“拐点”|安波福:智能汽车架构「串联」整车大脑和神经系统Strong start 2024装修记(小说)智谱 AI 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能力逼近 GPT-4,配备多模态、长文本和智能体OpenAI权游终局,Altman重掌大权!原董事仅一人留任,「创世董事会」打造全新OpenAI2024,迎接中国外交的胜利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